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吴大疤拉——简谈近来看的三部央视大戏
主角吴大疤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df74db0100edol.html

杨子骅饰吴大疤拉
近来看了三部央视大戏,都给人虎头蛇尾的印象。也许是希望大了些吧,结果失望更大。
《保卫延安》看了一半;《人间正道是沧桑》断断续续看完;《我的兄弟叫顺溜》勉强看到结尾。
广告上吹的不行,实际是商业炒作。
《保卫延安》属于大题材,但是拍出了小家子气。
《保卫延安》的故事实际是讲“保卫党中央”的,上了岁数,了解那段历史的人当然看起来觉得荒腔走板的多,不了解那段历史的人自然要问:为什么要保卫党中央?怎样保卫党中央?保卫党中央的结果如何?
可惜,《保卫延安》没有很好回答这些问题。
因为没有很好回答这些问题,两年后发生的“保卫南京”(也是保卫党中央),就变成了兄弟阋墙,好象南京的失败,不过是不走运罢了。
现在一切讲和谐,但是硬把“和谐”扣在历史上,历史就只能河蟹了。
“保卫党中央”是个大课题,也是个现实命题,大是大非的问题不说清楚,不知道是过于自信,还是压根忘了那段历史?
我注意到《保卫延安》上映的时候,台湾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正率团在大陆访问,不知道他看《保卫延安》没有。
《人间正道是沧桑》是全景式反映革命历史的电视剧。
《人间正道是沧桑》以瞿、杨两家的恩怨情仇为主线展开,尤其是通过杨氏兄弟姐妹不同的人生脉络,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杨廷鹤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是关键性的人物。他只在关键时候出台,作为杨家的一家之主,他支持子女自由选择人生道路,但始终坚持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国”观念;他将自己比作“蒜柱”,儿女都是“蒜瓣”,不管党派如何纷争,他渴望看到一个完整和睦的家庭。
杨廷鹤具有很大的符号性质,其实他就是四个字:传统文化。
杨廷鹤的家就是一个港湾,他虽然阻止不了杨氏兄弟姐妹的内争,撕杀,却永远是疗伤的伊甸园:那里永远有温馨、高雅的传统文化化干戈为玉帛。仿佛一切都是人文主义的一个错误。
杨廷鹤死了,传统文化就死了,杨家就彻底分崩离析、隔海相望了。
杨家最调皮的小儿子杨立青生性顽劣,屡惹祸端,自小与兄长立仁水火不容,最后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军人;他错过了从黄埔时期就深爱的初恋情人(与他走上革命道路有很大关系),却与人生导师的遗孀结为革命爱侣。革命胜利后,他带着一家来到父亲杨廷鹤的坟前举行家祭,除了家道人情之外,更有一股历史的悲伧。
《人间正道是沧桑》怎么都象是一部写兄弟睨墙,如何定位传统文化的电视。它在《保卫延安》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一个字“和”。但是它没有告诉:为什么必须和、为什么和不了、怎样才能和?
