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微博里的名人离“人”有多远?

火烧 2011-09-01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探讨微博名人因言论失当引发的争议,分析名人与公众距离的拉近与人格问题,强调公众人物应承担社会责任,避免粗俗言论影响社会舆论。

微博里的名人离“人”有多远?

禾刀

  曾几何时,名人“骂战”成了微博一景。李承鹏以“得了颈椎病”质疑倪萍获得的“共和国脊梁”称号资格;周立波因点评《中国达人秀》的风格被同济大学教授尖锐指责,继而把微博当成了“海派粗口”的舞台;演员李念和地产大佬任志强则因房屋质量问题“杠”上了,隔空对骂不亦乐乎……曾经通过微博开骂的名人还可以列出一长串:谢娜、牛莉、宋丹丹、吕丽萍等都曾因微博脏口备受质疑。

  骂战的喧嚣中,“傻×”、“吃屎长大”这类粗俗不雅的措辞更是频频出现,甚至连更粗鄙的三字经都毫不回避。

  如果说互联网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平”,那么,微博则让公众与名人之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公众“破天荒”地拥有同公众人物交流的机会,同时,由于“省略”了传统模式的包装排练环节,名人即兴表达的话语,得以不加修饰地展现在公众面前。

  名人也是人,当然有一般人的七情六欲。所以一些名人便在“气愤“之下,借助微博袒露心扉。然而,真正对社会丑恶现象义愤填膺的名人并不多见,更多人则是拿着鸡毛蒜皮的小事打口水仗。

  当然,有一些名人特别是娱乐人士,不惜靠出位出格言论,吸引公众目光。

  微博的出现,显然为名人聚集人气提供了全新平台。一个沉默寡言的名人,很少能够在信息海洋中“脱颖而出”,这也导致那些对人气有需求或渴望、肚子里又缺乏真知灼见的名人,很快便树立全新的微博生存理念:不怕挨骂,就怕不说话。

  名人当然也是人,但作为公众人物意义的名人,显然不能想当然地“降格”,如同泼妇骂街,想骂就骂。既然是公众人物,就理当具有社会公德责任,因为他们一举一颦,往往有着一定范围社会影响。姑且不论粗鄙不堪的“骂战”,会污染社会舆论环境,也极易为名人麾下的未成年粉丝们顶礼“膜拜”。

  离得太近,自然看得太清。虚拟的微博里有率性的真实,也有故意的炒作,总而言之,这是一面折射名人人格品质的镜子。

  微博里的名人,真的 名”了,然而是否也离“人”远了?

2011 年7 月22 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