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的风:反驳某些人是一项益智的娱乐活动
这些年来,我们国家某些自称为精英的公知们的确是在为社会进步做贡献,不过,很多情况下,他们是在以反面教员的身份发挥这种作用的。
他们曾经把造谣当成推进民主的武器。
某报元老程某曾经有个“谣言倒逼真相”论:“謠言是存於人心深處的真相,是群體表達意願方式,是大眾對抗官方宣傳和謊言的武器。它不是事實,但比事實更真;它經不起推敲,但比真理令人信服;它漏洞百出,但大眾深信不疑 。”
自封为“青年导师”的李某有个“谣言就是遥遥领先的预言”的伟大论断。
“民主小贩”杨先生以前的文章《杨某均2009年言论自由系列》之二,里面有这么一段话:“谣言是什么?谣言是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根据上述定义,谣言没有真假之分,因为是未经证实的信息;谣言是个中性词,不是负面词。”
朱某勤在他的对《旧制度与大革命》一文的评论中说:“谣言是革命最大的动员者。一个社会什么时候谣言四起,就说明革命已经在收集乌云。”
而随着他们“火火谣言公司”的破产,他们的话已经产生了“说谎的孩子”效应,就算有时候他们说的是真话,别人也不大相信了。
他们善于歪曲历史,采用倒果为因、无中生有、信口开河、选择性披露史料、对历史事实选择性失明、一知半解乱说话、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根据政治需要硬改历史等办法生生把一大批国人逼成了“历史通”,因为知道他们在说谎,但是真相是什么呢?就上网查阅,或者看书,国民的历史知识素质因此得到提高。
他们又善于歪曲世界,把自己当成世界的权威解释者,不但歪曲和掩盖世界历史,也歪曲和掩盖世界的现实,结果又把一大批国人逼成了世界通,国人对世界的了解大大增强,他们功不可没。
造谣行不通了,歪曲历史,歪曲世界行不通了,不过他们还有招数,那就是运用诡辩术忽悠民众。
公知大多有点文化,一旦懂得和运用诡辩术,别说忽悠没有文化的一般老百姓,就是忽悠那些缺乏逻辑常识的知识分子也常常很有效果。于是,他们就常常违背逻辑规律或者干脆直接采用诡辩术忽悠民众。
请看如下例子:
自相矛盾。
在这一点上,最突出的是“曹中青”,他为了阻碍他们不喜欢的林治波出任新闻学院院长的时候,理由是“现在的大学生缺乏辨别力”;当他为了协助某些公知围攻批评“呲必中国”的《辽宁日报》的时候,理由却是“现在的大学生具有辨别力”。
预期理由。
这是某些公知及其水军的惯用伎俩,当他们泼污开国领袖和英雄模范受到民众的有力驳斥,没话可说以后,常常说总有一天会真相大白的。其实不用“总有一天”,经过一小撮人30年的折腾,大多数人早已“真相大白”了。倒是这些人太可笑了,就等于说我总有一天会买彩票中500万元的,你先給我1000元我花花吧一样。
偷换概念。
这一点在俄罗斯问题上最为突出,中国参加俄罗斯“胜利日”70周年阅兵活动,作为美国走狗的他们恨得牙痒痒的,咒骂中国是“和强盗一起庆祝”。虽然俄罗斯的名字没有改变,但是现在的俄罗斯与当年的沙俄和前苏联完全是两码事,就像现在的德国跟纳粹德国是两码事一样,他们却能够根据政治需要混为一谈。
移花接木。
“饭局视频”曝光以后,那些平时极端仇恨《人民日报》,常常咒骂《人民日报》是“日人民报”的人居然能够移花接木,瞒天过海,把《人民日报》今年1月23日专门针对某大学的的不恰当做法的文章,在网络上标上4月9日的时间发布,制造《人民日报》批评“饭局视频”中的“告密“现象的假象,欺骗民众。
理由不充分。
一小撮人为了泼污开国领袖,无所不用其极,捏造了一串名单。古今中外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捉奸要双”,人们不禁要问,給他们提供消息或者写出那些天书的人是怎么样了解到这些信息的?难道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在场?或者躲在床底下,好家伙,整整几十人到上百人的名单,就像放屁一样从他们的口中出来了。如果说这种话不需要证据的话,我完全可以这样说,这帮家伙都跟希拉里和米歇尔苟合过,你们自己慢慢辟谣吧。
循环论证。
资老太太最近有一次“重要的讲话”,网友范海辛在转载的时候給加了个标题,叫《打出来的国家与谈出来的的国家》。
其实她是在偷换概念,把打完独立战争以后的13个州在一起谈判建立美国叫“谈出来”。
有句话说得精辟:“战争就是流血的外交,外交就是不流血的战争”。这就是对“打”与“谈”之间的关系的最好的说明。因为从国家之间的交战方面说,外交就是“谈”;从一个国家的内战方面说,交战双方的谈判也是“谈”。正所谓“弱国无外交”,大多数战争以后的“谈”基本上是由胜利者说了算的,失败者一方的所谓“谈”通常被称为“城下之盟”。当然也有势均力敌的双方或者多方“谈”以后保持一种均势共存的。美国“独立战争”以后的“谈”应该属于这种情况吧。
历史上之所以把建立美国的这一历史事件称为美国“独立战争”而不叫美国“独立谈判”就说明决定美国独立的根本因素是战争而不是别的,而13个州在一起谈判顶多说明他们之间不继续相互打而已。
资老太太偷换概念抛出这个搞笑的观点并不仅仅是为了标新立异,下面她就以此为标准去评价政权产生的合法性,尤其是攻击“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对他们推崇的美国的“导弹下面出民主”却只字不提。
炮制一个子虚乌有的“谈出来的国家”作为国际关系的道德样本,然后以此作为标准去衡量其他国家走过的路的是否正确。
