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令人尴尬的八个字

火烧 2010-05-24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展开,分析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指出体面劳动、尊严幸福等理念难以实现,揭露官员腐败、社会不公等现象,反映中国特色国情下的现实困境。

      令人尴尬的八个字

    今年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句话。
    一是温家宝总理说的:“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幸福,社会更公平、更和谐。”。
    第二句就是日前才看到的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就说过的,要使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是好。
    我在这世上已经生活了六七十年,经历了从建国到现在的所有变迁。我知道,这两句话所表达出的愿望肯定是美好的。然而,我还是不得不说:这种愿望不符合现在大陆特色的国情。或者说,在大陆特色的国情下,这种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就好象总设计师要跟别的国家“共同开发”钓鱼岛等有争议的领土资源一样。
    说起我们现在的国情,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我是觉得很尴尬。有耳熟能详的八个字可以准确概括这个问题,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当然是思想解放的最伟大的成果。这在改革之前是任何人都不敢想的事--因为这离反党中央只是一步之遥。
    这八个字反映出来的问题及其严重性,人人心知肚明。这是特色社会里,政令不通的真实写照。而且是在邓小平控政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的。否则这位“从政治角度谈问题”的总设计师决不会没话找话地在他的文选第三卷中拿这八个字说事,留下这么一笔。
    然而,并不是上面的所有政策,下面都要对之以策的。这里有个原则--就是要能让他们能“逮到老鼠”。也就是说,上面的这些政策能否直接增加或可以被利用来增加地方执政集团的利益。可能者则立竿见影地落到实处,而且尽可能地扩而大之。比如打破工人铁饭碗的厂企改制,把公产变成私财;免费的工作餐和阳光工资;增加税费之类。搞起这个来他们是雷厉风行分秒必争而且乐此不疲。
    而对他们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的、或反而是约束限制的政策法令,他们的对策就来了。或阳逢阴违地拖延推诿,或断章取义地“变通”执行,或干脆不予理睬,更有甚者则发文公然对抗。《宪法》等直接关系民权民生民利之类的法所受到的礼遇就足够清楚地反映了这一国情的实质--权大于法。
    这些年来,领导们在民权民生问题上讲过的话不可谓不多,如“执政为民”、“还政于民”、“以人为本”、“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得”,还有“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述权、监督权”,还要求地方上“不要折腾”,以及现在的“尊严、幸福,公平、和谐,体面”等等等等,下面的官员们有为其所动的么?没有。
    如果说有,就是不遗余力地让他们自己更加“尊严、幸福,公平、和谐,体面”起来。因此,他们一如既往地为自己追名逐利而折腾着,该干吗干吗,只争朝夕。而且不计成本,不顾后果--他们完全走火入魔了。
    在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们社会终于变成了到处淫歌艳舞、一片繁荣昌盛的模样--奢侈品消费也荣踞世界第二。但在这极尽奢侈浮华的盛世画面背后,是无法掩盖的丑恶:官员腐败、两极分化、道德沦丧、良知泯灭、犯罪猖獗、物价乱涨,公仆继续以权谋私,百姓谋生疲于奔命。工人们被重新置于压迫剥削之下:微薄的工资,超负荷的劳动,受着污染的毒害,连健康和生命也朝不保夕。剥夺无辜生命的事故和事件不绝于耳,安全感、安定感荡然无存。
    在深不可测的特色中,法约束不了权势阶级,也保护不了弱势群体。享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和改革开放丰硕成果的只有操纵这一切的权势阶级。
    有人喋喋不休地告诉我们,“反腐败工作是长期、艰巨、复杂的”。为什么呢?没说。
    没有什么不好意思说的,就是因为政策永远没有对策多--因为没有猫儿不偷腥。而解放了思想的猫儿们犹如注射了毒品,在研究对策以坚持并扩大偷腥成果方面机智百出创新不断。只要他们想对,策总是会有的。
    他们不但有实力,而且是太有才了--利令智生,还壮胆。更重要的是上面因为有利可图,便也睁一眼闭一眼,大多是骂两句了事,所以他们才有恃无恐地敢跟中央以策相对。
    因此,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八个字面前,一切类似“尊严、幸福,公平、和谐、体面”等等的良好愿望,不要谈对被置于社会弱势地位的人民群众,就是对于那些生活无忧但良知未泯的人们,甚至斗胆大不敬地说一句,就是对于诸位领导来说,也只能是一种梦幻般的奢望。
    ---因为这些靠人们感知的东西,跟金钱地位其实是画不上等号。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