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顾凌英:对知识分子的看法——读雨夹雪关于知识分子的论述有感

火烧 2015-06-1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顾凌英通过分析雨夹雪关于知识分子的论述,强调知识分子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张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评价其贡献,反对一概否定,认为文学作品传承了劳动人民思想感情。

  对知识分子的看法

  ——读雨夹雪关于知识分子的论述有感

  顾凌英

  我所看过的雨夹雪同志的文章,他的观点一般我都比较赞同,文章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有说服力,我也爱看。可是前几天看到雨夹雪在他的《爱国诗人艾青的儿子为啥沦为汉奸》一文中,表达了他对知识分子的看法,特别是对黄纪苏的批评,我觉得有些观点不够准确,有片面的地方,希望能和雨夹雪同志进行交流,讨论、学习。

  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史的观点看,在劳动创造世界的过程中,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制约,在人类社会分裂为阶级的历史阶段,产生许多不平等和不公平的现象,是不以劳动者的愿望和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说是难于避免的。

  譬如最不人道的奴隶制的存在,它的被推翻虽然作为生产力的奴隶的主观愿望是阶级斗争的动力,但它的终于被推翻还是决定于生产力所能达到的一定水平。在社会分裂成对立的阶级之后,在漫长的生产发展的量变过程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是不可避免的。譬如奴隶劳动创造了当时的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等等,但是对它们进一步的提炼,就只能靠脱离了奴隶劳动的有闲阶级及其子弟来加以研究、总结和提高了。对于诗歌、文学等等表达不同阶级思想感情的精神产品,也由不同阶级思想感情的知识分子来完成。当然统治阶级的思想感情是占着统治地位的。但是因为劳动人民是大多数,所以一般往往都是反映了劳动人民思想感情的优秀作品得以更多的流传下来,这也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从古至今,知识分子把人类文明一代代的传承下来的劳动是功不可没的。否则几千年来,反映劳动人民的唯物的、科学的思想观点和辩证的方法,如何能流传至今呢?!即使在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中,不是还有“摩顶放踵,以利天下”代表平民思想的墨子吗?!

  各个国家,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有反映各民族人民思想感情的优秀作品,流传至今。丹麦有《安徒生童话》、法国有《最后一课》、美国有《汤姆叔叔的小屋》还有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和《大独裁者》、俄罗斯有更多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鲁迅就翻译过果戈理的《死魂灵》和苏联的班台来耶夫的《表》......。中国就更多了,仅四大名著虽然也免不了有一些封建的糟粕,但就其主流来说是爱憎分明地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勇敢、正义和追求真理的勇气和力量;同时如《水浒》和《红楼梦》也揭露了封建社会反动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没落。在党的领导下,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我国反映人民革命和新生活的作品就更多了,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如果我们承认历史上存在着阶级斗争,就必然存在着反映不同阶级思想感情的文艺作品,也就必然存在着有着不同阶级立场的知识分子和他们的作品。所以不仅不能把五四以来的知识分子都看成是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而且对于历史上的知识分子也不应该一概否定。否则我们自己不是也就陷入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中去了吗?

  雨夹雪同志在文中说:“前几天俺写了一篇《我不同意韩少功的〈革命的逆袭与重续〉》,大多数网友是赞成的。但也有个别网友仿佛被踩到了尾巴,譬如一位网友表示:“马克思是不是知识分子?是最无知识吗?反智主义要不得。”俺看了以后真是哭笑不得:要是那么说,恩格斯是资本家,所以资本家也不能反对;列宁是地主,所以地主也不能反对;毛主席是富农,所以富农也不能反对。可是如果地主富农资本家都不能反对,还搞什么社会主义呢?”