其逻辑是,美国为什么伟大?因为它是谈出来的。而由于美国是谈出来的,所以美国伟大,其他不是谈出来的国家不伟大。
——标准的循环论证。
以人为据。
以人为据是某些人常用的一种诡辩术,在证明或反驳一个论题时,以提出论题的人的身份、地位、品质为论据,而这些论据和论题本身的真假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如在证明一个论题时说,这是某某权威人物讲的,以此作为论据:在反驳一个论题时说,这是某某不可信任的人讲的,以此作为论据。
最明显的就是他们组织的对罗援将军和徐岚的围攻,罗援提出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挑衅应该坚决反击的观点以后,他们通过“火火谣言公司”编造关于罗援经历的谣言,以此贬低罗援的人格和否定其观点;在徐岚的问题上也是这样,徐岚在“求是”网上批贺某等人的某些做法后,他们不是摆事实讲道理进行反驳,而是通过编造有关徐岚的负面消息来证明他们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和堵徐岚的嘴。
以偏概全。
某些人一方面大肆泼污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所有英雄模范,一方面无限拔高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林某和张某某,出于“死者为大”的观念,尽管这些年来网络上已经出现了不少有理有据的对这俩人的实际情况的质疑,但是人们还是保持沉默。倒是他们这一小撮人把这俩人捧上天,根本原因就是以发生在特殊时期的个别案例大做文章,以偏概全,以达到否定前30年的目的。
因果乱系。
也就是说,把两件之间根本没有任何内在联系的事情硬扯一块,来论证他们的观点。比如今年元旦,上海外滩发生了踩踏事件,他们却能够说是由于之前西安的某高校不让学生参与圣诞节活动造成的。本来这事件完全是由上海的当地政府和职能部门对大型户外活动的组织出现漏洞造成的,某些人却能够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西安的学生在12月25日不能参加圣诞活动,然后于12月31日晚到上海过元旦结果出事的情况下,把两件毫无关联的事情进行因果乱系。而事实是,当晚遇难的大多数是在过洋节日方面好像没有任何限制的上海本地人,别人都没有拿其他人的伤痛作为“武器”,证明过带有一些“洋节日”味道的节日会出事,他们这些人却能够首先反咬一口,佩服!
机械类比。
在运用类比推理的时候,仅仅根据两事物之间很少又不具备典型性的共同属性,就推断类比对象具有跟已知属性相关程度不高的另一属性。比如,某些人认为每个家庭都是需要一个家长的,所以国际社会也需要美国来维持秩序。
双重标准。
在国际上,同样是对他国分裂倾向,某些人完全按照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腔调说话,说南斯拉夫分裂是“民族自决和自由的结果”;而对格鲁吉亚和克里米亚的问题,却说是“不可容忍的领土和主权问题,是非正义的”。
在国内,对以前的孔某某教授骂南方某报的某记者曹某华(此人曾经在网络上公开用非常下流的语言侮辱我国第一个女航天员刘洋,最后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下辞职)的时候,他们口诛笔伐,要求开除孔;而老毕爆粗口谩骂开国领袖,他们却称他为“英雄”、“汉子”,极力反对央视对此进行处理。
同样,对韩某某教授因为游行中与一辱毛老人动手,他们也认为应该严肃处理;而此前一群人聚众群殴吴某某一个人,他们却大声叫好。
双重标准在某些人这里真是被发挥得淋漓尽致,难怪他们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暴行”,而美国的“导弹下面出民主”是“善行”。
综上所述,千万别小看了他们的诡辩术的欺骗效果,因为这不像造谣一样,揭穿了就烟消云散,也不像歪曲历史和歪曲世界,如果你是关心中国历史和世界的人,你可以通过上网和查询资料反驳他们,而诡辩术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忽悠,不具备一定的逻辑常识的人就算你知道他是在忽悠,但是也无法或者很难揭穿。
不过,由于某些公知的急功近利,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已经对他们自己的公信力严重透支,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看清楚了他们的本质,想忽悠人越来越难,就好像故事中的那个总是喊“狼来了”的“说谎的孩子”一样,有时候即使是在讲真话,别人也不一定相信了。因此,跟某些人辩论或者说反驳他们,就越来越具有一种娱乐功能,就是没事就上网到某些网站溜达溜达,找某些公知的谬论反驳来玩,不但好玩,而且是一项益智活动,反驳多了,会跟本文前面所说的情况一样,让自己的逻辑水平大大提高。所以在这里建议那些开设有“形式逻辑”课程的大学把课堂搬到网络上去,让大学生亲自领教某些人是如何玩弄诡辩术忽悠人的,同时进行辨别和反驳,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提高青年学生的辨别能力和逻辑水平。
谢谢某些公知,谢谢他们以反面教员的身份出现对推动社会进步作出的的贡献!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