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井冈山朝圣:昨天的理想与今天的现实、明天的未来

火烧 2010-07-31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记录作者登上井冈山的感悟,通过红歌、红米饭南瓜汤等元素,回忆革命岁月,反思理想与现实,表达对精神归宿的追寻。

    从井冈山朝圣归来已半个月了,感慨万千,但却欲写不能,总觉得言语难以表达我的心灵感受。尽管《老子》中曰:“智者不言,言者不智。”但我还是想说,并总担心说不清楚。  

    我喜欢山。曾于1980年代初就游历了中国的诸多大大小小的山:泰山、庐山、华山、嵩山及郑州的邙山……那时“见山是山”:庐山的人文、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  

    到了1990年代,主要忙于专业,就少有兴趣游山玩水了,觉得“山”不就是“∧”吗,“水”不就是“~”吗!那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到了新世纪初,或许是“人老多情”的缘故,或许是越来越感觉自己无知的缘故,或许是醒悟自己不可能变成外国人但又被断了中国文化根脉、像一个浮萍的缘故……总想寻根探源,寻找精神的归宿。因此早有去延安、井冈山等朝圣的愿望,但由于身陷著作中,又遇母亲重病等……故迟迟不能践行。

   2010年4月21日 ,我终于有机缘登上在我心中耸立已久的井冈山:五百里山川,层峦叠嶂,林海茫茫,郁郁葱葱……身临其境,凝视着黄洋界上的战壕、迫击炮等遗迹,恍惚时空倒流,依稀听到黄洋界上的炮声隆隆,眼前数不清的仁人志士为了信念、理想、主义、国家、人民、正义、公平、生存等正在抛头颅洒热血……透视被蓊郁林木掩藏的红军挑粮小道,仿佛看到红军和老百姓正一起挑粮食、送弹药支援前线、浴血奋战……拜读伟人毛泽东的词“西江月·井冈山”,不由自主地缅怀那逝去的岁月、往生的人、翻过的历史……回顾今天的“昨天”,目睹“今天”,瞻望“明天”,此时“见山还是山”:井冈山——一座耸立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圣山。

    我们于 2010年4月20日 傍晚首先到达当年井冈山革命斗争的中心——茨坪,并住在那里。安排好住处后,导游引领我们到一家“毛家连锁”饭店用餐。晚饭品尝了红米饭、南瓜汤,还吃了“毛氏红烧肉”……饭后我们逛“特产商店”,我特意精心选购了两个大号的竹笔筒做纪念,上面刻着年轻时耳熟能详的毛泽东手书诗词“西江月·井冈山”。  

    在茨坪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从到达茨坪开始,到饭店,到逛街,空中都轻轻飘散着一首首的“红歌”,“红米饭,南瓜汤,吆喝吆……”可能是听红歌长大的缘故,听到红歌倍感亲切,顿时精神抖擞,满身的旅途劳累化作乌有,并不由自主的随着播放的红歌哼起小曲。同行的同事问我有何感受,我说:“现在听‘靡靡之音’长大的孩子到了我们这个知天命的年龄时,满耳再灌满‘靡靡之音’该有何感受,该有何感想?”……

   2010年4月21日 一早,我们首先到位于茨坪西北面七公里处的大井参观毛泽东主席旧居,我特意坐在毛主席曾坐过的石头上若有所思,设想伟人是怎么在敌重兵围堵中、在这深山老林中畅想未来的。因为从1927年10月下旬,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到达这里,至1949年建立新中国,仅用了22年。也许有人会说,历时22年有什么了不起!我可以反问之,现在是和平年代,有多少个企业活过了20年?改革开放30年,有多少个企业能拓展全大陆市场?退一步说,有几个人能在20多年间游遍全中国?别忘了,毛泽东那一代人是从吃红米饭、喝南瓜汤、扛汉阳造开始打遍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我还设想,假如毛泽东等革命家不能“实事求是”,不讲战略,没有愿景,没有信念,没有开辟“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也“摸着石头过河”,或“唯学历论”,或“崇洋媚外”,今天的中国会是姓蒋?还是姓汪?或姓其他?我还设想,假如当年红军不是组织、武装群众,帮助群众进行生产劳动,兔费给当地群众看病、治疗,救苦救难,而是“拖欠农民工工资”、“强行拆迁”民房、忽视弱势群体的疾苦、“打白条”、“打击上访”……今天的中国又会是什么样?

    离开大井,乘坐公交车在林海中沿着盘山公路到达五大哨口之一的“黄洋界”参观。在那里我心怀敬意的拜读刻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横碑上的毛泽东手书“西江月·井冈山”,仿佛眼前的山顶站立着一代天骄毛泽东俯视敌军宵遁,挥舞着右手畅怀大笑:“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我想:那一代革命者是何等的豪迈、浪漫和潇洒——打完仗之后,放下刀枪,随手一抹满脸的硝烟尘土,挥笔赋词一首……假如他们取得一个胜利后“大吃海喝”、“洗脚”、“按摩”、“桑拿”、“泡妞”……今天的中国会是什么样? 

   2010年4月21日 中午,我们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纪录了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毛泽东组织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打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武装的第一面军旗,并率部转向井冈山建立根据地……我一边参观那一幅幅历史的纪录、画卷、场景……一边思索着百年来中国人的命运。突然,一幅画让我心灵震撼:烈士刘仁堪在就义前高喊“革命成功万岁”,敌人割掉了他的舌头,鲜血淌落地上,他又用脚趾头沾着自己的鲜血在地上书写“革命成功万岁”……烈士“宁死不屈”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令我激动不已。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幅画面闪入我的脑海:河南财经学院原党委书记徐兴恩在双规四天时交待受贿、造假文凭、包二奶等罪行……此时,我大悟“信仰”、“理想”、“信念”、“大公”的文化功用和精神作用。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参观中,我还被一幅“CCP誓词”所吸引。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誓词中的错别字,但透过那些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了一群群举着右手宣誓的英烈,他们浑身淌着血染红了杜鹃花。看著看著,一阵酸苦涌上心头——我在河南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连续调查了7年17个班约950个大三、大四的学生,竟然没有一个人完整读过中国共产党章程,每个班平均约有20%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也都没有完整读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不知道共产党员守则。而党课形式化,上党课时同学们都在看其他书、聊天或睡觉。入党考察则程式化、关系化……我询问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们的入党动机,竟然全部坦诚说“入党对自己有好处”……据学生们说这是普遍现象。我不寒而栗。我不知道当一个政党从一个信仰组织变成一个自我利益集团时,政党将会是什么样?我不知道那些九泉之下的先烈们作何感想?我不知道20年后——今天20岁的大学生们变成社会主流和支柱时,那时的中国会是什么样的……20年!弹指一挥间!

    从井冈山归来,我一直思考什么是“井冈山精神”?思来想去,我认为“井冈山精神”就是:“依靠人民,保卫人民,服务人民。”背离了人民就一定会遭人民背弃!  

我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再去延安、西柏坡朝圣!  

    我相信一百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不会白流!  

       井冈山朝圣,因时间有限,只重点参观了大井、黄洋界、小井等处的旧址遗迹及位于茨坪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