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官员闯红灯,“板砖”在哪里

火烧 2009-07-1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官员闯红灯事件,探讨规则执行漏洞与潜规则现象,强调板砖精神对维护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呼吁提升社会规则意识与法律尊严。

 官员闯红灯,“板砖”在哪里——每个人都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责任及义务


  刚看到兰州“板砖大爷”事迹时,最初的反应是会心一笑——这大爷太可爱了,我能想象得出在生活中,他一定是那种刚直不阿、性如烈火、眼睛里容不下蝇营狗苟个、违法乱纪事情的人,如此的性格,才会造就如此的行为。但仔细琢磨之后,突然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来,我有什么资格站在旁边对一个浑身正气的老人评头论足?他的行为岂能用“可爱”这样轻佻的字眼来形容。老人家不计个人后果,以实际行动维护规则,这样可钦可敬之人,岂是我这样貌似客观、理性、光说不练的人所能评价的。一块板砖,抵得过百次不痛不痒的罚款,抵得过千次万次的说教。老人家用板砖填补规则执行时的漏洞,用板砖修正潜规则,这正是当前社会最需要的行为。

  我经常用老子的话感叹“以智治国,国之贼”,就是因为痛恨某些人让整个中国社会变得无比的聪明狡黠,每个人都试图走“捷径”,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置于规则之外,于是我们主动或被动的制造出了许许多多的潜规则。打左灯向左转,这是规则。然而有的人却不遵守这个规则,表面上打左灯,告诉所有的人车子要向左开,但实际上方向盘却向右转。这么做的后果就是让大多数人不再相信“转向灯”,“转向灯”因而失去了意义,于是“转向灯”这条规则也就被搁置起来。人们要判断车子方向只能观察司机的“手势”,于是“司机的手势”就成了另外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这就是所谓的潜规则。在潜规则面前,我们做了什么呢?大多数人是顺从,主动或者被动的利用潜规则,琢磨“司机的手势”,以此确定自己的行动方向;少部分人是冷眼旁观;只有绝少的人才会对潜规则扔“板砖”。扪心自问,老僧这样的小老百姓,当然没有机会制造潜规则,但或多或少曾经利用过某些潜规则,也曾请客送礼拉关系,也曾图方便走捷径。想到这里,不觉得为自己的小聪明而惭愧。有一个工程院院士的名字取得很好,叫牛笨憨。我们这个社会就是太“聪明”了,缺少“笨”、“憨”之人。一个狡黠的社会,以朴勤为“笨”,以诚方为“憨”,这样的社会确实很可怕,更可怕的是,这就是现实。老僧是四川人,很多人都说四川人很聪明,但现在我恨透了我自己身上的小聪明,所有买弄聪明劲的人我都不待见,包括我自己。

  斑马线,交通灯,其实就是最具体、离我们生活最近的社会规则。规则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秩序,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必然陷入拥堵和混乱;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有红绿灯,但却有一部分人不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简单规则,而是仗着自己的“速度快”、“装备好”见缝插针横冲直撞。这样,对于那些笃信红绿灯、斑马线的“笨蛋”们来说,红绿灯、斑马线反而成了危害自己生命的陷阱。有多少交通事故是因为笨蛋们迷信“斑马线”,放心的将自己的生命安全交给了“交通灯”的法律效力,然后被那些不遵守规则的“司机”们所夺走。远的不说,杭州的“七十码”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斑马线”死在了富公子的车轮下;交通规则又死在了“七十码”面前;“危害公共安全罪”最终死在了113万的赔偿面前。最终的胜利者仍然是“钱”。

  话题既然已经说开了,那么我就再发散一点,继续说说“规则维护”的问题。我一直认为,所有的腐败之中,司法腐败对社会的危害是最大的。在国家政治中,司法系统是社会规则的直接维护者,他们的行为关系到社会规则的信用。当年商鞅为了昭示秦国法律的信用,不惜千金,立木取信,这用心何其良苦。而新中国法律的信用,更是付出了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生命和鲜血,好不容易才换来的。而今那些腐败分子,毫不吝惜的挥霍国家的信用,以国家的信用换取个人利益,将社会带入混乱的漩涡。所以,规则的沉沦,必然伴随着潜规则的兴起。而司法腐败,正是规则沉沦最直接的原因。当然,司法的腐败也不是规则沉沦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规则自身。比如规则本身就模糊含混,以含混来“包容”,以模糊来“调和”,这样的规则本身就是“聪明”的产物,“聪明”的规则必然给司法过程留下腐败的空间。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必须从根子上去寻找方法。法律除了一个“信”字之外,另外一个关键字就是“明”,清晰明确,是所有有效规则的必要前提。“正大光明”,这几个字是几千年来统治者们总结出来的精髓,不可不查。

  官员是权力的“司机”,所有的腐败实际上都是司机在违反交通规则。忽视斑马线,乱闯红灯,这已经成为很多地方官员们的常态,他们已经习惯了“使眼色”、“打手势”这一类的潜规则。利用自己的“红头文件”管理地方,罔顾党规政纪,将国家的宪法、法律束之高阁。这是很多社会问题的根源。那么,当官员“闯红灯”的时候,如果正规的交通警察没有精力顾及得到,我们这些行人该怎么办?是放纵司机们横冲直撞呢,还是学学兰州老大爷,扔几块“板砖”?有网友说兰州板砖大爷的作用超过一个交通队,我很认可这个观点。也许直接来源于行人的板砖,对司机们的警示作用会更大。热切期待兰州的交警表彰老大爷主动维护交通规则的行为,我相信只要放手发动行人维护交通规则,司机们的行为会变得很乖的。这其实也是对“司机们”的爱护,毕竟“挨板砖”比因为严重交通肇事而“挨枪子”要温柔得多。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