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一个“反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修养
读研后我常常会比较关注一些社会上的问题,用我的专业知识,(对,没错,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一些分析。在身边和网上时常会碰到有人这样对我说讲,你的这套理论早过时了,你不要给我这么讲;又或者是,你们这些五毛就是给我洗脑,马克思都不是中国人,你讲的东西没用……
抛开个人情感因素不看,我静下心来发现现在的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嫌弃”逻辑其实挺有意思的。他们的主要观点包括以下部分:1、马克思主义是一百五十年前的东西,年代久远,所以不适应现代社会,过时了;2、马克思不是中国人,所以他的理论不适合中国;3、现在主流经济学都不认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错的;4、你们太激进了,不适合和谐社会;你们都是wg余孽……仔细想一想,不得不说这样的批判水平低得让我捉急啊,以下逐个地对这些观点进行解读,同时提高各位“反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理论修养。
观点1的逻辑是:假如一个东西年代久远,那它便不能用于今日。这样逻辑的漏洞其实是明显的,因为我们现在的文明社会有哪些不是来自前人的总结和传承呢?你可能会说,这是总结和传承,已经不是它本身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总结和传承中,在发展变化中总有些东西是坚持下来了的。譬如80年代以来推进市场化改革的新自由主义思想,今天依旧畅销,而其源头自由主义上述可追述到启蒙时代,甚至更远到古希腊时期;其经济学基本思想在18世纪亚当·斯密时就基本奠定了,传承到至今尽管形成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学派等诸多学派,但其核心的自由市场、“无形的手”的基本思想是没有变过的。理论终究是要和时代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经过时代的演变也形成了中国、苏联、西方等诸多马克思主义流派,也针对时代问题进行了有力的论述;同样,我们之所以还把它叫做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在变化的形式当中,无论是哲学的辩证法还是经济学的分析方式,其核心思想是没有变化的。要批判马克思主义不能从变化的但从形式入手,要直指其思想核心,譬如说你可以去论证他的辩证法是错的,譬如卢卡奇就认为自然辩证法是不存在的,这才是要害。
观点2的逻辑是:假如一个东西不是在此处诞生发展,那么它便对此地不适用。现实情况是复杂的,我们常常说“不能生搬硬套西方的xx理论”,这是没错的;但是注意,这里说的是不能“生搬硬套”,没说不能“熟搬软套”啊。我们在考虑是否使用一件东西的时候考虑的不是它是否来自本地,而是说它好不好用。这里的“好不好用”,其实指的就是这件东西在不同空间地点是否具有能起作的用共性。你要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过时了,不能说它不是来自于这里,而要说它的理论起作用的条件不一样。这条件是不是单纯的东方西方地理条件呢?不是的,因为马克思的理论不是从地理上去分析的,而是从阶级上分析的;你如果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确实在中国不适用,你就应该去说明西方当时的阶级构成和社会问题和中国现在的不一样,譬如说你可以说西方当年有严重的剥削和阶级冲突,中国现在的剥削不严重,没有激烈的劳资冲突(至于真的严不严重得自己去找数据和标准说明了),这样去论证才有意义。
观点3的逻辑是:因为你非主流,所以你不科学,所以你不可信。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丁仲礼先生的一句话“科学家是根据人多人少来定的吗?科学是真理的判断。”在社会科学尤其如此,今天的主流,说不定就是明天的“异端”。了解一点经济学思想史的同学都应该知道,现在所谓主流经济学的兴起也不过是近30年来的事儿罢了,那之前的主流经济学呢?现在已经成为“异端经济学了”。难道我们能说,因为现在的主流经济学是新古典主义,那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就是错的?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就是错的?这样的逻辑无非是对历史的无知罢了。你如果非要从这个角度去论证马克思主义是错的,那么你就应该去考察这个问题——当前主流的经济学思想为什么是新自由主义,不同的主流经济学随时代演变的内在逻辑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什么不是当前的主流经济学。
观点4其实没有什么逻辑,无非是刻板印象罢了,而这恰恰是最普遍传播的。理论的激进不激进,其实要有个评价标准,要有个对比尺度。而且同样的理论,在不同人口里论述出来,其内含和激进性也是不一样的。现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充其量就讲讲工人和农民疾苦,殊不知多少“美粉”、“国粉”恨不得换拨人来统治中国呢,这样一对比,谁更激进?谁更关心中国现在的和谐发展呢?你要真去说明现在搞马列主义的人不适合和谐中国,应该去指责他们不关心人民,不去和基层的人打交道,天天蹲在办公室空想理论,却不知道现实离他们很远很远。
最后总结一下:大家不要觉得凡是改变了的才是好的,人们的思想是有力度的和广度的,换句话说我们如今对于一些问题的发问并不比古人高明多少。一些看起来很新奇和高明的思想,往往不过是前人已经论述过的东西,我们应该对前人的思想怀抱敬意,同时在当前应用的时候一定要因地制宜,“熟搬软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