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什么是党的先进性?

火烧 2011-04-2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党的先进性展开,强调党的宗旨和性质,指出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是党的先进性体现,同时分析利益固化模式对社会的影响,以及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什么是党的先进性?  

---与李君如先生商磋  

(说明:逻辑论理,唯道是从。不为钱谋,不畏权贵。)  

田忠国  

李君如说据说是中央的高参,其所思所想,对于高层决策和中国未来具有重大影响,所以,我们对中国未来的政治经济走向,大多是通过对他和一些能够直接影响中国决策的人的观点的解读判断出来的。事实证明,我们的每一次分析都是正确的,因为,分析后的事实证明我们分析的正确。其实,分析一个社会未来会怎么样、必然怎么样并不难,一是看立论者建立的价值标准,二是通过价值标准形成的价值逻辑,看未来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可能呈现的图景,三是看社会的支持与反对比率。通过这大结构,就完全可以看立论者要把中国带向何方,事实怎样。今天,我们读到李君如以“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为题的文章,又一次抽了一口凉气,因为,如果坚持李君如党的先进性的方向继续走下去,亡党亡国是其必然现象。  

为什么这样说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搞清楚党的先进性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说,什么是党的先进性。什么是党的先进性呢?  

其一,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之后,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也就是毛主席早就制订的革命路线。  

其二,为什么说党只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才是党的先进性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党的宗旨和党的性质说起,因为,不谈党的宗旨和性质,先进性就无从谈起。如果避开党的宗旨和性质而谈先进性,建立在修正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剥削压迫、卖国主义也可能成为某些人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标准。所以,我们认为,必须从党的宗旨和性质的角度,才能分清什么是党的先进性。  

其三,党的宗旨和性质是什么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代表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捍卫全国人民共同利益,也就是无产阶级的党是党的性质。换言之,党是无产阶级的党,不是资产阶级的党。  

其四,由党的宗旨和性质可知,党只有践行党的宗旨,保持党的性质,才能代表党的先进性。而党的队伍是由人组成,不是由神组成的。是人就有利益、有思想、有感情,而且,利益决定人的立场,立场决定人的思想,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存在决定意识的本义。这样的话,有的人昨天可能会为人民服务,今天或者明天就可能变得为自己服务,或者欺骗或强迫劳动大众为自己服务,时间久了,就固化为社会模式。这种由官僚阶层形成的利益固化模式,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最大力量,用迟浩田将军的话说,就是这种利益固化模式是“腐朽的、反动的”,是社会机体上的癌细胞。  

其五,为杀死这些癌细胞,中国古代就开始研究动态革命问题,比如,“易经”中专辟一卦,阐述革命的作用和意义。也就是说,研究革命的先进性,因为,革命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在动力。但是,数千年来,古人虽然找到了先进性,即动态革命,但找到者寄希望于精英层自觉革命,结果,精英层不仅不自觉革命,而且相反,一次次成为利益固化模式的创造者。所以,就有了黄元培先生的历史周期律之说。  

其六,从中国前三十年的客观历史上看,毛主席最初也是寄希望于精英层自觉继续革命的,但事实上,革命成功了,过去的革命者就不想革命了,或者反对革命了。有人为什么不想革命,或者反对革命了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想享受革命成果了。享受革命成果的结果,就是革命者蜕变为新的剥削阶级。  

其七,在这种情况下,大公无私的毛泽东或许不得不思考,人类革命的驱动力在哪里?毛泽东纯净的心灵之眼,穿越人类整个历史,静静品读历史兴衰的奧秘,最终,他不得不再一次把目光落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因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一黄金定律。或许,毛泽东在滴水洞的全部思考,都集中在如何构建中国的动态纠错机制上,也就是思想文化的继续革命,并为动态纠错机制寻找永恒的动力。  

