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何日君再来》最符合开放精神
《何日君再来》是民国时期的一首歌,可能周旋和邓丽君都唱过这首歌。《何日君再来》歌词: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愁对解笑眉,泪洒相思带 ,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喝完了这杯,请进点小菜,人生能得几回醉......
《何日君在来》这首歌最符合开放精神,它可以作为开放的标志。“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的意思是:曾经女子和情郎有过好时光,现在情郎要走了,女子很不开心,盼望着何日君再来,也就是说盼望着回到以前。49年以前,中国人口徘徊在4亿左右不增长、上海有10万妓女、不能生产钢盔、大多数人是文盲;而帝国主义、汉奸、反动文人、军阀、买办、大地主资本家残酷剥削中国人民,骑在人民头上,他们在上海花天酒地,上海的繁华建立在内地的森森白骨上。所以解放前是买办、大地主、汉奸、大资本家、反动文人的好时光,这正好符合了歌词。后来毛主席领导革命胜利了,发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批判了胡适,送走了帝国主义,这令反动文人、大地主、大资本家、汉奸非常犯愁,觉得好时光快要过去了,于是他们就告诉帝国主义和要逃走的国民党反动派,“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愁对解笑眉,泪洒相思带 ,今宵离别后, 何日君再来 ,喝完了这杯,请进点小菜,人生能得几回醉”,他们盼着帝国主义和反动派什么有一天回来恢复半殖民地的中国。蒋委员长走时候告诉反动文人,“将来发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会回来的”,所以反动文人们盼着委员长回来。后来,朝鲜战争一声惊雷,让汉奸、反动文人、大地主、大资本家、买办绝了念头,只会在醉酒以后还会想起“何日君再来”。
解放以后,毛泽东自力更生,自己搞高技术,自然不会盼着帝国主义来;毛泽东去世以后,吹来了开放的春风,开放主张“造船不如买船”,不想自己搞技术,当然盼着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回来。所以开放的主题就是盼,比如各地开发区盼望帝国主义来投资,又比如,很多地方盼望以前的国民党反动派回来。很多地方建立起来高档娱乐场所供以前的反动派享受。开放既然是盼,那反动文人、大地主、大资本家、买办们心里的希望又重新点燃,他们看到国内左派群众力量太大,于是他们盼望着帝国主义、当年的国民党反动派赶紧“君再来”,和他们一起对付国内的人民群众。
开放了,盼来了国民党特务头子毛森,实现了“君再来”,于是国内反动派盼着更多的特务回来;开放以来,以前逃走的国民党压迫者重新回来了,实现了“君再来”,国内反动文人盼望着更多的压迫者回来;开放以来,盼望日本投资,这实现了“太君再来”,国内某些人盼望着更多的“太君”回来;开放以来,美国大公司来了,实现了司徒雷登的意愿,实现了“君再来”,国内某些人盼望着更多的美帝国主义“君再来”;开放以来,外资搞起了血汗加工厂,实现了“君再来”,某些人盼望着建更多血汗工厂;开放以来,反动文人、汉奸、大资本家侵吞了国营企业,他们过上了花天酒地的生活,下岗职工自杀了,这也实现了“君再来”,某些人盼望着侵吞干净,彻底让资本主义“君再来”;开放以来,美化蒋介石的方永刚成了标兵,这也反映了买办、反动文人盼着蒋介石这个“君”再来,某些人盼着重亲走蒋介石路线;现在某人要政改,就是要恢复帝国主义、汉奸、买办的宪法,他们为了这目的,培养了不少带路党,盼着“君再来”;司徒雷登墓重回中国,这代表的买办、汉奸、反动文人盼望“君再来”的心情。
《何日君再来》主要是盼着情郎再来;共产党革命强迫国内买办、汉奸、反动文人与他们的情郎帝国主义、国民党压迫者分手了,开放以后,国内的反动文人、汉奸、买办跪下来,盼着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集团重新回来恢复革命前的半殖民地社会。都是一个盼字,所以《何日君再来》最能代表开放的精神。
毛主席“送”走了司徒雷登,于是国内反动派唱起了“何日君再来”;现在司徒雷登墓回来了,这说明“何日君再来”没白唱。
美国建国后的一段时间,美国工业技术不如英国,美国主要产品是低附加值的农产品,美国拒绝英国提出的“美国生产农产品,进口英国的工业品”,也就是拒绝搞比较优势;当年帝国主义为了能来投资,用枪炮杀进来;现在是请“君”再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