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毛泽东重上井冈山2首词作 折射特殊情感(图)
揭秘毛泽东重上井冈山2首词作 折射特殊情感(图)
2011年05月14日 07:38 来源:中国军网
                                        
毛泽东书写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记者 孙学宝摄
      
毛泽东书写的《念奴娇.井冈山》。记者 孙学宝摄
建国后毛泽东早就想重上井冈山,但因日理万机,一直无法成行。1965年5月22日至29日,毛泽东实现了“千里来寻故地”的心愿,高兴极了。井冈山真不愧是南天奇岳,从黄洋界南北,他看到一片广袤山峦,古木参天,葱葱郁郁。眼下所见许多新建筑,还有勉励后人的革命纪念亭台,加上一望无际的绿色森林和云雾缭绕的山谷,构成了一幅绚丽的图景,告诉人们大自然尚有如此巨大的沧桑之变,人类社会难道还不发生巨变吗?然而天渊翻覆多不容易,往日风起云涌的斗争此刻在毛泽东脑际浮现。
| 
 
  | 
作为诗人的毛泽东,此时诗性勃发,他以忆往昔、抒豪情的海阔心胸、浩然情愫,结合自己重上井冈时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所见、所感,填写了两首词作。分别是《念奴娇•井冈山》和《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以同一地点为创作内容,且基本在同时写出,这在毛泽东诗词创作的过程是绝无仅有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井冈山的特殊情感。
附:毛泽东二首词
1、《念奴娇•井冈山》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2、《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记者 孙学宝)
相关文章
- 锦衣之下 此人蒙冤被杀,刽子手不忍下手,锦衣卫抄家都不禁潸然泪下
 - 最后的刽子手 八年之后的刽子手和死囚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的刽子手杀人不眨眼,该收手时绝对不能拖延,否则下场悲惨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为何古代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时就立马停手?只因为这13个字
 - 刀下留人评价 揭秘:为什么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立马停手?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清末的刽子手:从业20余年,遭人唾骂,无妻无子,晚景凄凉
 - 清朝刽子手 明朝3位忠臣被押上刑场,2位让刽子手当场出丑,1位让刽子手丧命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刽子手收入有多少?每砍一个人头可以获得四个银元
 - 清朝刽子手 此人挽救了大明江山,连刽子手都不忍下手,终其一生一贫如洗
 - 毛泽东: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者与精妙运用者——以“亲民”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为例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