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数字---惊闻高考人数锐减
读懂数字---惊闻高考人数锐减
说是惊闻,其实早已是意料之中的了。信息来源都是网络报刊,笔者只是归纳整理了一下,外加了一点自己的感悟。如果你在其他什么地方读过,此处完全可以略去不读。
根据教育部2日公布的统计,200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由上年的1050万减至约1020万,比上年减少3.8%。除了广东、江苏、重庆等省份的高考报名人数比去年稍有增长之外,大多数省份的高考人数出现了减少状况,其中不少地方是高考人数多年来首降,个别省份的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10%。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表示,2009年山东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为70万余人,比2008年减少了约8万人,减少幅度超过10%。
河南省教育部门称,该省2009年高考考生总数预计为96万人,比去年减少2.9万人,出现连年考生人数高涨后的首次下降。其中,洛阳市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2009年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首次下降。
上海市2009年高考报名人数约为8.3万人,比去年减少了两万人左右。
河北省2009年高考报名人数约55.9万人,比去年减少了1.63万人。这是1995年以来该省高考报名人数首次下降。
……
而今年---2010年,北京高考报名人数是8万,与去年相比,下降了20%。上海比北京更严峻,也是全国高考录取分数实际上最低的地方。如果仅仅是北京上海的生源减少,倒没有什么,但可惜、可怕的是这种现象是全国性的。
山东生源下降将更为迅猛,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的预测,到2013年,山东省考生总量将从2008年的80万下降到40万左右。山东2009年的招生计划是52万人,即便是招生计划不增长,山东过两年也将面临没有学生可招的窘境。
湖南今年破天荒第一次拒绝一些外省高校的招生计划,以确保湖南高校的生源。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日前公布,今年普通高考报名总人数为49.2218万人,这是自2006年起五年来首次跌破50万人。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山东、河南、湖南、湖北一直是生源大省!
岂但高校招生上出现生源匮乏呢,各级各类学校都遇到了这种尴尬。北京2009年小学新生总量是5万多人,这些人12年后全部参加高考,也只有5万。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最近几年,全国中小学校数量及在校生总数均迅速下降。10年前,全国中小学总数还是60万所左右,但到了5年前,就只有50万所,现在,大约只有40万所。最新的数字显示,初中以下在校生总数2008年比2007年减少230万人。
我要问:人呢?人都到哪里去了?
大家也都在问:人呢?人都到哪里去了?
各种解释纷纷出笼,有“适龄人口减少”说,有“就业难”说,有“上学难”说,有“出国”说,有“读书无用”说,等等。对此,我都赞同,下面就说一说我的理由。
一、“适龄人口减少”---无可上学之人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姜钢在答记者问时表示,适龄人口总量的减少是高考报名人数减少的直接原因。我认为,姜副司长的“表示”还是很准确的,代表官方这样“表示”,也是很有勇气的。
看到这样的“表示”,我马上想起了150年前的林则徐。时鸦片泛滥成灾,林则徐向朝廷上奏,要求禁烟,并针对反对派的驳斥强调说:“法当从严,若犹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那么,是什么使“适龄人口减少”,使泱泱神州大地竟无可上学之人呢?
先在看看资本主义的发家史。战争、殖民地、种族灭绝、屠杀,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对新大陆土著居民来说,灾难就开始了。“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中提到,南太平洋地区一些弱小种族,在英国殖民者侵入之后迅速灭绝的故事。比如,英国人刚刚侵入塔斯马尼亚岛(今属澳大利亚)时,他们估计岛上有原住民七千人(有的人估计有两万人)。他们在跟英国殖民者进行抗争的过程中,不断遭到屠杀,人口锐减。有一次全体殖民者通力协作,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大围剿,他们最后从血泊中举起白旗投降的时候,仅仅剩下一百二十人。他们虽然活下来了,可是他们的尊严、他们的权利,跟他们的土地、天空、植物、动物、海洋一样,完全被侵略者掠夺殆尽,他们的身体越来越坏,他们的求生本能也越来越淡薄,于是一个个相继死亡。疾病和死亡继续紧紧纠缠着这个衰竭的民族。到1864年,这个民族只剩下1个男人和3个上了年纪的妇女。当那惟一的男人1869年死去的时候,这个民族实际上已经灭绝。新西兰麦奥利人的遭遇跟塔斯马尼亚岛人很相近。1858年的人口普查,他们人口为53700人,十四年后的人口普查,只有36359,人口减少32.29%,如此迅速的人口削减,离种族灭绝已经不太遥远了。”
消灭人口---这是他们的既定战略;毛主席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可惜,在强盗逻辑里,是劣等民族,当在被杀之列,要开除你的球籍!
