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老不信”翻不过信任墙
如今的老百姓变成了“老不信”,不相信政府,不相信专家,更不相信媒体,已构成了当前社会上一堵亟待翻越的“信任墙”。9月8日的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官员对百姓都不信任,又如何奢求被信任?”这也是该报近一个时期又一次发出的“人民”之声。
重建“信任”的道理尽人皆知。可以说,信任危机早超出了和谐社会的范畴,已经影响到党和国家的存亡、社会的兴衰和人心的相背。如何重建,其理也明,“只要各级政府部门能够真正做到洁身自好、一心为民,那么重新找回百姓的信任就不再是难事。”
真的不难吗?其实难得很呢。因为信任之墙太高,有电网和蒺藜。如果想重建信任,对于“信任墙”唯一的办法不是亟待“翻越”而是“拆除”。
首先说什么人喜欢建“墙”。深山民居放上几捆荆棘,小家庭院夹一道竹篱,繁华闹市修一道栅栏,算不上围墙。只有老财们院墙高筑,达官贵人更辅以深沟护壕,外加亲兵护院,防的正是刁民。正所谓,月儿弯弯照高楼,富人欢笑穷人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人民的领导干部曾经带领着老百姓强拆了地主老财们和旧中国统治者的高墙,并始终与老百姓杂居在一起,深受老百姓拥护。然而,当“干部”从时代的符号中消失以后,代之而来的是公务员这个“国际”品牌的新群体。他们在“实践”中找到了利益所在,为了利益,“一部分”人脱离了老百姓,特喜欢建围墙,且越修越高。
有的官员更形成了小集团,其“信任墙”不仅隔离了老百姓,也隔离了“邻居(相关部门)”、上级乃至中央政府。对上报喜不报忧,欺瞒狡骗,我行我素;对下公权力滥用,横征暴敛,鱼肉百姓,私设刑堂。这种“墙”早已周延,变成一个个大小不同的“土围子”。高墙之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民情不达,政令不通;高墙之上,有专家、学者、记者为名利所驱,充当护院团丁,鼓三寸不烂之舌,“谣”言惑众,羽毛扇下,黑白颠倒;高墙之外,百姓切齿,只要传出官员“噩耗”,不分皂白,拍手叫好。
既得利益者,根本不信“为人民服务”的说教,将从政作为“投资”选项,是对“投入产出比”和“回报率”的精打细算之后才入“市”的。他们对“入市有风险”比谁都明白,所以才会筑起防火“墙”。那么,“只要各级政府部门能够真正做到洁身自好、一心为民,重新找回百姓的信任就不再是难事”,恰恰这句话比登天更难,劝善呢。世上没有劝善的高僧,怎能劝得了唯恐围墙不高、“投资”从政、本来不为民的人“洁身自好、一心为民”?立地成佛者只有神话故事里存在。
民无信不立。信任墙不拆,土围子不除,永远不可能取信于民。这道不可翻越的高墙之外,“老不信”与官员、专家之间的鸿沟只会越裂越深。 “违章建筑者”自拆既然无望,也只有“强拆”一途。强拆如何拆?政府不是市场,凡投资从政者最好让他们去应该去投资的地方。谁来“让”?老百姓并不希望社会动荡,那样“伤不起”,对谁都是灾难。唯一只能寄望中央政府,拿出当年“打土围子”的魄力,不愁贪官污吏不胆寒。没有了“信任墙”这层隔离带,下情上达,政令无阻,自然就政通人和了。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