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人民网登载最反动的文章《赚钱的国企都不应该存在》

火烧 2011-09-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批评人民网刊登《赚钱的国企都不应该存在》等反动内容,主张国企私有化,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强调国企应属国家,反对资本家控制经济,呼吁维护社会主义性质。

   最近在人民网民富社区股市大家谈栏目中有个叫“花开茶靡”的人发表了一篇文章【赚钱的国企都不应该存】,其内容引用几个所谓经济人士的观点,主要是说明:国企不应该存在。其观点之反动闻所未闻。可是就是这样的文章,人民网竟然放在主要醒目位置发表,不知道人民网把文艺阵地引向何处?  

国企就因为赚钱,就让许多人看不开了,公然发出观点,强烈要求把国企引向私有化,想让资本家来控制社会主义的江山,其目的明显是要让社会主义变质,让中国经济彻底回归到资本主义时代。难道国企赚钱就不应该吗?难道要让个别资本家赚钱吗?难道资本家控制了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就可以让价格合理吗?显然是否定的,这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攻击社会主义阵地的疯狂表现。我们要用阶级的、经济的、政治的观点来驳斥这个谎谬的观点,用自己的行动捍卫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大家都知道,中国之所以叫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因为中国的资本应该大部分在国家的手里或说在人民的手里,而如果大量的资本在资本家的手里,那就是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个原则问题。中国改革开放再开放也不能丢掉这个性质,否则就是修正主义再现了,中国就可能变质,中国就可能重蹈苏联解体的覆辙。  

国企赚钱就让某些人看不开,主要是因为国家这些垄断行业利润彼丰,让这些人眼红了,这些人因此才借故攻击。国企赚钱不是好事吗?难道让我们的国企均亏损才对吗?当然了,国企赚钱后应该把大量的利润上交国家,不应该让少数分配。而现在的事实是,个别国企把利润大量用于个人福利,导致分配失衡,国人不满。这需要国家加强这方面的管理,解决好分配问题。不过不能因为国企的利润分配存在问题就借此否定,我们要分清主流,整个国企是好的,在稳定经济的问题起了相当的作用。  

“国企垄断就是政府在做生意”又是一个专家攻击的理由,可笑!国家管理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当然需要盈利,政治与经济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姐妹,经济决定上层建筑,不掌握经济的政府还是共产党的政府吗?再推广之,军队也是政府掌握的,难道军队也需要放开,让资本家经营吗?  

这些所谓的专家还引经据典:回顾历史,国民党也是败在国企这个问题上。国企将导致权贵私有化。危言耸听而胡说八道!大家都知道,国民党的经济是掌握在四大财阀手里,四大家族利用其垄断地位,在战争期间堆集物资,高价出售,导致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这么是国企惹的祸。国民党时期的国企是什么?你们可以说出来吗?你们连小学生的常识都不知道,还在这里大言不恻,其可笑可耻!!!  

  

转【赚钱的国企都不应该存在】 

http://touzi.people.com.cn/viewthread.php?tid=266767 

一、关于国企存在的理由  

周明:  

国企问题早就不再是效率问题了,而成了一个政治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国企根本没有效率可言,其利润完全依赖垄断地位取得。垄断国企已经成了中国经济、政治生活中的毒瘤。如同癌症患者的恶性肿瘤一样,若不割除,正常肌体就无法生存。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第一,国企的所谓利润是以社会效率的损失为代价的,垄断利润越高,社会承担的成本就越高;第二,国企已经成为推进改革的最大阻力;第三,国企的存在极大地扭曲了政府行为,封杀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身为“共和国的长子”,国企得到了政府“父爱”的极大关怀;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国企参与市场,其他性质的企业根本无从与之竞争。以山西的“煤改”和钢铁行业的整顿为例。山西的煤炭市场本来是建立在市场竞争的基础上的,但是政府强行进行重组,迫使民营企业退出,导致煤价不断上涨。2004年在“宏观调控”中倒下来的铁本公司,据周其仁的调查,如果建成很可能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它的远见更体现在建厂之初就与澳大利亚的铁矿供应商签订了长期供货合约,但也因此得罪了中钢协,就此夭折。  

