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一分为三”的政治经济学

火烧 2010-05-2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一分为三政治经济学展开,分析企业利润、政府税收与职工工资的分配问题,指出当前收入分配不均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强调调整三部分比例关系,尤其是增加职工收入的重要性。

“一分为三”的政治经济学  

潘志新

   

最近媒体报道:2010年5月发生了六起砍杀幼儿园学生的校园治安实践、深圳富士康公司近5个月以来发生了内部职工“九连跳”事件和“冤情投诉无门百姓跪谏成风”事件(《港报分析“民跪官”根源在于官员不作为》,2010年5月20日《参考消息》第8版),说明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多年积累的深层矛盾已经到了危险的境地。其实,温家宝总理在5月13日就近期校园被袭事件回答凤凰卫视记者的提问时说,“还要解决造成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那么如何破解目前体制改革的瓶颈,使中国的改革向深层次迈进?我认为关键是必须解决好“一分为三”的政治经济学问题。  

所谓“一分为三”的政治经济学问题是指企业每年新创造的价值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企业的利润,另一部分是上缴国家和政府的税收,剩下的部分是职工的工资。相对应的是三部分人:企业主、政府和职工。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7年我国国民收入格局中居民、企业和国家在税收调整后所占的比例分别是:50.63%、24.63%、24.74%,同年劳动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39.7%,当前占总人口40%的农民仅创造了10%的GDP,这些数据就反映出我国目前的深层次问题:企业主和政府官员在全国人口中最多不到1亿人(其中中小企业主又占绝大多数),而十一、二亿的是普通百姓,他们在收入分配结构中只占近三分之一,甚至有媒体说中国人口10%的富豪和超级富豪控制中国80%的财富。所以中国的基尼系数最高,处于国际公认的危险线上,社会矛盾就激化可想而知的了。  

调整三部分的比例关系是关键!而增加职工收入在三部分的比重是重中之重!  

这三部分的比例唯一可能的变化是怎样的呢?企业主的收益是资本投资的收益,资本具有惟利是图的本性。马克思引用英国评论家邓宁的话说:“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残酷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且企业投资不管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都有一个平均利润,只要企业投资的收益低于平均利润,它们就会逃跑,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国家要想吸引国家投资,企业主这部分的比例就不可能减少。三部分剩下唯一可能变化的就是政府的税收,只要政府的税收和财政收入增加,职工的工资就会减少,政府与职工争利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层次矛盾的实质所在(白重恩钱震杰:《谁在挤占居民的收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从三部分的权利分配也明显反映出来,企业主拥有资本,也就拥有投资的权利,而且是一种绝对的私有权利,特别是国际资本,是政府也无法控制的市场主体,政府反而可能成为资本控制的工具,因为政府毕竟属于上层建筑,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而政府拥有国家政权,可以通过立法来维护税收和财政收入,如果没有外在的强制力,它是不可能减少自己的收益和所占比例的,所以也是强势主体;剩下的企业职工,只能是弱势主体,他们无法与老板抗争,也无法与国家抗争,只有听从二者的控制。从目前老百姓“跪谏成风”就可以看出三者的权利分配关系了。  

因此,中国目前改革要向纵深发展,唯一的出路是调整三者的权利关系,只有约束和缩小企业主和政府的这两个强势主体的权利,才能扩大职工这个弱势主体的权利;如果不能增加职工的权利,即使临时或人为地提高职工的工资,也无法保证职工主体的权利的最终落实。任何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不管其经济模式如何变化、政府部门内部结构如何调整,如果不能最终增加职工和人民的权利,也就最终无法保证职工和人民的利益,那么这些改革都不是真正的改革,都不能将中国的改革向纵深发展。  

(本文写成时,富士康才九跳,今天已经十一跳,真是血淋淋的事实……)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