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在那黑白颠倒的年代》有感
七月三日早晨,读了子玄《在那黑白颠倒的年代》一文,颇有感触。所以,想谈一下我对“反右”的认识过程。
文章开头写到:“天气太热,那天我早起了一会,在井场除(锄 )了一阵子草,所以早饭就晚了一会。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正好看到中央一台有个叫‘百姓故事’还是什么的一个节目,讲的是一个百岁老人的故事。说他解放前怎样寻找共产党、怎样打游击、怎样飞毛腿。还说他解放后被打成为右派,但在”被打成右派”前边加了一段状语:“在那黑白颠倒的年代里”。就这一段,一下子让我把饭喷到了对面墙上,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央视主持人说出这样的话,确实可笑,甚至可恶。但是,就他(她 )们个人来说,也确实可怜、确实值得同情。因为在五七年反右的时候,他(她 )们或许还没来到人世,对那段历史根本一无所知,再加上受右派精英“阴谋史学”的毒害,说出这样颠倒黑白的话来,也并不奇怪。就连我这年近古稀、有三十多年党龄的人,对反右,也有一个认识过程。
1957年,我正在读高小。经过一阵‘大鸣大放’我的几位尊敬的老师和两位邻居家的好叔叔,都成了‘右派’,这让我的同学和大人们都不太理解,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五十年。到了2007年,我读了<毛泽东转》才弄清了究竟。由于这本书是中央文献资料室编写的,具有很高的可信度,所以我把抄录的有关内容展示给央视主持人和读者面前:
发动党外人士大鸣大放提意见,是为了让他们帮助共产党整风。可是,“五七年五月上中旬,在报纸上发表的一些言论和报道评论,越来越给人一种强烈的印象,似乎中共各级领导发生了一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局部的而是全局的,根源在于党委领导负责制。似乎共产党的领导已经发生了危机,快要混不下去了。有些人(民主人士、知识分子)公正地谈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成绩,他们却被嘲笑为“歌德派”。在这种错误的导向下,有人公开在大学里演讲,攻击共产党、攻击党的领导,煽动学生上街、工人罢工。”
“毛泽东原来想通过公开鸣放、批评,在党内外形成一种压力,促使各级领导正视和改正缺点,并试图形成制度,在全社会造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有利于发现和化解各类矛盾。”
“但是,公开鸣放出现这种局面,他是完全没有想到的,感到震惊。”
“这样,中共中央对鸣放工作的指导发生了变化,有两个方针。一种是对善意的批评,无论怎样尖锐,都要让其充分地放,而共产党要彻底地改,这类占90%以上。另一类是极少数的恶意言论,也要放手让他们放,但斩不批驳,使他们在人们面前暴露其烦的面目。”
很显然,当初共产党是希望党外人士帮助整党,根本没想到开展什么反右运动。而是极少数右派分子乘机跳出来,向共产党大打出手,企图搞什么‘多党制’‘轮流坐庄’,取消党的领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共产党不进行坚决有力的还击,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早在五十年前,就成为右派的天下了。党旗、国旗、乃至央视,也早就不复存在了。所以,反右运动是右派逼出来的,是共产党的英明决策,反的好,反的对。
诚然,反右扩大化的问题确实存在。当时中央认为,对共产党善意批评的占90%以上,而极少数右派不足10%。
“1957年,邓xx任中共中央反右领导小组组长,具体部署反右。毛泽东估计全国右派数量有五千,邓xx领导下抓了五十五万,超过了毛泽东的估计一百多倍。”(摘自中华网论坛十周年《究竟是谁整高岗、彭德怀、刘伯承、粟裕的》
从这一数字看,很多人在反右运动中受了委屈,也给共产党的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说那是“黑白颠倒的年代”,这种说法无疑是在给共产党抹黑,要把党和个人的行为区别开来。在中国共产党88年的历史进程中,曾经出现过陈独秀、李立三、王明······等一系列左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他们的存在及其倒行逆施,无损于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
值得警惕的是,少数极右势力,不择手段地钻空子、找借口往共产党头上泼脏水,否定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从而取消党的领导,实行资产阶级那套‘自由、民主多党制’。他们的罪恶目的,是和五十年前的老右派一脉相承的。央视是党的喉舌,要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千万不要给他们吹喇叭,抬轿子。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