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革命”是“行不通”还是“要不得”
“颜色革命”是“行不通”还是“要不得”
张志坤
“颜色革命”已经在许多国家发生,在中国会怎么样呢?
这大概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一切有关当代中国的政治哲学,无不与这个问题相关联,甚至毋宁说,如果谁要是对这一课题没有定见,那么对其它问题任何形式的喋喋不休就都显得价值不大、意义不彰。正因如此,所以长期以来,在中国,人们总以各种方式对这个课题进行着多种方式的诠释。
最新一次引人注目的议论见诸于《人民日报》6月14日的专版,这个专版以《“颜色革命”为何行不通》为题刊载系列文章进行讨论。以笔者所知,在中国,将“颜色革命”定位于“行不通”是一个颇有创意的提法,比较新颖也比较引人入胜,但“颜色革命”在中国真的“行不通”吗?
“行不通”的意思人人都能明白,意思就是虽然有人渴望、有人推动、有人支持,但实际上却进行不下去,结果将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人民日报》《“颜色革命”为何行不通》专版所要告诉人们的,难道就是这样的意思吗?
如果只这样,则未免有偏颇之处。事实上,“颜色革命”在许多国家都曾大行其道,不但“行得通”,而且很多还“畅通无阻”,为什么偏偏在中国就“行不通”呢?
笔者认真浏览了《“颜色革命”为何行不通》大标题下的系列文章,窃以为,这些文章所阐述的,是“颜色革命”在中国如何地“要不得”,而并不是什么“行不通”,实际上可能恰恰相反,正因为“颜色革命”对中国的危险性依然居高不下,所以才有这样的专版与这等系列的阐述问世,不然的话,如果“颜色革命”真的“行不通”,上述搞专版专论的人倒可以放心睡大觉,不必如此劳神费力了。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笔者以为,“颜色革命”在中国完全有可能“行得通”,这是因为:
第一,一些中国人对这个“革命”的诉求相当强烈
这些人为数不菲、实力雄厚,在他们看来,这样的“革命”是实现其日益增长的政治诉求最便捷也是代价最小的途径,只有实现这样的“革命”,才能实现中国政治的重构、重组,才能让中国的新生力量获得政治上必须的保障和必要的活动空间,才能做到经济架构与政治架构相对应、相适应,而现如今体制力量在这方面的让渡完全满足不了他们的现实与未来需求。
第二,策源地辐射能量巨大,中国是重要的预期目标
民主输出战略是西方世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相当一个时期成为其中的主打,其具体载体或实现渠道就是“颜色革命”。多年来的战略实践证明,尽管“颜色革命”也给西方带来一定程度的弊端,但相比于巨大的战略收益而言,这点代价实在算不得什么。所以,尽管近年来“颜色革命”已经不如以前那么火爆,但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社会”仍然热情不减并始终如一地加以推动,美国是“颜色革命”的策源地与总后方,其所辐射出的能量依旧强大,并且聚焦中国为主要目标。可以预计,“颜色革命”未来仍将被西方世界当做对中国施压的杠杆、促变的手段与敲打的大棒而得到进一步有效的运用。
第三,条件相当齐备,有相当的思想基础与组织基础
任何形式的革命都需要必备的思想基础与组织基础,简单地说就是“有人信”和“有人干”,只要具备了这两条,剩下就是规模大小、影响深浅的问题了。从思想角度看,支撑颜色革命的核心思想价值在一些中国人那里已经扎下了根,这一点,只要随意浏览一下网络舆论就可一目了然(顺便说一句,不要看报纸,报纸上照例是“形势一派大好”);至于组织基础,虽然现如今中国并没有一个成型的反对派,但影子反对派早已鬼影绰约、勾魂摄魄了,所差不过时机而已,只要时机一到,豁然成势不过一夕之间耳。这一点,已经发生“颜色革命”的国家有足够的证明材料。
“行得通”的东西实际上却“要不得”,这是多数中国人的意见。这样的意见之所以成为多数和主流,主要得益与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得益于中国有大量朴素而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包括普通的工人、农民、城市打工者,具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等,数量巨大,他们忍辱负重,不管对国家对政策有多少不满意、不如意的,但要说颠覆中国的政治架构让中国进入混乱的民主过程,他们还是不同意、不认可的。
二是得益于一些国家的惨痛教训。发生“颜色革命”的国家大都陷入混乱悲惨的境地,这成了一面镜子,足够中国人借鉴,使得多数中国人对这一“革命”的本质与内涵有了清醒的认知。不得不说,这些教训远胜过各种官方的教科书,浩如烟海的各种官方教科书其实效益相当有限,这一点,可能也包括刚刚问世的《人民日报》《“颜色革命”为何行不通》专版。
三是得益于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反面教育。西方世界一直披着道德与道义的外衣推行“颜色革命”,但披着披着,他们就有点不耐烦了,后来很多时候索性自己脱掉,毫无顾忌地亮出带血的尖刀,露出吃人的獠牙,如此一来,警醒教育了很多中国人,这样一种反面教育,胜过现行政治体制的千言万语。也就是说,霸权对中国打得越狠,越是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慨,所收到的效果同其预期越是适得其反,“帮倒忙”——这是美国对华政策历来滑稽的一面,过去是这样,现在仍然是这样。
正是上述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颜色革命”迄今为止在中国仍未能“行得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数。
但是,在今日中国,“颜色革命”“要不得”论与“要得”论依然还在激烈的博弈之中,《人民日报》《“颜色革命”为何行不通》专版所论及的“行不通”的诸般理由根据,大概“颜色革命”之“要得”论者都可以逐一反驳,这个专版的系列文章说了“颜色革命” 一大堆的弊端,将其形容为洪水猛兽一般,其实这只是一部分人的看法,另一部分人的看法与此恐怕截然相反,他们还完全可以罗列出一大堆好处来,所以,实际的情形仍然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取舍。更重要的危险在于,这不仅是理论与学术的争论,一些人还在跃跃欲试地要用事实予“行不通”论以颠覆,中国社会仍旧存在“颜色革命”“行得通”的可能性。同时,不能不指出的是,“颜色革命”“行不通”论缺少强有力环境支撑的与政策背景。因为在当今中国努力与西方搞好关系的大背景与基本政策下,同西方的主张、志趣相一致的人必然在中国大行其道、市场广阔,西方的学说、思想在中国注定要炙手可热、登堂入室,不管怎样严防死守,到处堵漏洞糊缝隙,总是防不胜防,而且还有点南辕北辙。在这种情况下,想把“颜色革命”屏蔽掉,令其远离中国不再纠缠,完全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中国越是与美国接近靠拢,“颜色革命”的危险就越大,总在这条河边晃荡,总有掉进去的危险,更有甚者,有人还要在这条河里与人家“同舟共济”,都滚到一张床上了,想要不被“颜色革命”,可谓难矣。一个突出而现实的问题是,“要不得”与“要得”之间的斗争还将激烈存在,而且好像也没有实现“双赢”的可能,至于能否“管控”,也在所难言。
所以,未来的趋势依旧不容乐观,悲观一点的判断是,危险长期存在,压力日趋加大,危机日益逼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这是中国必须面对的现实和必须解决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