  在这里雨夹雪把“知识分子”等同于一个剥削阶级是不对的。知识分子不是一个阶级,他只是附在一个阶级“皮”上的“毛”。毛主席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就是说经济基础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对于原来附在剥削阶级这张“皮”上的“毛”的改造是有利的,他失去了旧的“皮”,就会附到新的劳动人民的“皮”上了。说明了即使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那部分知识分子与剥削阶级的关系也只是“皮”与“毛”的关系,而不是骨与肉的关系,他们之间还不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即使是这样的知识分子,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是可以重新走上为人民服务的道路的。

  在这里雨夹雪还把“出身”和“成分”两个概念进行了混淆。恩格斯是一个特殊的资本家,但列宁并不是地主,毛主席也不是富农,他们没有剥削,只是出身于这样的家庭而已,这是有严格区别的。说由于列宁和毛主席是“地主”、“富农”,就不能反对地主和富农,这就更加牵强附会不讲道理了。原一机部的部长沈鸿,他本来的成分是学徒,后来在上海办了一个机械厂,他就成了资本家(有了剥削)了。抗战的时候他把机械厂和学徒一起带到延安交给了党,这总可以证明他背叛了他原来的阶级了吧!可是他入党接受考验的时间就是比一般的同志长,学徒还是比他先入党,成了他的入党介绍人。可见对于无产阶级来说,本人有和没有进行过剥削是有原则区别的。

  雨夹雪同志说:“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依照俺的理解,其实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对于知识分子,特别是控制舆论掌握话语权的高级知识分子,是为工人农民服务对自己有利还是为地主资本家服务对自己有利?用脚趾头想也知道是后者。因为选择为地主资本家服务,可以比工人农民的生活好很多倍,选择为工人农民服务则不可能。”

  在这里雨夹雪同志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这就很难解释为什么毛主席、周总理和陈赓(他们都是知识分子)等许多革命同志,不到蒋介石那里去做大官,而情愿吃草根树皮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更难解释,革命成功之后,他们仍然那么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愿安享胜利成果,而要继续革命了?!不能解释一个人的立场是如何建立的,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好像有的人天生的屁股就会坐在劳动者一边;有的人就一定要坐到为剥削阶级服务的一边。

  黄晖写的《恰同学少年》朔造了几个非常生动而真实的人物。刘俊卿这个人物在这本书里花了很多笔墨来写他。他出身贫寒,一家三口,父亲是一个卖臭豆腐的小摊贩,妹妹在有钱人家当丫头;他们两人赚的钱都供给刘俊卿读书,希望他有了学问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刘俊卿自己想读书的目的却是非常明确的是为了爬上统治阶级去做一个“人上人”。他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是从骨子里轻视自己劳动者的父亲和妹妹,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不敢承认他与他之间的关系,怕丢了自己的面子。为了向上爬他不惜以损人利己、偷同学考卷来提高自己入学的名次,而使人落榜;还以作弊等手段达到自己某到一个好工作的机会;在与袁世凯称帝的斗争中,他出卖了自己的校长和同学,最后是自己堕落为反动统治迫害母校师生的走狗和打手。他就是雨夹雪所说的“是为工人农民服务对自己有利还是为地主资本家服务对自己有利?用脚趾头想也知道是后者。”的这种人。

  但是在这本书里,这样的学生还就是只有他这么一个。大多数的知识分子(学生和老师)都是很好的人,即使有很大的缺点和错误,如张干这样的人,也还是一个正派的人。我觉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这样的,应当说大多数人,都不会象刘俊卿这么坏,这才能让人看到光明。

  知识分子的优势,就是有机会比别人有更多的接近科学理论的机会。学习科学,追求真理,也是真正热爱科学的知识分子的共同特点。正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也就容易为喜欢追求真理的那部分知识分子所接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们接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是从书本上,先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然后再投身革命,在革命斗争中锻炼和改造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再就是接受马克思主义主要不是靠书本,而是先通过在实际的革命生活和斗争中锻炼、学习马克思主义,再提高文化,慢慢在理论上充实自己。我是在部队的革命生活中体会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实践运用中改造世界的那种威力,令我折服,就决心要学马克思主义,用它来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使自己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

  所以我认为世界上的人,他们的生活目的其实只有两种。一种是为自己,就和《红灯记》中的鸠山一样,这是剥削阶级寄生虫的世界观。另一种就是为革命的阶级、人民、祖国而奋斗,这是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先进阶级的世界观。工农劳动者容易接受革命的思想,因为这和他们阶级的利益一致。但是真正的成为一个有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就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阶级觉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说工人“自来红”,让他们满足于自发的革命愿望,也是阻碍工农出身的同志不断提高阶级觉悟的麻醉剂。文革中有的工人之间闹派性斗争,就说明了他们的觉悟还没有提高到阶级的高度。工农干部觉悟提高最快的是在毛泽东思想统帅的时期。而我们的革命英雄如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等都体现了高度的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他们在关键时刻,自觉地把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放在自己个人利益之上,为阶级利益的大我,而牺牲小我,是我们每一个革命者学习的榜样。

