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有什么理由丑化过去呢?

火烧 2010-04-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指出不应以片面现象否定历史。强调计划经济时代虽有不足,但生活压力小,人际关系单纯。同时反思当前社会问题,如幼儿园费用高昂、住房压力等,呼吁社会反思与改善。
湖南台的一个节目反映,浙江的一家砖瓦厂的工人多为双职工,有许多家庭都有小孩子。由于平时工作很忙,一般要从上午七点到下午六点,而且没有足够的钱把孩子们送到幼儿园,怕孩子出危险,工人们都把孩子用布带子拴起来,或在门口,或在床边,从一岁多到五岁的都是这样。
    记者们看不下去了,拍了下来,并放在了电视上播出,相关的组织也找到了厂长,厂长在镜头前保证,尽快要想办法解决工人孩子们的问题。
    这让我想起我母亲说过,我小的时候三岁之前也是这样被拴着的,当然那时母亲中午还有时间回家做饭、睡个午觉,下午下班也很早,一般四点左右就可以回家了。过了三岁,我就被送到厂里专门的幼儿园里。
    对比一下,现在有许多人说过去苦啊,过去计划经济不好,但相同的景象为什么同样会存在呢?而且现在比过去更为恶化,那时幼儿园收费非常低,人们工资不高,但负担孩子的托费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呢?拿北京为例,便宜的要一个月五百,我儿子一个月托费为二千,贵的就更不必说了,要多高有多高。
    我还听母亲说过,那时的住房是厂里提供的宿舍,虽然不大,但一个月只用一块钱租金。唯一不便的是吃的东西不够丰富,最多的就是“棒子面”,供给制,有一些东西有钱也买不到。不过,多数人家都很快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单纯,邻里互相帮助的现象很普遍。大概是因为穷吧,人人家里的防盗系统很薄弱,铁栅栏没有必要安,防盗门还没有面世。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看电视,我们大院里最先买20寸电视机的人家里,每到晚饭后就人头攒动,夏天摆在院子当中,孩子们拿小板凳坐在前面,大人们则围在四周,一齐看“姿三四郎”……真的很让人怀念。
那时几乎很少听到有人得癌症,不象现在这样普遍,已经归入“慢性病”的范畴,不再被当作绝症。
    按照科技发展的进程倒推回去,我想现在我们生活的改变大部分是科技进步带来的,而根本不是所谓“制度的优越性”带来的。如果社会提倡的是崇尚正义、崇尚自然、崇尚和谐,否定拜金主义,否定假丑恶,房子足够便宜,人人都有自己住的地方,我们的生活绝不会有现在这么大的压力,有许多社会的和政治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或者根本不会出现。
    我们骂日本,但我的一个朋友回来说起来一个事实。日本比较偏远的地方,一般会有一种蔬菜水果店,是自助形式的,人们按照需要把货物装好,称了分量之后,会按照上面的标价把钱自觉地放在钱箱里,当然,也有人不自觉直接拿走的,不过这种店始终没有因为“资不抵债”而关闭,这种现象用制度为理由更加无法解释得清楚。
    所以,用点的现象来否定甚至丑化过去是不可取的。
    当前的中国,需要反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