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英雄没有价值吗?
近读一篇文章,颇有感触,不仅为今天的老师素质所疑惑,也为当代一些民族精神内涵从我们的某些教育者身上丢失而不解,如果今天的老师都是这般素质这般无知,我不知还能看到将来的中国还有什么希望?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且看刊登在《光明日报》2011年8月24日(观点.综合版)的文章原文:
《少年偶像需要新时代的解读》
我问5岁半的儿子心目中的的英雄是谁,他说是奥特曼、铠甲勇士。我将赖宁的故事说给他听,问他愿不愿意当这种英雄,他说“不”。问他原因,他说,“死了就见不到爸爸妈妈了”。这种朴素和童真,对于新时代少年英雄的解读,具有积极意义。
时代需要英雄精神,更需要将这种精神建立在生命敬畏之上,《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了“见义智为”条款就是明证。
《中国青少年报》的一份资料介绍,1949年至1985年涌现的少年儿童先进典型中,经中央和省一级表彰的约有36人,其中救人、救火、救牲畜、救火车及与坏人斗争的有33人,占91.7%,5名少数民族的少年儿童榜样,事迹都是与风雪搏斗保护牲畜。过度强化少年英雄精神,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误导甚至是伤害。教育专家孙云晓指出:“由于榜样教育的教学性不够,影响了宣传教育的效果,有的甚至带来了一些严重的不良后果。”
奥特曼、铠甲勇士等虽然是虚构的,但充满了时尚的动感色彩,孙子们更喜欢在其间寻求慷慨、勇敢、坚强等精神。同样能得到精神激励和成长,何必非要用生命置换呢?
作者:耿银平(河南 教师)
文章自以时代为榜样,那么这就有一个问题想请教这位教师先生:你心目中的时代英雄是什么样的?当今少年真的没有时代英雄榜样吗?除了虚构的,当代生活就真的没有时代英雄或不能产生英雄,岂不是笑话?
这个问题耿先生如果不能回答,那只能说明他心目中根本就没有时代英雄的概念,只是在玩弄概念而已。
这难道还要回答吗?一个思维正常的人,总不至于连什么是时代英雄都不知为何物吧?
我不想举什么例子来说明这种概念是否存在现实生活当中,只是觉得这么浅显的生活常识和知识出自于一个教师之口,真让人匪夷所思?如果说耿先生真想为孩子想,那么就别说这么大的话,做英雄,这本身就是一种献身精神,你不愿意做,但并不代表其他人不愿意做。说到底,这是人生境界差别问题。
一个民族,没有牺牲精神就没有进步和发展,没有英雄精神也就没有民族精神,这是历史辩证法告诉我们的一个铁律。至于牺牲什么,也许是牺牲生命,也许是牺牲家庭,也许是牺牲钱财等等,不一而足,这不要紧,关键是这种牺牲精神对于我们的国民有没有强烈地冲击力和感染力。榜样就是这样,他不是为自己而付出而牺牲,他是在人生的某一高处,做出不平凡的事迹,并为时代所划出精彩的一笔,闪出一道亮光,这就是最美的人生。也许这种闪亮很短暂,但精神可能是长存的,那就是英雄精神。
耿先生的认识只是从某一特定环境情况下所做出的什么英雄行为吧?但为何又扯出奥特曼之类虚构的“英雄”来作替代?显然,耿先生还是有某种“英雄”情结,至于是什么“英雄”情结,我想不要在这挑明了,明白人都知道。
见识过耿先生这类教育者,也就知道为什么当代中国社会和当代青少年有这么多困惑。当代的某些中国人为什么不再崇拜英雄,我也开始明白了,不管你读过什么书,学过什么知识,一个人,如果没有灵魂,没有了英雄精神,再学什么“先进性”的文化,也是枉然,因为,这种人已经很会“智为”了。没有正义的智为,其实是很悲哀的,不是吗?
在当今社会,真的没有英雄的价值吗?我想不可能是这样的,因为,一个民族需要英雄和英雄精神,虽然我们不一定能成为英雄,但没有英雄精神的民族,绝对是不可能有进步发展的,如果不再崇拜英雄,这样的民族就已经开始走向消亡,不是吗?
2011年8月28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