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危机和对策(二)
闲云野鹤 2011.9.11
二、广积粮
古话说:“乱世备黄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依靠辛勤劳动,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财富,并且还在积累着。财富有实与虚,有形和无形之分。有形的实物财富,比如银行里的钱、美元以及那许多积累的资产,如何操作,这里不作述评。中国今天的许多财富是老祖宗几千年积淀传承下来的。广积粮有以下的内涵:
1、保住竞争力
中国最大的长项是实体经济,已成为公认的世界工厂,其支撑就是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前些年美国时代周刊把中国工人作为封面,这说明了中国工人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尊敬。应当明确认识中国竞争力: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实体经济的最强国,根本竞争力在于中国的劳动工人。与德、日、韩等国比,中国劳动力显得技术差些,也因此实体经济在德、日、韩等国也有相当比重,他们显然占据相对实体高端部分。中国实体经济部分技术含量虽然低,但产品多为民众生活所需,相对受到危机冲击的影响较小。
任何优势都是相对的,任何优势也是综合的。中国劳动工人,吃苦耐劳,聪明肯干,遵守纪律,并且顾家节俭等等的比较优点,都是中国文化的积淀,是几千年文明给炎黄子孙留下的优良基因,当她在全球化时代与其它民族相比较时,便显现出她的价值。
西方一些学者在分析研究中国成功的原因时,大约集中于二个因素:一是社会制度;二是文化。本人认为基础的是中国文化。关于中华文化与其它文化的对比,辜鸿铭先生早在上世纪初有一段有趣的表述:“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美国人如果研究中国文明,将变得深沉起来;英国人将变得博大起来;德国人将变得纯朴起来。……而且它将有助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困难,从而把欧洲文明从毁灭中拯救出来。“……”中国人懂得如何约束自己,如何按照一个良民的标准去办事”。辜先生说这话已逾百年,今天读来虽有商椎之处,但诸如《弟子规》等中华文明的经典,就是教人如何为人处事的规则。中华文明重德教甚优先于本领知识的教育。
“在我看来,要估价一个文明,我们最终必须问的问题,不在于它是否修建了能够建巨大的城市,宏伟壮丽的建筑……我们必须问的是它能够生产什么样的人。”这应当是它的灵魂和价值。当中华文明产生的人作为国家领导人时,自然地是主张和平、和谐、和共赢。他知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也知道和舟共济才能共渡难关。当这种文明产生的人作为劳动者时,自然地就是聪慧能干,知恩图报,守纪且礼贤待人,并且还克己节俭;也因此使中国有了那么高的储蓄率。
任何文明都必有其优劣长短。西方文明视自由人权,法制为普世价值,这都是可赞可学的。在中国开放发展进程中也在努力地学习着、借鉴着。我们已经按这些价值标准改进了许多,并且还在继续着。但其它文明也有其缺点,也有其成长的过程,也有矛盾之处。比如加拿大在一个多世纪前,为了修建铁路,政府引进了1万多名华工,其中约有4000名华工殉职。铁路建成后,加国政府就开始排挤华人移民,从1886年起开始对入境华人征收“人头税”,1923年又以排华法取代“人头税”。鉴于加国华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加拿大的贡献,联邦政府于1947年5月废除了《排华法》。之后,华裔公民亦获准在大选投票,联邦政府至1967年才开放移民政策,让华人用“独立移民”身份申请移民加国。
最近美国一些人正在推动美国国会1882年通过《排华法案》的纠正,从今天看来这明显是有违人权的普世价值标准。这些事也正拷问和检验着美国政界的良知,也可以教育世人,西方文明也有其缺点,普世价值也有其成长的过程。因此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好的制度,只有最适合国情的制度才是好的。并且好的制度也必须能随着情况变化而与时俱进,逐渐改进。
应当指出的是,时下中华文明在中国已经发生着一些令人担忧的变化趋势,从官场到民间都如洪水猛兽、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冷酷刻毒、狂热偏激、道德沧丧、世风日下。这些是外来的影响或是我们基因里固有的?最近看了网上传的兰德公司评价中国人品行的报告,虽然言语刺耳,但也有些切中实际。尽管如此,不同文明的优势只有放在一起方能显现。正是在中国,存在一笔无法估价的,毋庸置疑的财富,那就是中华文化,以及由这种文化所造就的真正的中国人。
总之守住中华文明的优良基因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这里要指出的是,关键的责任在于中国共产党,首要在于共产党中的那些担任领导的党员。自古有道是官风带民风,或者说党风带民风,这也正是“三个代表”的意涵。
2,广交朋友
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这话用在今天仍然贴切。另一句俗语说:“患难见真情”。当经济危机时许多国家都陷入困难,这时最能检验真诚。中国老派商人有条经验,在市场艰难时,要尽力帮助老朋友,保护他们就是保住商道。我理解这条经验:这时如能相互扶持,渡过难关,一是就为今后发展留下了路子;当经济复苏时就可以直入主题,少去了新建商道的一切程序。二是患难时建立的友谊一般比较牢固,诚信问题也在友谊之中了。
选择穷谁来做朋友,当然有讲究,本人以为还是选择穷地方交明友。这就如毛泽东当年选择第三世界国家一样,这应得到国家的赞同,支持和指导。如果广交朋友可以作为国家战略,那么余下的由谁做?如何做?何时做?就是比较容易。
最近网上热议卢俊卿先生关于为非洲慈善捐学的事情,本人虽然对卢先生及其女儿所做的事也有疑问,但有三点赞同:一是赞许卢先生这些成功企业家参与慈善事业;二是赞许他们能到非洲作慈善;三是赞许以非政府方式,即民间组织形式走。