《我的兄弟叫顺溜》有许多瑕疵、硬伤,比如150米外一枪击穿六分区司令陈大雷手中的火柴盒,独自伏毙日军华东最高司令石原。
顺溜是神枪手,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好枪法是自幼随父亲在深山狩猎练出来的,顺溜傲气地表示神枪手是天生的,训练不出来的。
顺溜始终没有被培养成一个有着崇高信念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一直小错误不断,大错误照犯:过敌人封锁线时大喊,差点暴露目标;偷砍甚至赌气地明砍老乡家坟头前的罗汉竹来造消音器;几乎是寻衅打断了“梦想”得到姐姐的抗日民兵队长虎生的两根勒骨、敲掉其三颗牙齿;追杀已经缴枪投降了的日本军官坂田。支撑他勇敢战斗的的是家仇,是桀骜不驯的性格,是出风头的个人英雄主义。因此,他只是一个加入了革命队伍的流氓无产阶级,他只是一个梁山水泊式的草莽英雄。甚至可以把他和黑旋风李奎比较,他们的区别只在于一个惯使两把板斧,一个惯使一杆长枪。
革命队伍的纪律对他不管用。哪怕他严重地破坏了军民关系,给新四军造成很坏影响,顺溜也坚决不认错,怎么教育都不悔改;组织对他毫无办法。就连让他写检讨,也是文书翰林采取欺骗的手段,哄他说是学文化,顺溜大声念着检讨,倒象是做报告,介绍经验,赢得战友们一片热烈的掌声。掌声令顺溜陶醉,顺溜情绪被调动起来,主动要求再念一遍,惹得战友们一片哄笑声。
这一切都是因为顺溜是独一个无二的神枪手,都因为司令陈大雷的过分“惜才”,结果,顺溜被培养成了杀人机器——阻击枪,陈大雷把枪颁给了能使这枪发挥最大效能的顺溜,要他“人在枪在,人亡枪不能亡。”
顺溜就是枪,枪就是顺溜,被“枪”化的顺溜,是个好神枪手,但是没有革命化,甚至被姑息养“奸”,最后不得不悲壮地死去。
顺溜鲁莽复仇——追杀已经缴枪投降了的日本军官坂田,让我看到法国电影《老枪》的影子,然而顺溜毕竟不是于连医生,他本应该是有着共产主义崇高信念的革命战士,因此才强忍着内心的仇恨、煎熬,始终没有对强奸顺溜姐姐的日本军官坂田采取射杀行动,但是顺溜鲁莽的复仇行为还是被国民党抓住了把柄,顺溜被国民党军射死。我更愿意顺溜是被编导们“编”死的,很难想象,一个久经战火洗礼的新四军排长,不能够包容在新四军这个革命集体之中,即使三营长的牺牲(老婆说三营长死后,电视剧就不好看了。),也不能够让其觉悟。
如果单从“好看”的角度,这样的编排,确是是能够吸引眼球的。
被追杀的坂田以一种局外人的心态看着这一切,他甚至乐得手舞足蹈,直到骨灰盒被击中,骨灰撒了一地。
坂田的切腹,极具悲情。他根据日本天皇的命令,缴枪、投降,他唯一的心愿是将日军将军石原的骨灰盒“带回日本,葬在樱花树下”,松井联队长对他的要求是“人在石原将军的骨灰在。”石原将军的骨灰,对他来说,相当于顺溜的枪。
石原的骨灰注定不能够“带回日本,葬在樱花树下”坂田也必须以传统的方式切腹,这种大团圆式的结局,就象流星划过天空的尾巴,是一种肥水不流外人田式的强悍表演。
说实在的,看看日本近来的所作所为,我倒更相信,坂田挎着石原的骨灰盒回到了日本……
顺溜死了,他的枪也没了。我们须要找回来。
记得电影《鬼子来了》姜文演的马大三,在日军已经投降后(日军投降前夜,日军将马大三所在村庄村民全部杀害,在这一灭项之灾中,只有马大三一人幸免于难。),为复仇手持利斧冲进日军俘虏营,砍死多个鬼子,最终被国民党军抓获判处死刑。并且指定日本军官按日军的规矩砍头,执行死刑的正是那个与曾经与马大三他们朝夕相处的俘虏花屋小三郎…… 姜文的头跳起又落下,一双大眼睛却至死不暝,音乐响起,电影完了,相当震撼。
顺溜的死,却相当地茫然,甚至无厘头……
总之,该死和不该死的都死了。
但是这里却有例外:伪皇协军司令吴雄飞吴大疤拉还活着。
这真是个命比天还大的人才。开始,顺溜伏击他,却差点没把六分区司令陈大雷的脑袋开瓢;小黄庄他陷坂田于死地,松井联队长要制裁他,石原将军却慧眼识英雄,将他的脖子从砍刀下救出;日本人来了,他被封功受奖,日本人失败了,他来接收……不管谁当皇帝,他都永远是高等华人,司令、少将的干活,他如鱼得水,活的满面红光。
吴大疤拉们在历史上,总能够呼风换雨,如春风野草;他可以做所有强者的狗,但他也可能成为所有弱者的主人,并且时不时就占领舞台;单从活法来看,他们永远是胜利者,是政治生活中的主角。
21:06 2009-7-12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