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纽约时报》:霍华德:深圳模式应该重新看待

火烧 2007-01-22 00:00:00 时代观察 1027
文章指出深圳模式因过度依赖廉价劳动力和宽松环境标准,导致工人待遇差、污染严重,现面临局限性。同时,其他城市正转向更注重工人权益与环保的发展路径。

深圳模式应该重新看待

霍华德•弗伦奇 

   深圳的成功得益于一个简单的公式:廉价土地、工作热情高而又顺从的工人和宽松的环境标准,这吸引了大批外国投资商。深圳1200万的总人口中有700万是农民工,这与上海1800万人口中只有200万到300万农民工形成对比。深圳成了中国经济奇迹的一个真实和具有象征意义的心脏。

    然而现在,对中国其他城市来说,深圳与其说是一个模式,不如说是对“经济增长高于一切发展模式”的局限性的一个预兆。

    尽管中国许多地方都存在着劳动条件差的问题,但深圳的大型工厂还是在工人中被冠上无情的名声。艰苦的工作条件反过来促使工人争取更短的工作时间和更高的工资。

    在中国的经济计划中,深圳的处方越来越不被看重:太无情、太浪费、污染太严重、对农民工的依赖太重。“这条道路现在走进了死胡同。”

    随着深圳模式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相对发达的中国东部地区的其他城市正努力把自己与深圳区分开来,强调为工人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也更加注意环保。

    中国社科院专家王春光(音)说:“一些内陆城市已经开始为农民工提供社会安全保障,包括养老金和其他保险。在成都,户籍管理已放松了,农民工孩子的教育问题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当然,农民工仍然会来深圳,主要是被工作机会所吸引,他们勇敢地面对可能等待自己的艰难生活。其中一些人身陷穷困,更多人很快对这里感到失望,回家去了。由于工人短缺严重,深圳工厂最近把生产线上的工资上调了20%。

    来自湖北的19岁的余迪(音)只有初中文化。他每天工作11个小时,每星期6天,工作就是从卡车上装卸很重的盒子,每月工资只有80美元,住在一间昏暗而污秽的集体宿舍里。“我唯一后悔的事情就是在学校时没用功学习。”他说。

    一名工人说:“深圳可能看起来很繁荣,但这是一个令人不顾一切的地方。”

   (《环球视野》摘自2006年12月19日美国《纽约时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