其八,文革十年历史证明,毛泽东找到了避免暴力革命的金钥匙,也即,用人民大众的革命需求,激活破除利益固化模式的社会化。经过近十年的动态纠错机制的实践,终于在1975年形成了动态纠错的制度架构,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75年宪法。其实,文革是同前十七年彻底决裂,因为,前十七年是革命成功后利益固化成模式的过程。  

其九,李君如说,否定文革代表了党的先进性,因为党同文革的错误斗争,终于走上了发展的道路。这样认为对不对呢?我们得看看事实。看什么事实呢?如果否定文革者本人或其子女,包括他们的至爱亲朋和各级官员------包括李君如------没有先富,成为千万或者亿万富翁,或者,成为千万或亿万富翁的所占比不超过60%,卖国主义没有肆虐,人民大众管理国家、管理企业、管理教育等等的权利加强了,而不是被剥夺了,党没有蜕化变质,而是更纯洁了,他们否定文革就是正确的。如果相反呢?比如,李君如本人或其子女已经成为千万或亿万富翁,各级干部也大多成了千万或亿万富翁,卖国主义肆虐,还能说文革是错误的吗?  

其十,由是观之,否定文革者,不过是为了方便化公为私,以先富带后富之名,鲸吞国家财产,自由卖国而已。  

由此可知,党的先进性不在于建立多少制度,形没形成制度机制,而在于建立了什么制度,形成了什么制度机制,所以,我们认为,如果后三十年建立健全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制度机制,就代表了党的先进性比前三十年更先进了,谁否定也否定不了。如果后三十年建立健全了毁灭社会主义价值标准、价值目标、价值秩序、价值机制的制度机制,而且,卖国主义肆虐,但又对卖国主义毫无办法,再说建立制度的先进性就是自欺欺人了。而且,不仅对党的前途命运起不到任何好的作用,相反,还会加快亡党亡国的速度。当然,李君如曾任中央党校副校长,是党的重要智囊人物之一,相信不会为了一己之利,创新满足一己之利的理论,或者,不会搞为满足一己之利的顶层设计,所以,我们认为,李君如党的先进性之论述,或许只是为了少数人利益而导致的认识错误。我们对此深信不疑的原因,在于李君如曾经位高权重,而且深得很多人的器重,如果有点私心杂念,怎么会占居那么高的高位呢。  

或许有人问,认识问题是个什么问题呢?  

认识问题有这么几个部分构成:立场(存在决定意识)---价值标准-----价值目标,由三者为基础,建构分析问题的结构。分析问题的结构,从本质上说就是参照系,或者叫参照坐标,而参照坐标是由客观现实和不同的价值标准、价值目标构成的。分析问题的结构形成后,再以支持比率和反对比率、克制支持比率的比率,分析不同力量的消长变化,从而得出一个比较接近客观现实的结论。但是,很显然,李君如在文章中体现出来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价值标准十分模糊,而且,模糊的价值标准的背后,隐藏着少数人的利益倾向。因此我们认为,李君如的“先进观”背离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我们曾在文章中多次说过,离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离开捍卫人民最根本的政治权利和最根本的利益,离开思想文化的动态革命和人民大众的动态纠错机制,妄谈党的先进性就是扯淡。因为,封建时代的有识之士都视动态革命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代表了人类的发展方向,数千年后的今天,动态革命怎么就变成了对社会的破坏了?我们不明白的是,是中国精英对历史的无知?还是精英成了古人所说的利益固化模式的创造者?如果是前者,走出认识的误区,还会有治国安邦的良策,如果是后者,也就是利益固化模式的创造者,必然成为暴力革命的催生者。所以,我们认为,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捍卫人民最根本的政治权利和最根本的利益,思想文化的动态革命和人民大众的动态纠错机制的价值标准,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党的理论创新才能不变味,才能研究出保持党的先进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思路。我们之所以这样说的原因,在于理论是为未来建构逻辑模式的,有什么样的逻辑模式,未来社会就会呈现什么样的现实。从这个角度说,党的理论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  

2011-4-26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