在国企问题上,一个很大的理论误区是所谓的“垄断性”和“竞争性”的区分。事实上,现在的几乎所有垄断行业都只是后果。电信、煤炭等行业都是竞争性的,国企依赖其“长子”身份获得了垄断地位,把竞争性领域行业变成了垄断领域,然后以此为借口,说垄断领域只允许国企进入。  

根据经济学理论和西方一些国家的实践,垄断这个理由根本不能成立,因为即便是军工行业,也可以是竞争性的。退而言之,就算真有一些公用事业,必须由政府来操办,那么其定价必须采取听证形式。  

冯钢:  

即使国企有效率,也不能说明其合法性。对于国企,不是改不改、怎么改的问题,而是它有没有合法性的问题。国企就是政府的生意。政府为什么要做生意?它已经收税了。政府又要收税,又要办企业赚钱,用税收做投资赚纳税人的钱。这等于民企纳税给国企做资本,让国企来挤占民企自己的市场份额,民企纳税等于自杀,这样市场中的政府不是私有化了吗?!  

根本的原则是,政府不能经商,同时征税要老百姓同意。既然军队不能经商,政府也就不能经商,道理是一样的。老百姓既然交了税,那么他们就是公民,社会就是公民社会。现在政府又要老百姓纳税,又不承认纳税人是公民,而且还要赚纳税人钱!政府包揽一切,却又做不好,同时又不放心让社会去做,那怎么行?比如说,药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光靠相应的政府机构如何搞的好?政府部门能抓信几个问题作坊?九牛一毛。有了一点点成绩就说成是辉煌成就,老百姓照样不敢买菜吃药,哪有这样的道理。社会监督本来是社会的事情。现代国家机器的基本特征就是简单化,即把它的目标对象均值化、一致化、坐标化,使之适合于大刀阔斧的政府行为。但是社会是复杂的,它不可能仅凭一张简略地图就一览无余,社会问题正产生于复杂社会的复杂问题,只有依靠社会自身才在可能真正得以解决,从这一点来看,国家视角总是存在缺陷的。  

叶航:  

从终极意义上说,赚钱的国企都是不应该存在的。为什么?因为如果可以赚钱,要政府做什么?因为其他所有人都可以去做、都愿意去做,而且只会比政府做得更好。只有那些既是社会需要、又不能赚钱的事情,才应该由政府去做。也就是说,只有在市场机制不起作用、失灵的地方,才需要政府。说到底,这就是政府存在的意义。因此,如果有什么国企改革就应该让那些没有理由存在、不应该存在的国企消失!  

还有一个似是而非的说法,以国计民生的需要作为国企存在的理由,我觉得也是很荒唐的。什么叫国计民生?在一定意义上,任何商品都可以说它关系到国计民生。如果这个理由可以存在,那么事实上就等于失去了判断的标准。  

冯钢:  

是啊。菜、奶、油、盐、铁……,哪个不关系到“国计民生”呢?如果以此作为国企存在的理由,那么必定会回到国家控制一切的过去时代。  

张旭昆:  

按此逻辑,讲句笑话,个人配偶最终也应当由政府安排。因为现在那么多剩男剩女不仅关系“国计民生”,更关系到传种接代的千秋大业。  

周明:  

国企造成的许多问题当中,一个很具体,也非常迫切的问题是,政府行为和国企垄断全面提高了社会成本。前段时间有菜农因菜价太低而自杀,同时市民在市场上却仍然不得不高价买菜,出现这种情况的最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是过路费,二是油价。现在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基本结束,劳动成本普遍提高了30%-40%,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不采取措施,民营企业只有关门。因此,作为第一步,政府应该把所有路桥公司都收购下来,免掉所有过路费;同时以听证方式确定油价。第二步,政府应该停止以宏观调控为名,干预民营企业的微观定价行为  

张旭昆:  

发改委已经变成了涨价委。这些年来,发改委好像只会做两件事,一是让垄断国企涨价,二是为垄断国企的涨价找理由。必须使发改委恢复80年代的职能,真正以改革为己任。  

二、关于国企的性质  

张旭昆:  

国企的性质是什么?天则所的报告揭示了垄断国企的低效率,但垄断国企的问题已经远远不是单纯的低效率,更严重的是其收入分配机制严重违背了公平原则。垄断国企体现的是权贵所有制,而绝不是有些人所声称的“全民所有制”。对此,上个世纪50年代南斯拉夫的杰拉斯在其《新阶级》一书中已经在理论上作出了深刻披露。  

