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全球化的动机

火烧 2011-09-0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本文探讨全球化背后的资本主义动机,分析国内市场需求扩大与生产资料增长的关系,揭示资本主义通过战争与和平手段推动全球化的过程,强调其内在逻辑与历史演变。

  全球化的动机  

  

  

    对全球化的认识,必须找到深层次的动机。  

    首先看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市场的扩大问题。马克思曾经对此问题总结如下: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在国内表现为国内市场的扩大,与其说是靠消费,不如说是靠生产资料。换句话说,生产资料的增长超过了消费品的增长。我们看到,事实上消费品中的不变资本是在同生产资料中的可变资本和额外价值进行交换,因而按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规律来看,不变资本要比可变资本增长的快些,因而消费品中的不变资本应该比消费品中的可变资本增长的快些。它既要超过生产资料中的可变资本的增长也要超过消费品中的不变资本的增长。因此,制造生产资料的社会部类应该比制造消费品的部类增长的快些。可见,资本主义国内市场的扩大,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依赖于”个人的消费增长,而更多的靠生产的消费。即生产资料比消费资料增长的快些决定了追逐利益的资本家把更多的资本投入到生产资料的生产,这就直接导致了国内产品的过剩。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  

第一,找到更多的消费者来购买。于是就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本国国内市场的饱和,这对于资本主义的初期积累是很不利的。于是便在倾销产品的推动下,出现了资本主义特有的享乐主义、拜物教等以物质享受为追求的资本主义腐化思想。(二),外国市场的贸易壁垒。在交通落后、,对外交流有限、利用“外资”有限情况下,争取本国内的自给自足才是一国内的最大政治。在这样的要求下,各国都是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要想进入别国市场是非常难的。在趋利性这个资本主义的永动机的推动下,资产阶级不择手段,便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的一部血泪史。在数次战争的经验积累下,便产生了一个重要的经验:抢钱比挣钱来的更容易,也更快速;战争不仅不仅打开了国外市场,同时武器也变成了消费品而卖给了本国的公民。  

    第二。把生产资料转化成消费资料。便应用而生了很多的由生产资料复杂结合而产生的更复杂的消费资料。但,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使得各国相继独立以及一战、二战对世界的摧毁作用,使得和平的力量在持续的增长,同时它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使得和平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倾销以以前的方式便行不通。在这样的前提下,资本家早已看到这种赤裸裸的以战争的方式倾销产品行不通,且历史赋予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苏联的消亡,于是便换用了一种和平的方式——全球化。用自己在二战后积累的超级大国的地位,并利用其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横加干涉、威逼利诱、战争等手段使得各国拜倒在它的脚下。然后全力推销它的全球化。  

    全球化和殖民主义,只是形式的区别,本质是相同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