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在六十年代接见美国记者斯诺时,想起二十多年前的那个时候的事情还不无感慨的说:那是我人生最痛苦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来看我,连鬼都不见一个,除了吃饭、拉屎就是睡觉。
毛泽东对一九三四年的这一段历史为什么是那样的耿耿于怀呢?让我们来看看那段历史的真相,就明白毛主席为什么总是记忆犹新的缘由:
一九三三——三四年,毛泽东、朱德等领导着红军采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粉碎了蒋介石率领几十万敌军的三次大“围剿”。在江西的瑞金开辟了一块很大的革命根据地,发动人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成立了第一个苏维埃人民政府。那个时候,真正属于革命根据地的形势一片大好。然而,这时在上海的中央机关由于共产党领导人之一的顾顺章被捕后叛变,中央机关的领导人们面临着被连窝端的危险,于是他们匆匆的从上海撤到了瑞金。毛泽东和朱德对他们的到来是非常欢迎的,组织了根据地的军民们召开了热烈的欢迎大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然而,以王明、博古、李德和张闻天为首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在苏区稳定下来之后,凭借着他们的权势和在苏联的大学里学到的一点书本上的马列主义,对毛泽东的战略方针开始横挑鼻子竖挑眼起来,随即在对毛泽东有看法的一些人的支持和帮助下,开始对毛泽东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斥责他实行战略方针的是“右倾保守主义”、是“山大王”、是“山沟里的马列主义”,并立刻解除了他的兵权,把他发配到一个偏僻的乡村里让他“闭门思过”。那个时候,无论是党内,还是在军内,基本上没有人站出来支持毛泽东。用现在的话说,都站在王明博古一边支持他们的“改革开放”去了,毛泽东被孤立了起来,好象他做的一切事情都是错误的,就和他逝世之后的那些年一样,好象谁都比毛泽东伟大。历史在半个世纪后的八十年代又重复了一次。
其实,毛泽东有什么“过”可“思”啊!在政治上,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他所实行的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最正确的政治路线;在军事上,由于敌强我弱,他实行的是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开始是牵着敌人的鼻子绕圈子,把肥牛拖瘦、把瘦牛拖垮,然后集中优势兵力歼灭之。
而那些位居中央领导地位的博古、李德等人在全面否定了毛泽东的战略方针之后,采取了从外国照抄照搬的僵化的军事战术:(那时候的机会主义者是从外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本上照抄照搬;现在的机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的国家的书本那里照抄照搬。不同的方向,一样的结果——给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竟然与强大的敌人拼消耗。结果一年的时间不到,就全部的丧失了根据地,红军也又几十万人被消灭减少到几万人,在无奈之下,只好开始了战略大撤退——长征。这时,红军的广大指战员才明白过来,还是毛泽东的思想和战略方针是最正确,只有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才是最符合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
所以我们说,伟大的毛泽东才是这个世界上最能忍辱负重的人。因为他是能高瞻远瞩的看问题。也总是能忍耐一般人因为不能理解他的思想而对他进行打击和批判;他总是在忍辱负重中等待,等待着那些人用错误的行动和无数红军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来证明他最初的决策才是最正确的。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正确的毛泽东被抛弃到一边时,眼看着在那些错误领导的指挥下,一次次战斗的失败、一块块根据地的丧失、几千几万红军战士的惨烈牺牲,他的心里是多么的难受和痛苦啊!
毛泽东思想永远是照耀我们工作的灯塔,毛主席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永远是正确的真理。中国过去几十年的革命战争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建国几十年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的建设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会是这样的。
这也是亿万革命群众始终热爱他,怀念他的根本原因。对此,我们还能说什么呢?伟哉!千年第一人——伟人毛泽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