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改革究竟在哪方面迷失了方向?

火烧 2015-05-2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改革在认同感与党群关系上的迷失,分析社会主义本质与共同富裕的模糊性,指出意识形态混乱与经济建设重心的错位,揭示改革方向的深层问题。

  改革究竟在哪方面迷失了方向?

 

 

 

  一, 首先是认同感丢失。比如在所谓社会主义本质论里,首先就无法说清说明,究竟社会主义是“解放”还是要“消灭”?因为你既然要所谓的解放,那这解放里究竟能包含有多少消灭?这能讲的清楚吗?还有,共同富裕究竟是个什么东东?是本来不共同了,现如今要共同?还是以前也是共同,只不过这个共同同那个共同有所不一样?社会主义,本来不应该让人们随意肢解。因为你一肢解,你一一会儿说成是个这,一会儿说成是个那,那这所谓社会主义就容易搞成让人无法相信。搞成让人们说它是社会主义也可,不说它是社会主义也行。

 

 

 

  比如从一开始对改革的定义可能就存在着极大的偏差。因为一个社会主义,如果仅仅只因为经济发展不足,那可能不致造成像文革一样的混乱。而后来,虽然我们认定文革是搞错了,可究竟错在何处,却又根本无法解释得清楚。就好像错就是错了,只要不搞了,比如不再搞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是错了。

 

 

 

  可事实证明,所谓的错,其实并不是可以这样简单的置换,并不是把错的换成不错的,错的就不存在了。因为任何错也总是得有一定错的根据,否则成何为一错?比如邓小平认为文革的错可能就是只搞阶级斗争,而不搞经济建设,或者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可事实表明,从建国以来,无论是文革还是文革前,中国党其实从来没有把经济建设掉以轻心。就是文革也不是不要搞经济建设。而就此也可以说,不把文革的问题搞清,今天的,今后的改革,同样有可能要一直糊涂、混乱到底。因为文革造成千百万人对社会主义的迷失。而今天,虽然有个邓小平特色社会主义的牌子在那里挂着,可事实上,有多少人认同?这能说得清吗?认同感丢失,就等于在一个既成的事实里,忽然传出一种莫名其妙的声音。让人感觉是也是,不是还是是。可这样的搞法,能真正达到社会主义的所谓发展和完善吗?更何况在改革开放后,又更有大量的属于或不属于社会主义应有的各种各样不同的意识形态,从外部被引进进来。这样,一个社会主义,究竟今天到底要搞成几个社会主义?这人们还说得清吗?意识形态的多样性不等于认同感也可以多样性,否则就不是多样性,而是混乱不堪的没有什么多与少的区分的复杂性。

 

 

 

  二,  改革除了在认同感上有丢失以外,其次就是在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普通人(一般人)同具有一定特殊社会才能、职能的人的关系上,在改革之后,也呈现出了一种极其复杂的局面。比如自改革以后,农民成了工,而工则成了仔。还有党政领导,党政干部,如不与老板、经理、董事相提并论,那其身份的存在,就有可能弱得了不得。就好像整个国家只能是崇拜有钱的。除了有钱,其它一切、一切,都无法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比如教师、医生,各行各业,无不都得把自己打扮成商人的模样。否则就休想有立足之地。可事实上,如果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不同人同不同人的关系也统统都只是一种钱的关系,那是否是说人与人之间,只能有钱的相通,而无法再有更多的存在?一个社会如果只搞成了认钱不认人,那最终就只能是人性的彻底泯灭,还从何谈什么人应该为本呢?

 

 

 

  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各行各业不同工种、工作人的关系,本来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基本。因为如果没有社会主义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各行各业的人的不同关系,那整个社会就会容易呈现出一种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局面。就会出现不是黑社会盛行,就是外部敌对势力的渗透。可自改革以来,我们不仅无法有效的纠正及摆正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所应有的位置,相反却连以前,改革前,可能并不一定完全不妥当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也统统丢失的一干二净。而这样,你就再提搞法治,又能有谁真正拿你的“治”,真正当回事呢?

 

 

 

  在社会主义,没有正确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就不会有社会主义的稳固。可这些年,还有谁,真正肯认为党群、干群,不仅应是一体,而且更主要应牢不可分呢?代表们都整天忙着代表去了,还有谁真正关心、重视党群、干群,究竟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除了认同感丢失,党群、干群关系搞得极其复杂,还有一个就是对经济发展的理解,这些年也越来越失去了应有的冷静。比如不论是在对外关系上还是对内调整上,其实这些年搞的什么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其实无一不是渗透着一种迷权、迷势,迷过度投机的一种倾向。典型的中国把进入世贸当成一种解颈的良方。可事实上,任何一种有利的发展机遇,同时可能都存在有制约发展的可能。因为你加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快车轨道,有可能你原先具有的能冷静面对一切突如其来的风险的能力,就大大丢失。比如搞市场经济。这些年我以为中国人对市场的分析,几乎别无什么新意。就好像市场是什么?市场除了投机,别无其它意义。可事实上,搞经济发展。如果全都靠搞投机去搞,那搞来搞去,最终还是只能迷信外人,迷信洋人。就好像中国除了能给人家当一个打工仔式的世界工厂,其它别无可能能有什么不同的存在。

 

 

 

  中国搞市场经济,本应选对方向,选对路子的去搞。即既不是让外资来的太多,但也不是一点不来。因为来的太多,只能导致中国的经济呈现疲软、过剩。而一点不来,又容易使中国的经济发展缺乏应有的动力。所以搞市场,什么才是有利的搞法?我以为,这些年未必搞得很清楚。

 

 

 

  中国的市场,今天越来越呈现出一种与世界别无二致。可这样的搞法,究竟能使我们这个靠人多,消费量不大,但面却很广的国家,究竟能有多大的发展前景?这,今天的主持改革的人,能告诉我们吗?换句话说,中国人均GDP不高,可搞改革的人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中国的人均GDP无法提高吗?

 

 

 

  改革究竟在哪方面迷失了方向?我以为,一,认同感丢失。二,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搞得过于复杂。三,市场经济投机成分过多。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