目前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在发生着必然的,无可柰何的转移。东莞、温州等地的出口型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正在大规模倒闭,许多企业转走了。那么转走的去向是否有文章可做?这些转移能否与我们的交友战略有些联系呢?是放任自流呢?还是有所作为呢?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地方拥有更低劳动力工资成本的?有哪些地方可以接纳这些转移企业?我们的各地商协会能否在转移产业方面,也能像卢先生那样为国家出头做些事呢?如是,一是可利国家;二是可利陷入困境的企业;三是可利转入地的国家。当然在选择转入国时,要注意越南这样的国家(即忘恩负义,又鼠目寸光越。就像卡扎菲的天真,向宿敌投降,岂不知人家决不放过它。)。日本福岛地震后,日本一些产业需要转移。为了防范技术流到中国,其政府就在导控企业的流向意图,这应当给我们些许启示。因此说交朋友是战略,也需要谋略。
顺便给卢先生二条建议:一是可以在非州做慈善时选择一些国家,也建一些像当年中国改革开放时的开放特区,让转出去的企业抱团落地。这事应当可以得到当地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二是不要让女儿做慈善组织一把手,管理慈善机构可能遇到的事比企业还复杂,她应当从项目经理起步,这也合乎培养人的规律。另外我很质疑“杰出”这个形容词。以我现有的常识认为:自诩自己杰出的人,一般会缺少了中国文明中的深沉和博大。
3、积累知识和人才
西方国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也有百余年,他们从初期的明火执杖到今天的文明掠夺,一直在改进完善着。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理论、话语、舆论以及经营队伍和模式,许多招法有着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这些我们从近年来的实例已有领教,也由此生出由衷的敬佩。要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得和平发展,就必须学习与狼为伴,与狼共舞的本领。就必须虚心地、认真地学习、从实践中学、从教训中学、科学地学,这就是时下的生存之道。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政府支持成立了许多智囊机构,以此支撑其重大的决策和实施。这些机构人才济济,研究方法先进科学,门类综合关联,系统配套。所用的数据也扎实厚深。如何开展研究本身就是一门很深的科学!比如我们已经知道杂交是一种科研方法,杂交水稻就是其成果。让不同专业,不同阅历,不同阶层的人坐在一起讨论,往往就可能相互启发,碰撞出精妙的火花。据说兰德公司就很经常运用此法。
对于人才,有人说人才只有在危难时才有需求的紧迫。三国时的刘备只是在陷入困境时,才有对人才的渴望,才会屈尊三顾去请诸葛孔明。这也许说和平时期人才不容易得到重视和重用。也说明真正的人才要去寻找和求得,他们一般不在围绕领导身边的奴才堆里存在。今天我们似乎习惯到海归中去寻找,因为他们有眩人的文凭。想当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到毛主席身边时,毛却安排他到农村基层工作,按照一些人的说法那叫做迫害或者是学非所用。中共初期也深受海归派教条主义的损害。这些往事值得回味。
前些年力拓公司的胡某在中国所为,使中国钢铁行业受到巨大的损失,胡已是澳洲籍,也是个有真本事的人,但也是个缺德之人。他是澳国的功巨,也是中国的罪人。因此人才的标准首先应是有德行之人,是为原则能够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移的“士”。为此我不苟同时下教育界一些人的提法,如“要培养有真本事学生”(深圳某大学校长的话)。力拓公司的胡某是个例,药家鑫也是一例。关于教育和人才的首要标准,还是以《弟子规》的次序为好,在哪里培养真本事排在第三位。
毛泽东让毛岸英到农村去的用意是:培养对祖国深深的感情和强烈的责任;培养对中国最基本国情的了解;培养对中国最广大人民(农民)的深厚感情(爱民情结)。这样他的真本事可能才会有用,那不是对个人有用,而是国家有用。当两者发生矛盾必须取舍时,牺牲个人也在所不惜。而在培养这些品质和阅历之时受些苦难也是必须承受的必然之路。这也许是那代伟人对人才培养之路和人才标准的认识。
人是知识的载体,真正的人才首先是有德行原则的、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真正的人才应当是具有深厚知识有真本领的,并且能够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使之知识自我的更新。真正的人才应当去寻找去求得。
人才不仅要注意发挥个体的作用,还要发挥组合的作用,智囊团组织就应当产生群体人才的综合效能。
组织部门的工作在当前大国博弈中承担很大的责任,也许很大碍阻就是自身的知识缺陷,为此可能有眼不识金镶玉,识别人才也要有知识。当前应分轻重缓急,弄清我国当下最缺哪方面的人才,哪方面是最紧迫的,万不可容易被虚的文凭所蒙蔽。
大公国际是中国自己的评级机构,它早在标普之前就公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但这没有引起多大反映,显得人微言轻。标普公布后,既引起世界的动震,足见其影响力和公信力。在这方面中国还无法与美国比宝,但大公这棵小苗哪道不是中国的希望?哪道不值得认真呵护、细心扶持?谁说它不能长成参天大树!此外,中国还有类似大公这样的希望之苗吗?
4、保住和扩大成果
略
总之广积粮的现实意涵十分广泛,也十分有现实意义,还值得深入讨论和研究。
待续。。。
更多文章请访问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js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