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夏天
寒冷的夏天
二零零九年的夏天对于深圳的一万余名“代课老师”来说,将是一个寒冷的夏天。
努力争取了很久,各级领导人又许诺了很久的“代课老师”问题解决方案终于出台了,但是其解决条件之苛刻令所有的“代课老师”寒彻了肺腑。
“代课老师”制度是一种完全彻底有悖于基本公平的制度,由于这种不公平是寄生在教育事业这个人类特别重要的事业的机体之上的,所以它的危害就远大于其它领域里面的不公平现象。这种制度就是从根本上把不公平不正义的因素强加于从事教育事业的主体-----教师身上,从而也就强加于教育事业本身。
一种自身就先天不足充满了不公平不正义的事业,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队伍吗?
“代课老师”由来已久,至少在我还是孩子的年代就有了这个称谓,那时还是上世纪60年代。不过,那时的“代课老师”是名副其实的“代课”,往往是从某个单位临时调来顶替一些因为特殊原因不能来教学的老师的课程,例如,有老师生病了,或者生小孩了,或者请事假了等。
这样的“代课老师”人数不多,既没有一个群体,也没有成为制度,而且待遇和原来的老师没有什么差别。一般代课的时间不长,几天或者一两周,原来的老师回来了,他们就回原单位了。但是,“代课老师”的基本人群不变,每次总是那么几个人。
现在有人说毛泽东时代不尊重老师不重视教育不尊重知识,那是不负责任的胡说,那时所有的大学毕业生全部是国家干部,而老师无论是不是大学毕业生一律也是干部编制,当了老师就是做了国家干部,是很光荣的事情。那时老师也是有一定编制的,就是因为国家是把老师全体作为干部来看待的,一个“代课老师”能不能转为正式老师,除了需要他具备老师的教学能力外,就是看有没有干部编制指标。这个指标和现在深圳说的指标完全是不一样的,因为学校配备的老师数量基本上是满足了教学需要的。所以,那时不存在“代课老师”制度问题。
深圳有一万名“代课老师”在岗,说明存在一万个岗位需要老师,或者说至少有30万-----50万的学生是由他们在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深圳现在说的编制实际是老师的“岗位”编制数,也就是说深圳现在缺少一万名老师。
根据有关报道,深圳教育局正编老师的编制尚有9000余个名额闲置,说明政府测算和实际情况基本上是一致的。如果把这9000个正编老师编制用于解决“代课老师”问题,那么不能转为正编老师的人就不多了,可以说深圳的“代课老师”问题基本解决了。
换句话说,解决“代课老师”问题,编制不是困难。
最近许多年来经常在报纸、电视、网络上看到许多山区和贫困农村的“代课老师”问题因为财政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结果把一些人逼走了。而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坚守岗位的“代课老师”则在严重的经济窘迫中艰难度日。这样的局面除了其它因素以外,应该说财政困难是重要的原因。
但是,这个困难在深圳同样是不存在的。
有人计算过,如果将现有的一万“代课老师”全部转为正编老师的话,政府每年将多支付六亿元。
深圳2008年财政收入2800多亿元,上交中央政府2000亿元,自己留用800多亿元。六亿元不足政府留用资金的1%!
有足够的编制,有足够的资金而不尽最大限度的去解决“代课老师”问题,我们不说什么大道理,起码表现出某种不厚道。
“南山办法”我也看过了,总的印象是太苛刻了,苛刻得简直不近人情!
且不说其他条件,就说一条:年龄必须在40岁以下。
我不知道,作为政府领导人想过没有,如果有的优秀老师,其他条件都符合要求,而且来深圳工作已经多年,也就是为深圳的教育事业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现在年龄刚刚过了40岁,就被永远关在编制的大门之外,那将是何等的悲惨?40岁正值生命最辉煌的年龄段,知识分子尤其如此。这个年龄段恰恰是出成绩的时期,却被一扇人为的门关在了外面,这还不算,这些曾经年轻过的生命被你的门拒绝以后还会有别的什么门能够为他们打开吗?他们面临的尴尬有人理解吗?天天说“以人为本”为什么一到关乎别人前途别人生死存亡的时候,就忘记了呢?
“代课老师”问题被提出来,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去年有一阵子也曾经被政府领导人重视过,甚至省委书记都认为这是个“血淋淋”的问题。
不过,说老实话,我一直不看好处理结果,所以我当属于“悲观派”。
原因主要是根据两个类似问题的现状。
一个就是深圳工人问题。深圳工人,尤其是大量的普工,低工资、低待遇、低保障与他们的辛勤付出完全不对称,即使《劳动法》也不能保障他们应有的权利,结果是广大工人完全没有归属感,几十年不停的流动,当他们的价值被榨取殆尽之日也就是被深圳驱逐之时;
另一个就是深圳户籍问题。深圳大量人口没有户籍,一个能够容纳2000万人口的大城市却死守极小的户籍人口数量,故意强化户籍差异,制造新的社会不公平阶梯。
深圳,一向以自己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敢死队”而自豪,口口声声说什么“敢为天下先”,但是只要涉及可能影响少数人,少数既得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的时候,哪怕是非常简单的一个改革措施也举步维艰。
可以这样说,深圳开埠以来的二十多年,不会有少于一亿的劳动人民为他付出过艰辛,由于没有户籍,没有基本的社会福利的保障,只得留下他们创造的剩余价值给深圳享受,自己则拖着已经老去或者即将老去的贫弱的身躯回到自己更加贫穷的故乡,没有人会在深圳五光十色的夜晚和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里面记起那些造就了这一切辉煌后面那些黝黑的面孔和粗糙的双手,以及他们在贫困中的呼号和呻吟。
正是因为看见了这些可以解决而不解决的问题,所以,在“代课老师”问题上我一直乐观不起来。
现在政府的文件证明我没有错,所以我说今年的夏天,对于所有的“代课老师”来说,一定是个寒冷的夏天。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