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扬:党员干部要努力为民办实事 等5则
党员干部要努力为民办实事
郭扬
笔者认为,党员干部要努力承担起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责任,必须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担当,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增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新时代里更需要保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要深刻理解人民公仆的内涵主旨,明白人民大众才是国家的主人,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走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是一阵风,也不是做做表面功夫就能应付的过去的,人民群众不仅要看你怎么说,关键要看你怎么做,领导干部要把更多精力放在为百姓谋福祉上,聚焦在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领域上去,只有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人民群众才会真心实意拥护党和政府。
党员干部为人民办实事,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作为就是要带领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要始终把百姓的冷暖安危记挂在心间,把关系一方百姓的“民生工程”做大做强,这才是正确的“政绩观”,而不是把个人利益置于人民利益之上。有所不为则是不利于人民群众的事不做,不利于集体的事不做,因为共产党员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要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问题办事情才能不脱离群众。
党员干部为人民办实事,就要始终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只有不断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从事这个职业就注定了与清贫为伍,与寂寞相伴,党员干部要守得住清贫耐的住寂寞,就要始终将人民群众装在心里,放在心上。(郭扬)
必须扎实推进简政放权
郭扬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李克强12日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引《礼记》《论语》详解政府工作报告中“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的表述。总理说,纵观中国历史,凡盛世往往都“居敬行简”、轻徭薄赋,政府施政要义,在于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5月12日《新华网》)
李克强总理12日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今年简政放权重点工作是:再砍掉一批审批事项,再砍掉一批审批中介事项,再砍掉一批审批过程中的繁文缛节,再砍掉一批企业登记注册和办事的关卡,再砍掉一批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收费。
转变政府职能要简政放权,要把简政放权落实到位,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终依据因为政策的落脚点最终都是在老百姓中,都应该以百姓的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打造小政府大服务的政府,就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让改革发展的成果进一步惠及全体人民,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简政放权,要建设法治政府、诚信政府,高效、便民政府,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现代化。(郭扬)
为建公务员诚信档案点赞
郭扬
昨天(12日),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年重点工作任务(2015-2017年)》的通知,其中提到,要探索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作为干部考核重要依据。另外,导游、教师、新闻媒体人士、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也要建立诚信档案。
记者注意到,《通知》中涉及的诚信体系建设包括政务、商务、社会以及司法等领域,其中,政务诚信建设放在首位进行阐述。《通知》要求,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地方立法,坚持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另外,要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绩效评估机制,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5月13日《京华时报》)
笔者认为,诚信是整个社会有序运转的基石,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设必不可少,诚信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诚信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重要的原则。
而公务员群体作为管理群体,对公众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作为公务员群体,当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在管住自己心和手的同时,要用自己良好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带动周围的人。
而一旦建立了诚信档案,就从制度上约束了公务员,从近年来发生的官员落马案件来看,其实在初期大都是道德滑坡开始最后走向腐败的深渊,因此从制度上扎紧牢笼,有助于管控公务员的行为。(郭扬)
“当官不敢为”是什么心态作祟
郭扬
“当官必须有为,无功就是过错!”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在12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议上表示,对一些地方存在的干部懒政、庸政现象,要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予以坚决治理。(5月13日《中国新闻网》)
有人认为现在当官很容易,可以不干事、少干事,有人认为现在反腐抓得紧,怕担责、不愿意主动干事,慵懒散的现象比较突出。
笔者认为,这些都是错误的思想,党员干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主动担负起为人民群众提升幸福指数的责任,必须根除慵懒散的不良作风。
党员干部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加强党性锻炼和自身修养。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把立德摆在首要位置,牢记入党誓言,铸牢理想信念这个主心骨;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虚心向群众和同志们学习,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因此,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在对待权力问题上,都要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时刻认清自己的身份、角色、位置,保持正确的人生航向,决不能把公共权力异化为牟取个人私利的工具。
要敢于同一切不良现象作斗争,不当老好人,搞一团和气,遇事要树立敢于担当的精神,弘扬正气、坚守正道,敢于动真碰硬,用好手中的权力努力为人民服务。(郭扬)
“小官蛀虫”现象当引起警惕
郭扬
近日,“红色通缉令”的二号人物、被称为“亿元股长”的李华波被遣返回国。原供职于江西省鄱阳县财政局的李华波,凭一枚假公章,伙同他人于数年间侵吞公款达9400万元,相当于鄱阳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年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李华波无疑是“小官巨腐”的典型之一。记者注意到,近一个月以来,广东、福建、江西、云南、河北等地陆续通报多起小官腐败问题,其中不乏如李华波这样数千万级别的腐败分子。(5月13日《人民网》)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在征地拆迁、工程建设过程中,基层干部可支配资源寻租空间逐步扩大。更有甚者,连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国家惠民政策补助款被基层干部截留、套取、侵占现象也不少见。
这些不良现象都充分表明“小官”们手中掌握的权力并不小,失控的权力随时都在搜索寻租空间,没有监督的权力就容易出现腐败,因为在极少数干部心中仍然存在“权力不用过期作废”的错误思想,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的行为就会出现伸向国家和人民资金的黑手。
要根除这样的腐败现象,关键在于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尤其是要重视基层风气问题,下大气力整治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不良行为,对随意插手基层敏感事务、截留克扣基层物资经费、处事不公、吃拿卡要、侵占群众利益等问题,必须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监督的环节不可缺失,只有将权力纳入法治的规范下,才能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要加强群众监督和专门机关的监督,才能防止这样的现象出现。(郭扬)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