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郑煤机职工入股被指国资流失 150亿空手道路径解密

火烧 2010-04-22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郑煤机职工入股被指国资流失,150亿空手道路径引发质疑。职工持股公司股权价值飙升,引发市场关注,郑煤机改制及上市过程成为焦点。

郑煤机职工入股被指国资流失 150亿空手道路径解密

【作者:芦长娟 倪洪章 来源:和讯网】

2010年04月22日  


  和讯消息 将于明天即4月23日过会的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煤机)需要解释一个业界质疑:这家4年前进行国有企业改制的企业,其员工持股公司百斯特所持49%的股权为何由当初出资的3955万元,不到两年即以7.4269亿元转让?

  此外,根据招股说明书,2007-2009年间,郑煤机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高达71%,郑煤机一旦过会,市场给予50倍市盈率并不令人惊诧,因此,2006年的3955万元出资可获取150亿的账面财富。

  会计魔术在郑煤机身上再次呈现。在仔细研读郑煤机招股说明书后,确有财务疑惑需要郑煤机高管回答。

  4月22日上午,和讯网连线郑煤机董秘鲍雪良,鲍雪良对多个疑问一一回答。鲍雪良称,所有的定价行为都是市场行为,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

  49%股权只值3955万元?

  根据4月19日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煤机)招股书,公司本次计划在上交所发行1.4亿股,发行后总股本为7亿股。公司是国内煤炭综采液压支架行业的龙头企业,有着悠久的煤炭装备制造和液压支架研发及生产历史。公司主营业务为煤炭综合采掘设备之一—综采液压支架及其零部件的生产、销售和服务。2009年营业收入51.60亿元,净利润6.47亿元。

  通览公司上市招股书之后,郑煤机在2006年改制时涉嫌巨资国有资产流失成为外界所指之核心。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业人士(其财务分析文章见附文)说,2006年郑煤机职工以0.4亿元入股持有改制后的郑煤机49%的股权,2007年以7.4亿元的价格转手,如此次成功上市,按50倍市盈率计算,郑煤机49%股权的市值高达150亿元。从0.4亿元出资,三年间骤然升值375倍,但最后仅以7.4亿元的价格转手各路投资机构。该业内人士认为,如此触目惊心的国资流失在郑煤机身上已经发生,如此掏空国企业则非常罕见。

  对于这样的指责,郑煤机董事会秘书鲍雪良在接受和讯网连线时回应称,投资人是按市场定价规律给出的7.4亿元,满足市场定价原则。

  根据招股说明书,郑煤机前身是郑州煤矿机械厂,2002年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2006年该公司由国有独资公司再资改制为国有控股公司。2006年改制完成后,郑煤机注册资本变更为8070 万元,其中,河南省人民政府持有51%的股权,以职工持股的百斯特公司以3955万元持有49%的股权。上述业内人士称,国有资产流失就出在这次职工入股49%上。

  首先郑煤机改制评估让人感到疑点重重,公司涉嫌大幅压缩公司估值,从而让百斯特公司以十分低廉的价格取得公司49%的股权。

  根据招股书,公司评估结果显示,郑煤机净资产评估43223万元,其中无形资产评估值只有292万元,建筑物评估值也只有4099万元。但奇怪的是,土地使用权不作为改制资产,郑煤机43223万元净资产评估值中也未包含33726万元的土地价值,但在后面的计算中,莫名其妙的减去了该项土地价格,使公司的净资产评估值一下子减少为9497万元。

  最后,郑煤机的净资产评估值只剩下区区4115万元,国资持股51%,职工入股49%,郑煤机注册资本变为8070万元,即职工出资3955万元就轻而易举取得了郑煤机49%股权。

  但,这部分股权不到2年就以7.4269亿元价格转让,增值17.78倍。

  对此,郑煤机董事会秘书鲍雪良称,2006年改制时土地已被剥离,土地是有偿使用,公司采取租赁方式使用,因此不能算作公司的资产。

  仍据招股书透露,2008年6月8日,百斯特与上海立言股权投资中心等12家企业以及其他26个自然人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郑煤机49%的股权,以7.4269亿元价格悉数转让,三个月后,百斯特公司收到全部股权转让款。

  若郑煤机过会成功,按照50倍的市盈率计算,百斯特当初曾持有的49%股权,账面价格可达到150亿元,由当初出资区区3955万元,不到两年即以7.4269亿元转让,但若再坚持两年,3955万元的出资可获取150亿的账面财富。
  被指涉嫌财务做假 贱卖国资

