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再论钟跃民:流氓文化的变迁和异化

火烧 2007-02-05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探讨钟跃民所代表的流氓文化在不同时期的演变与异化,分析其在毛泽东时代至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影响,揭示‘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现象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因素。

“流氓”一词在文言文中并无贬意,“氓”就是民的意思,流氓就是流民。由于这些人是社会不安定因素,经常搞个起义什么的,所以常被统治者污蔑。但如果用这个词的本意来形容钟跃民,那真抬举他了。我们还是用这词的现代意义来说吧。

 在毛泽东时代,流氓是属于黑五类即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中的老四,虽然排名不在最前,可却是受打击最重最多的一个。66年,有一个北京红卫兵女生去东北看同学,刚下火车就被一个男青年抢走军帽,脸上还被摸了一把。她反应也真快,一把抓住男青年衣服,一句“臭流氓”引来一群人转观。那时流氓的胆是很小的,大伙一追问,自已就招了。接下来就可想而知,大伙一顿暴打,然后送工人纠察队。这样,一顶阶级敌人的帽子稳稳地戴在他头上。不过,这事可不算完,那时一旦成了阶级敌人可不像现在犯了罪处罚一下了事。今后上学、找工作、搞对象、结婚、甚至于走亲戚都要靠边站,毕竟,谁愿意同阶级敌人有瓜葛呢!我十分欣赏这种制度,这才是真正把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所以,那时单身女孩根本不用带什么防身家伙出门,一句“臭流氓”就是最好的自卫武器。不过,当时流氓文化虽受压制,但并未消亡。毕竟这是我们民族劣根性之一,需要长期努力,所谓改造国民性应当包括这一项。但是,迨今为止,我还没发现有谁比毛泽东做的更好。

文革时期,受打击迫害的钟跃民等人,身上固有的流氓文化明显受到压制,所以他们只好以街头不良少年的行为找对象发泄一下,还不时遭到无产阶级专政铁拳的重击。在这期间,他无意中找到另一个同样带有流氓文化特征的女青年周晓白,二人一拍即合,臭味相投。说到这里要说句题外话:为什么80年代以后不少女青年搞对象喜欢找流氓,还流传一句“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名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爱情观难道是这样的吗!从“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的诗经开始,一直到“我至爱汝”的《与妻书》,我们民族在爱情方面始终推崇的是具有优秀品德的淑女和君子,什么时候成了流氓?叫我说,这个叫钟跃民的高干子弟难辞其咎!原因是:改革前尽管他们是具有不良行止的街头少年,但改革后仗着官复原职父母的余荫,他们一个个无不飞黄腾达,成为这个社会的精英。他们头上的顶顶光环照花了人们的眼睛,于是,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模仿起他们的一切。怀春少女们忘记了他们当年令人恶心的言行,把这一切看成必然的结果。于是,那句名言产生了。到了今天,我不知有多少少女在追悔过去的轻率;到了明天,她们又如何面对自已的子女。“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句话应该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耻辱!

如果说高级流氓同低级流氓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隐蔽性。改革开放后,钟跃民身上的流氓性有了发挥的空间,但他伪装的更好了。看,现在的钟跃民连斗殴都知道先退一步了,先挨打再打人,把自已装成受害者。不但发挥了“拍婆子”(见女人就上,不管爱不爱)的本性,还学会了“拍花子”(青帮另一切口,指行骗)。令人称奇的是,他骗的是外国人,甚至于可以为自已贴上的“爱国主义”的标签。过去他街头斗殴靠一群流氓兄弟,现在这些人都进了公安局、军队、院校,还有在黑道混的宁伟,真是人才济济!现在,他这个平趟黑白两道的人可以轻易把刚出道的街头流氓打倒,还总摆出一幅世外高人的姿态。真是时过境迁,发展的很好吗!

街头的流氓最多把人打伤,可异化了的全民性流氓文化却可以把人整死,使人成了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宁伟,本该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军官,可就是无处不在的流氓文化把他逼向社会的对立面,而他自已却对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顶礼膜拜,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好,“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异化了的钟跃民果然名不虚传!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