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用强制力
今年的中秋节还没到,税务局放话,要对单位发给职工的月饼征税。理由充足,但就没有站在老百姓立场上想一想,现在打工者每年享受的福利有多少?月饼恐怕是打工者能够拿到的唯一实物福利,在私人老板那里,恐怕连发月饼给职工的念头都没有。向这可怜的月饼福利开刀,人情味有点少了。若想征税,应该对着几百元一盒以上的月饼狠狠斩去,间接为廉政建设服务,因为只损害了绝少数人的利益,让那些买高价月饼送关系户的人出出血。
政府的工作要多替老百姓想想,比如北京关闭民工子弟学校,出发点是为安全和保证教学质量,但没有一个过渡期,让农民工和他们的子女惊吓几天,这不是把好事办成扰民事件。政府的工作人员站在农民工的立场上,想一想如果换成自己,心里会怎么想,会对政府的工作没有怨言吗。几百万农民进城打工,政府无法解决农民工子女读书问题,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出现,是帮政府解难。作为一种过渡方法,当它应该退出历史舞台时,为什么不能把天天说的人性化落实到工作中去呢。这反映出政府官员与普通民众之间存在距离,想法不同,更可怕的是没有换位思考的习惯,只习惯对普通民众发号施令,把国家的强制力放到普通民众面前。
今年,发生过几次城管与无证摊贩冲突事件。社会生活当然建立在秩序上面的,尤其在城市,需要维护大家利益的公共秩序牢固树立。无证摊贩大多数是进城谋生的农民,在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提供给他们时,为了生存,这些人到马路边乱设摊,制造出一个严重社会问题。依法取缔,从道理上无可置疑,但是敲掉这些人非法谋生的“饭碗”,政府有能力为这些人提供“饭碗”吗。叫这些人从哪里来,回那里去,农村能够养活这些人吗?为什么不在折中上想想办法。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见这个现实,就是城市生活是建立在什么上面的。现在我们的城市经济建立在城市人的劳动成果上面吗?我们的城市象昨天那样建立在工人基础上面的?我们的城市繁荣发达经济是农民工的廉价劳动力创造出的成果,我们的城市生活已经依赖农民工提供的廉价服务上面,农民工已经成为我们城市的底层,而且是城市中辛酸的贫困景象。他们自谋就业,自食其力,默默在艰难中生活,作为城市人应该理解、同情、尊敬他们,多给一些宽容,因为自己温暖的生活受益于他们。作为政府更应该多一份感谢之心,多更多的宽容之心,因为正是农民工的贡献,才造就今天富裕的中国。
政府不应该把城市管理、维护秩序简单地集中到国家强制力上面,多多注意疏导。对于会发生官民利益冲突的事情上,把疏通对话渠道,多多与民沟通,谋求说服放在强制力前,多些宽容心忍耐性。把要做的事情公开出来,与当事人进行讨论,寻求共同认识,总比自以为是更能体现人民政府形象,更容易得到人民的理解与支持。
现实中,政府的强制力在弱势群体面前表现出认真执法,而在强势者面前显得软弱。
中国是个土地紧张水资源紧张的国家,为什么全国有二百多违法建成的高尔夫球场,依然还生存着。为什么有些地方的某人,没有得到政府批准,就能圈地造许多商品房出售谋利。等等。
执法中的偏软或偏硬,人们就要质疑社会的公平公正。
不要习惯使用强制力,尤其对弱势群体;过分使用强制力,要想到会产生的副作用,因为会从社会的潜意识中唤醒暴力意识,产生出走极端的人。
对社会的多数人习惯使用强制力,一定会摧毁社会的稳定基础,产生对力量强势的崇拜和模仿,认为强势是自己利益的保卫手段。
现在虽然有民众接待日,政府官员切记,千万不要把它当做作秀表演。我们今天社会上下沟通渠道不多,如果平时就有官民自由对话沟通心灵渠道,民众还会去盼望接待日,盼望遇见青天大老爷,替自己主持公道。
许多事情只要肯向民众公开,让民众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让民众参与进来,就能化解许多矛盾的产生。渠道狭窄,就会造成政府与民众之间越来越缺少互相理解和信任,越来越缺少共同语言,越来越形成不起一样的认识一样的解读。一件很小事情,只因为涉及官与民关系,就会在对立情绪推动下,扩大成冲突或称作的群发事件。这在城管与无证摊贩冲突上发生过几次,这应该是引起政府警惕的信号,思考强制力使用的风险。制定一项政策,依法行使一项权力,多些换位思考,站在民众立场上多想想。出现与民众想法有差异时,可以向民众暂时让步,化时间做说服工作,让政府的工作多靠近民众意愿进行,而避免依靠强制力让民众服从政府的意愿。
处在变化中的中国面对各个阶层不同利益诉求,拓宽对话渠道是缓解利益矛盾的一种积极方法。人性化是多为人着想,政府的强制力应该在弱势群体面前偏软些,少些不利于弱势群体印象。
【完】 2011.08.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