毛主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又有了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怎么样才能让你跪下去呢?---计划生育。
资源有限啊,不计划怎能行呢?计划吧!马尔萨斯早被毛主席驳得不值一文了,孰知蠢笨的中国人又欣欣然“被接受”了。洋鬼子遂大喜:不战而胜,何乐而不为呢?
计划生育---当今的使“适龄人口减少”,使“无可上学之人”的鸦片!明天就不是“无可上学之人”了,而是中国“无可以御敌之兵” !
二、 “就业难”---“读书无用”
姜副司长在表示“适龄人口总量的减少是高考报名人数减少的直接原因”的同时,还否认了一些媒体根据部分地区高考报名人数的减少得出的就业难使高考 “遇冷”的结论。他说:就业难并非高考报名人数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
可“被就业”已是事实,就业神话破灭了。“上大学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还是学门技术更重要。”不久前,部分地方甚至出现了大学生“回炉”上技校的现象。
市场经济下,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文化理念、生存状态、道德标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拜金主义盛行,理想信仰缺失,人们已陷入了精神迷茫的泥淖,追求利润始终是市场文化的核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可以光明正大地谈论金钱、崇拜财富。年轻一代更是视财富为炫耀攀比和目空一切的资本,对什么“礼义廉耻”是不屑一顾。当年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今天 “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读书,读书有什么用呢?不如早点赚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骗骗小孩子吧。
三、“上学难”---想上学的上不起
“穷人家的孩子越来越上不起学了。据资料显示,从1989年到目前为止,大学学费从200元上涨到5000元以上,增加了至少25倍。86.1%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学费“太高了”。而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761元。这一数字,还只是平均下来的一个数字,若分摊到各省各地区,情况会大相径庭。”
“一些农村学生中,上不起学的学生占了大多数。特别是一些考上艺术类或民办大学的学生,面对动辄万元的学费,更是毫无支付的能力。一个家庭的年度纯收入只有几千元,如何去支付万元的年学费呢?况且还有上学后的各项开支和生活费,一次性支付已是不可能,即便是分期支付,也需要一个家庭为此付出多年的汗水!如果谁家有个病者、老者或幼者,本身就处于岌岌可危的经济困境,又哪里奢谈有条件和能力去供养孩子上大学?”
“迫于无奈,迫于生活的压力,一些学生不得不放弃高考,甚至于一些学生不得不中途辍学。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尚好,有哪一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放弃读书的机会,有哪一个学生愿意在自己苦读多年后仍然与大学擦肩而过?正如并非每个学生都能考取名校,每个穷困学生也并非都能幸运的获得各种赞助、奖学金和贷款等。因此,在大学适龄人口下降的总趋势下,大学学费若居高不下,社会贫富分化若依然严重,高考报名人数必将逐年下降,并且大学还必将会沦为有钱人才能读得起的大学!”
四、“出国”---上起学的不想上
贫富差距拉大,两级分化,一方面是穷人家的孩子越来越上不起学,而另一面,越来越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加入赴国外上大学的行列。试想想,这些是什么人?没有几十万敢想吗?不是说北大、清华是“留美预备”学校吗?好,我不去了,直接出国了。据了解,一部分考生放弃国内高考,只参加被称为“美国高考”的美国大学标准入学考试。以北京为例,近几年来,北京每年参加“美国高考”的高中生超过3000人,不少人高考前便已获得美国高校的录取通知书。
如此,高考人数不减少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