  招股书显示,2007年10月31日郑煤机净资产是31577万元,而2006年9月30日该公司净资

  产只有8070万元,即在一年一个月时间,郑煤机实现净利润23507万元,平均单月实现净利1808万元,而公司2006年6-9月四个月净利润只有1694万元。据此,上述业内人士认为,郑煤机在改制时隐瞒巨额收益和隐瞒资产。

  针对这项指责,郑煤机董事会秘书鲍雪良称,高端支架是06年研制的,投放市场后替代了进口,因此获得了高利润。

  除此之外,该人士还分析认为,郑煤机在改制时存在隐瞒收益和虚增债务。

  招股书显示,郑煤机2008年度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4.8102亿元,其中包括债务重组收益1.3722亿元。该债务为1988年以前公司在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郑州市建设路支行的贷款及其形成的利息。

  2006年12月19日,负责处理工商银行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郑州办事处与郑煤机签定了《债权减让协议》。但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双方债务重组协议日是2006年12月19日,适值郑煤机刚刚改制完成不久,“这样的时间似有人为安排,怀疑这个协议日期有倒签之嫌,即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已豁免债务13722万元,在评估时理应扣除这笔债务,但管理层隐瞒不报导致评估时债务虚增,从而虚减评估净资产13722万元,如果这13722万元也计入国资,则改制时国资至少是17837万元,而职工出资3955万元,根据实际出资比例,改制后国资持有82%股权,职工只有18%股权,而不是49%股权。”该人士认为,郑煤机在人为降低百斯特取得49%股权的成本。

  针对这项指责,郑煤机董事会秘书鲍雪良称,2005年即已开始与中国工商银行商定《债权减让协议》,具体签订时间已记不清楚,《债权减让协议》执行后才处理完债务13722万元。

  一家净资产44958万元、年净盈利2亿元的郑煤机,2006年职工入股时评估值竟然只剩下4115万元,职工以区区的3955万元入资竟然持有改制后49%股权,就是这3955万元出资,招股书也有说明资金来源,上述人士指出,“该公司改制费用高达7074万元,职工出资款怀疑就是从这7074万元中支出,即职工不花一分就拿下郑煤机49%股权。郑煤机改制事实也证明造成严重的国资流失,因为不到两年转让就获17.8倍收益,郑煤机职工以改制名义空手套白狼套了7.4269亿元收益。但招股说明书也没有明确说明这7.4269亿元股权转让款资金具体流向,连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否缴纳了也没有说明。”

  上述业内人士还怀疑郑煤机2006年通过定向吸收员工增资入股行为是公司普通的增资扩股行为,与改制无关,因为郑煤机早在2002年就已经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由国有独资公司变为国有控股公司,既不涉及企业制度改变(仍是有限责任公司),又不涉企业性质发生改变(仍是国有企业),职工的国企身份也没有改变,故郑煤机2006年吸收员工入股行为根本就不是改制。如果不是改制,则不可以计提高达7074万元的改制费用,更不可以减资。

  突击上市 用会计手段“偷”时间

  2008年6月8日,从员工持股公司百斯特手中取得郑煤机49%股权的12家企业及26个自然人,“对于上市套现,已经等不急了。”上述业内人士认为,郑煤机2006年改制时不是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而是根据评估值进行调账,根据《证券法》规定,企业要上市必须要过三年。“但这些PE(指上述12家投资机构)显然等不急了,2008年入股2009年就想上市,为了克服连续运营三年的障碍,不知出于何故,郑煤机竟然将2006年评估调账还原,如此,郑煤机就不需再等三年。但是国企改制根据评估值入账是法定的,郑煤机最后又将还原的评估调账再次还原。由于现在已是2010年,距2006年已完整过了三年会计年度,故不需要对评估调账还原。”

  对此,郑煤机董事会秘书鲍雪良称,评估调账冲回的做法有点误差,不太合适,属于会计差错,因此2009年又将其还原,符合当初的改制方案。

  提出质疑的专业人士认为,郑煤机在明知2006年的报表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下,为了能够抢时间,硬是通过履行国资审批程序将原评估调账冲回(其实也不符合会计准则),来抢时间报材料,在2009年年度后,由于07-09年三年的业绩可以连续计算,又恢复06年改制的评估增值。

  这样的账目反复,该人士认为,此举不但没有受到证监会处罚,反而导致郑煤机提前上会(上市)成既成事实。按正常,郑煤机要等2009年报出来之后才能申报,估计要到2010年底甚至2011年才能上会(上市),明天就能上会,显然大大推进了上市时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