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权力如何顺应市场?

火烧 2011-08-28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探讨权力如何顺应市场,分析国企改革、外资引进及市场混乱问题,提出权力与市场边界界定的重要性,强调中国在经济发展中需谨慎作为,寻找适合的全球化路径。

权力如何顺应市场?这个题目很大,不好写。上次写了《权力如何不再干预市场?》,有点严肃,这次写的轻松些。

2000年以前的市场,我不是太了解,大多是自已听到的,见到的也不多,不太靠谱。但是,从后来相关资料的查证来看,感觉到权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只是在危急关头才不得不“力挽狂澜”软着陆。

大概早在1995年之前,国企之间的“三角债”比较难缠。上至有关高层,下至企业职工,都在竭尽全力“扭亏为盈”。大多数干部太官僚,有点混帐。在很多行业,为了国企的面子,有关官员竟然禁止企业自主销售闯市场,比如,上海牌轿车、我老家的五金工具等,因此而让当时的中外合资企业或民企、个体户乘虚而入。接下来以后,有关部门实在是太软弱,有点媚外。当时,招商引资、贱卖工厂乱象丛生,资产流失相当严重,中国市场也稀里糊涂地就与国际接了轨。到了今天,可以说是太混帐,有点混乱。有软弱卖国的贼子,有媚外越轨的狂人,也有自强独立的勇者,当然,还有沉默的“大多数”。

错过的市场机会,不可能重新再来。怎么办?有些专家学者,寄生在国内相关部门或者由境外基金圈养,大多是“满纸荒唐言,一副奴才相”。在他们看来,除了做美狗或五毛,中国人似乎再也找不到好出路了!

机会永远存在!权力当谨慎,有作为。很多有识之士指出,我们应当在市场中找到应对国内经济发展及西方全球化的合适路径。前几天在《参考消息》上也看到了有国外学者提出了的类似的分析和观点,也就是,如何界定权力与市场的边界和距离。这些说法,听起来有点象让“误入歧途”的社会主义和“死不悔改”的资本主义有所调和并改进,但是,搞笑的是,这又似乎落入了马克思天才般的预测之中。比如,美国如何处理“房奴们”欠下来的债务,如何把金融危机风险甩出去,这就是美国人所调侃的有“美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又比如,中国如何由政府主导让“中国制造”再多赚些钱,如何依托大型央企让人民币“走出去”,如何整合稀土等战略资源让人民币走得更好更远。

由于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新兴市场都存在尖锐的利益冲突,特别是中国处在风口浪尖的市场巅峰,权力这只“看得见的手”不可能不来点“大动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