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国民党与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与地位
闲话国民党与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与地位
记得在中学历史课上讲到抗日战争胜利时,其重要历史意义有以下4点概括:1.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对外战争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2.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利益的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4.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印象中中国国民党好像也参加了抗日战争,为啥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就没她的事呢?当时觉得自己的印象肯定是错的。教科书不会骗人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真相在一步步向我走近!
我不是国民党党员,也没有入共产党。真相才是我的立场。尽全力还原历史真相便是我写这篇论文的最主要的原因。
一.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与地位
南京国民政府是当时唯一的合法政府,使中国形式上保持着统一。原因有二:其一,对内国民党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党。1937年国民党共有党员165万人,其中普通党员52万多人,军队党员101万人,海外党员11万多人。其二,对外代表中国,并得到美苏英法等大国的承认。正因为此种特殊的地位,对中国抗战的作用是其它任何组织团体无法替代的,其意义深远。一,国民政府抗战有着标志和象征的意义。中国政府存在着并且抗战着,标志这个国家没有亡国。如果这个政府投降了,成为傀儡政权,标志着这个国家已经不是独立的国家,已经亡国。但如果某个非政府武装向侵略者投降了,情况就不是这样。二,就是政府的动员力。国民政府抗战,就能够动员整个国家的力量进行抗战,这是其它任何党派、团体等组织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的。政府能够动员全国的武装力量、经济力量进行抗战,也能发动它所控制的全部宣传机器动员全国人民抗战。三,国民党与国民政府是否抗战,决定着抗战是否合法,而直接影响着其他力量的抗战态度和抗战方式。九一八事变后到卢沟桥事变前,国民党与国民政府不仅不抗战,而且对抗战活动进行压制和打击,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就是其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范例。而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压制、打击下,很难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局面。四,经济上,中国先后得到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等许多国家政府的援助和支持,也得到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援助和支持。
在抗战过程中国民党军承担了主要的会战,且损失惨重。中国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与日军共有22次大型会战、1117次大型战斗、小型战斗28931次。国民革命军陆军死亡、失踪321万1914人,空军阵亡4321人、损失战机2468架,海军几乎全灭。加上因病减员等非战场损失,国军总损失400多万人。不过,亦于大小会战中,让日军损失48万3708人,而伤者更达193万4820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共有126名日本将官阵亡于与国军会战中。(中日战争中,共129名日本将官阵亡,只有其中3名是阵亡于与八路军会战中。)其中淞沪战役1937年8月-11月,面对拥有海空绝对控制的曰军,在苏州河两岸,中国军人以血肉之躯抵挡曰军坦克火炮的疯狂攻击,坚守淞沪战线长达三个月,以伤亡25万人的代价,毙伤曰军6万余人。忻口会战: 1937年10月,国军第二战区副司令官卫立煌指挥第6集团军,抗击曰军对晋北的进犯,以伤亡10万人的代价,毙伤曰军2万人。台儿庄大捷: 1938年4月,李宗仁指挥孙连仲第2集团军重创曰军精锐矶谷师团,杀伤敌军12000人,俘敌700余名。国军伤亡2万余人。常德保卫战: 1943年11月国民党第74军57师8000余名官兵在师长余万程的指挥下,在曰军4个师团十几万大军的疯狂进攻下坚守15天。57 师伤亡达7800余人,杀伤曰军近万人(整个常德会战曰军伤亡2万3千余人,其中阵亡1万余人,含大佐级高级官员9名,5名联队长)。
二. 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与地位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先锋队,在抗日战争中,从政治、军事等方面提出了符合全民族利益、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抗战主张,并且以发挥自己的无限积极性,成为实现政治口号所提出的任务的模范,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积极倡导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团结在抗日的旗帜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军队和民众,成为全民抗战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实践中,不仅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的维护者,并且是有力推动者,模范实践者,坚定维护者。 事实说明,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下,中华民族达到了空前的大团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维护,为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坚持和发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把敌后战场变成抗击日军的坚强堡垒 。