国企主导下的中国经济,已经陷入了权贵资本主义的泥潭。这是资本主义最糟糕的一种类型。现在的国企,是一切好处多由权贵享受,却让绝大多数民众来买单。前段时间中石化的高价酒事件就是一例。那不过是冰山一角。从效率上看,国企的利润大量来自其垄断地位,国企的垄断地位使整个社会生产成本高昂。从公平上看,国企主要是为少数人服务,最好也不过是为它属下的成员服务,远远不是它所标榜的为全体中国人民服务。这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分配问题。  

周明:  

原中石化董事长陈同海的案件最有代表性。陈同海受贿2亿元,虽然数额极其巨大,但这其实只是反映了一小部分问题。根据媒体的报导,陈同海每日挥霍4万元,这种在职高消费后面呈现的是国企高管高福利的现实。真正的要害在于,陈同海仍然不满意,他觉得与国际上同等规模的中国企业相比,自己的收入仍然太低。这说明了什么?陈同海自己的话一语道破了天机。他有一句豪言“我们是共和国的长子!”这句话几乎可以说明一切问题。  

叶航:  

给定中国当前的现状,如果不考虑国企存在的“合法性”或“合理性”问题;但我们必须追问:从宪政的角度看,国企的性质究竟是什么?说得更直白些,从产权角度讲,国企究竟属于谁?如果承认中国是人民的中国,那么所谓的“国有资产”或“国有企业”,就应该属于全体中国人民。  

经济学认为,产权是由一束相应的权利集合所体现的。这个权利集合起码应包括“财产所有权”、“财产经营权”、“财产分配权”、“财产处置权”以及“财产继承权”。我想追问的是:中国人民到底在这些权利中拥有了那些?答案是明确的,一项也没有!如此看来,宪法所规定的理应属于我们的东西却莫名其妙的“人间蒸发”了!究竟是谁动了我们的奶酪?  

想知道这个答案,其实很容易。只要看一看,在现实中刚才提到的那些权利究竟在谁手里。有人会说,这些权利在政府手里,政府是代表人民的;因此,归根到底,这些权利还是属于人民。但问题在于,这又涉及到另一个复杂的判断,即我们如何判断一个政府是否代表了人民。这是一个比产权归属难得多的判断题,因为它很难像产权归属那样给出清晰的选项。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具象的方法来化简这个难题。  

怎么具象?让我们不要抽象地、大而化之地讨论这个问题。请用一项具体的权利要求来检验这个问题,比如,用“财产分配权”和“财产处置权”来检验。2007年5月3日,中石油对外宣布:在我国渤海湾发现了一个储量达10亿吨的大油田,按照时下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及其这一油田开采能力,其潜在的市场价值将超过10万亿人民币。换句话说,它将给每个中国人带来近万元的财富。但问题在于,按照现有的法律,我们每个人能够相信它会成为我们的财富吗?如果没有人相信这点,我们凭什么相信政府是代表人民的?当这部分财产落入一小部分人的口袋,这些人也许是政府官员,也许国企老总,或者是国企高管;所谓“国家所有”和“人民所有”,实质上已经蜕化成“权贵所有”!没有超越利益的国家和政府,你要么代表人民,要么代表某些集团。这就是国企的本质。  

冯钢:  

回顾历史,国民党也是败在国企这个问题上。孙中山本人对于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是没有好感的,他受亨利·乔治的影响很深,从一开始就倾向于政府办企业。他没有意识到他所谓的“国家社会主义”恰恰为官僚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权贵阶级从国家独占中获取了比私人独占更大的利益,国民党政府的官僚借口发展国家资本而中饱私囊,造成了更大的贫富不均。到了后来,所谓的“四大家族”,其实大多都是当时的国企。所以国企的现实是权贵私有化。  

对于名义上全民所有的国企,要监督非常困难。“集体”财产要落到实处,充其量最多只能到村一级,再往上,到乡镇一级,就空了。现在甚至连人大代表去监督也不允许。不是有人说了吗:人大代表要走访,必须通过组织。由组织来“组织”监督,还算是监督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