  雨夹雪同志说:“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立场必然和工人农民对立,指的是整体而言。这丝毫也不妨碍有个别高级知识分子和本阶级决裂。这就好像恩格斯背叛了资产阶级,列宁背叛了地主阶级,成为了工人农民的领袖一样。但如果认为高级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整体可以抛弃自身利益站在工人农民一边无疑和认为地主资本家可以心甘情愿的放弃剥削走社会主义道路一样可笑。毛主席所说的“知识分子是最无知识的”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的。”

  这种说法也是不正确的,什么是高级知识分子呢?无非是读的书多一点,科学客观规律的理论掌握得更好吧!按照这个为标准,恐怕只有如钱学森、钱三强、华罗庚等这样的知识分子才能称得起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怎么必然会和工人农民对立呢?照你的说法:知识越多,与工农越对立,那“知识越多越反动”倒真的成了真理了?!怎么能把“高级知识分子”和“地主、资本家”等同起来呢?!地主、资本家是剥削阶级,是寄生虫,是不劳而获的。而高级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是付出辛勤劳动的。这两者完全是不同“质”的“人”怎么能混为一谈呢?地主、资本家,社会主义社会可以把他们消灭,而使劳动人民生活得更好;而一个社会,尤其是社会主义社会,怎么能想象没有高级知识分子呢?特别是科学发达的21世纪。毛主席所说的“知识分子是最无知识的”是对脱离实际死读书的教条主义者说的。可不是对钱学森他们这些有真才实学的高级知识分子说的。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靠的就是把工农劳动者在千百年艰苦劳动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点滴知识,加以条理化、系统化、综合分析上升成为对世界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正是有了认识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人类社会的阶级斗争和劳动生产力才可能提高到今天的水平。我们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就会认识到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因此革命的无产阶级绝不能没有自己的知识分子。

  知识本来就是工农劳动者在改造世界的劳动和斗争实践中得到和积累的,原本是属于劳动者的。但是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下劳动者被剥夺了学习文化的条件。反而是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子弟,才能得到学习文化的机会。因此总结和提炼劳动者在劳动中积累的经验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成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带规律性的认识——科学的任务,就历史的落到了求知欲强的、追求真理的知识分子的肩上。在这个过程中,进步的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实际上和工农的劳动是联系在一起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认识到,在改造世界的斗争中,工农劳动者能够直接掌握文化知识对于改造世界的斗争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劳动者能把自己在劳动和斗争中取得的经验,很快地经过分析和综合,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那我们无论在社会科学,还是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突飞猛进一定会超过过去的任何时代。我们工农劳动者只有能够在自己的劳动和斗争中有能力系统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并上升到理论,我们才能认为自己在精神上是真正的得到了解放。知识归劳动者所有!是我们劳动者应当自觉追求的目标。

  事实上自从解放以来,在毛泽东时代,不论是工农子弟,还是知识分子和一般干部的孩子,接受的都是同样的教育,经济生活条件也差不多。他们之间的关系,一般不会是对立的。知识分子劳动化,工农劳动者知识化,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一直是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努力做的一件大事。我们工农劳动者在怀念毛主席的日子里,一定要努力学习文化、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落后阶级的思想影响的束缚下彻底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得心应手运用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的主人!

  虽然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生活的差别拉大,经济制度的改变,在工农和新的剥削者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利益对立的关系。而与此相联系反动的知识分子,和追随他们的一部分人,与工农劳动者之间的对立也是难于调和的。但是我们要相信,剥削者毕竟是少数,他们是孤立的,我们希望他们越孤立越好,因此争取和团结大多数人,特别是知识分子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决不能把知识分子划到敌人那边去,这不利于劳动人民的利益,也不符合毛泽东思想。

  由于雨夹雪同志把脑力劳动者与不劳而获的地主、资本家“等量齐观”,产生了对知识分子的偏见。也就难于正确地来理解黄纪苏这样的知识分子,不可能按照毛主席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要求,严格的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于大多数的知识分子采取对待人民内部的态度来批评他们的缺点或平等地讨论不同观点,这样也许更容易为他们所接受,而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达到团结的目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对自己要求更高一些呢?!(2015.6.16修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