游击战争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抵抗日本侵略者有效和重要的形式。在1937年8月召开的洛川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就明确提出,红军在抗日战争现阶段的战略方针,是以游击战争为主。为什么把只有战术问题的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呢?中国共产党的依据主要是两个。其一,也是最主要的,是依据中国的国情。毛泽东曾这样分析:中国既不是小国,也不是一个强国,而是一个大而弱的国家。与中国相对应的,是日本侵略军的强大和兵力不足。日军因其强大在中国占地甚广;又因其兵力不足,战争长期性发生了。同时,由于中国有共产党领导的坚强的军队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存在,因此,抗日游击战争就不是小规模的,而是大规模的。于是,“游击战的本身,不只有战术问题,还有它的特殊的战略问题。”(《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327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1版)其二,红军在长期革命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游击战争经验,游击战争“才能发挥红军特长,给日寇以相当打击。”(《毛泽东年谱》中卷第8页,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基于上述认识,中国共产党反复强调,要把游击战争“坚持到底”,并明确表示,“在战争问题上,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分工,就目前和一般的条件说来,国民党担任正面的正规战,共产党担任敌后的游击战,是必须的,恰当的,是互相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助的。”“游击战争如失败,我们须负严重的责任”;“我军应坚持既定方针,用游击战配合友军作战。”(《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第427、57、85页)八年抗战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不仅在敌后战场表现出了“很大的威力”,而且在全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游击战争在敌后的开展,促成了战略相持阶段的提前到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战争形势朝着两个方向发展。其次,敌后游击战争把大量的日、伪军拖在敌后战场上,从战略上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第三,游击战争变日军后方为前方,极大地破坏了日军“以战养战”的政策。
三.浅谈国民党与共产党
先说在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9.18”事变,进攻沈阳。30万东北军,因为老蒋一道不抵抗的命令,一枪不放,全面撤退。其实其中是有原因的。蒋方面说“国父之遗命不可违”,杨方面考虑不想拼光老底。东北军其实只是杨家的私产。这里也不用去置疑张的爱国心。此次撤退也为以后的抗战保存了实力。国民政府迟迟不对日宣战。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蒋政府才正式对日宣战。其实这是非常明智的做法。当时的国际惯例战败是要赔款的。想想道光皇帝与慈禧太后的做法就会明白这一点。其实蒋接手的国民党是个烂摊子,党员太杂,有不少都是封建军阀披着一件国民党的外衣而已。管理起来难度很大。
再说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人类历史上最能打的队伍之一。抗日战争国共两党都参加了,不容易说清。看看以后的战争吧。共产党只花了几年的时间就打败了国民党,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共产党的军队后来在珍宝岛与苏军干过仗,结果是中共取胜。朝鲜战争中,共产党的军队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朝鲜打了一仗,结果打平了,最后还签了和平协议。而这结果是在共产党的武器装备比美国落后的情况下取得的,这就说明,共产党军队的实力还略胜美军一筹。以后对越的自卫反击战就更不值一提了。综合以上事实,结论就是,共产党的军队实力真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抗战史其实也是共产党的发家史。在经过长征到达陕北时,红军减少至不到3万人,全国党员也只有3万左右。红军经过东征和西征,陕甘宁边区最初控制的面积不到23个县,纵横只有200多公里。至抗战结束时,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民兵达到260万,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拥有19个,北起内蒙古,南至海南岛,其地域包括华北、华中、华南的19个省的大部分和小部分地区,总面积达到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和日本建交。当时毛泽东与黑田寿男的对话:“日本的南乡三郎见我时,一见面就说:日本侵略了中国,对不住你们。我对他说:我们不这样看,是日本军阀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因此教育了中国人民,不然中国人民不会觉悟,不会团结,那么我们到现在也还在山上,不能到北京来看京戏。就是因为日本“皇军”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别无出路,才觉悟起来,才武装起来进行斗争,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所以日本军阀、垄断资本干了件好事,如果要感谢的话,我宁愿感谢日本军阀。”也隐约可以看到这层意思。
总的说来,在八年抗战中,可以说不论八路军,中央军,地方军或各系原军阀部属的旧军队,甚至是曾经屡屡制造过叛乱的“叛军”,他们在抗日救国的伟大精神感召下,绝大多数都成了抗日的英雄和抗日的英雄军队。一般人的观感,都说抗战中,中国的军人进步了;其实,岂止是进步而已,我们的军队,在抗战的烘炉中,熔化成了国家的军队,我们的军队,锻炼成为现代的军人了。这是国家统一最基本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