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超女”现象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火烧 2007-02-12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探讨超女现象如何影响青少年心理成长环境、娱乐观念和价值观,分析其在信息时代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多方面作用,强调其现实意义与社会影响。

“超女”现象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人民网

  信息时代的社会环境不再闭塞,快捷的信息传递影响着整个社会环境和社会观念的变化。从电视到网络、报纸杂志,不同的媒体各有所长,其中电视的娱乐与教化功能尤为彰显。大众传媒的作用超越了学校和家庭,直接影响青少年对社会的认识和人格塑造。"超女"现象作为社会环境、青少年成长环境中的一种正在发生的重要现象,与青少年有直接联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将有多方面的直接影响。

1.“超女”现象影响青少年的心理成长环境

  影响青少年发展的因素,不外有四;一是遗传;二是环境;三是教育(特殊环境);四是青少年本身的主观能动性,一定意义上讲,环境决定着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又影响着行为取向。"超女"现象的产生是现时期青少年心理需求的一种表达,并反作用于环境,对青少年形成直接影响。"苟不教,性乃迁"是我国古时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环境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认识。青少年的生理发育过程,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过程。对社会的认知通常决定一生的心理状态,因而青少年的成长阶段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

  今天的大众传媒已渗透进青少年生活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信息时代全新的社会环境,因而对青少年的认知能力、道德情操和审美水平产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关乎到青少年的未来,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文化的未来继承和发展形态。传播学家城庇·波特说道:"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唯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这是"超级女声"仅作为电视娱乐节目却对青少年产生多种影响的根本原因和理论依据。因此,"超女"现象作为新的社会环境组成与青少年成长心理有着密切关系,研究"超女"现象对解读青少年心理具有现实意义。

2.“超女”现象影响青少年的娱乐观念

  "超级女声"作为"娱乐无界限"的先锋,给电视娱乐界甚至整个社会带来了冲击和触动。它的成功可能会影响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方向,直接影响电视制作环境和青少年的娱乐观念。它唤醒了青少年与成人平等娱乐的心声,也体现了普通民众的平等性。"娱乐无界限"的节目精神在多种新鲜的娱乐形式中和青少年的参与过程中得到强化。成人娱乐一直是青少年禁区,界限的打破,原生态在镜头前的展示,都会使青少年对娱乐环境产生新的认识体会,同时产生新的娱乐需求,形成新的娱乐观念。

3.“超女”现象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念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已不再是青少年的唯一价值目标。"条条大路通罗马,行行都能出状元"正是"超级女声"的价值观念。以人人都能唱出的歌声为选拔内容,比以学习成绩为内容的比赛更为有趣,更能激发参与热情。因而,"超级女声"成为青少年心中实现价值的另一种方式。而"超级女声"作为大众娱乐节目,在青少年群体中获得成功,正是基于青少年的价值需求。"超级女声"中极具趣味的比赛现象是:台上进行的是选手之间的竞争,台下的青少年观众则以拉票的方式进行另外一种较量。台上台下都是希望通过努力而从中得到生命价值的自我肯定或是他人认可。选手获胜,支持者可以从他身上发现、找出多处与自己相似之处,来满足"自己同样优秀"的优胜者心理。极具"使命感"的支持者则是通过不遗余力地为喜欢的选手拉票,甚至进行各种有组织的宣传和游说来表明自身能力。同时,通过对群体的寻找,青少年对个人的价值取向有了进一步认识。

  "超级女声"使青少年获得价值体现的同时,把自身的价值观传递给青少年,作用于青少年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将通过心理问题,行为问题表现出来。有一些问题潜伏期长,短时间难以发现,有一些则会直接显现。比如,传统的电视娱乐节目,以选手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为评比的重要标准,并把青少年与成人划归两个部分。"超级女声"则强调忽略参赛者的知识素养和对生活的理解能力;漠视年龄心理差异,强调平民参与,平等参与;推崇和树立平民偶像、明星梦想,无限放大选手的成功几率;大胆改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知识改变命运"的传统价值观。这些都通过电视传媒影响或改变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像某女孩因为要参加"超级女声"不满意自己的形象,强迫减肥患上厌食症而死的特例就是青少年价值观受到影响后产生严重扭曲,带来的严峻后果。"超女迷"们为追捧选手,不惜包机到现场助威,而这种情况是另一些家庭条件差的"超女迷"产生心理不安,加重并夸大金钱作用,有可能使青少年群体内的拜金主义更加严重。而节目强调的"只有努力才能成功"、"坦然面对挫折"等具有时代精神的价值取向,则会对青少年未来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4.“超女”现象影响青少年的审美观念

  任一时代中的某一群体都需要并希望确认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因而每个时代都会有"潮流"和"现象"的出现。青少年一方面是盲从,一方面渴求与众不同。表现为追求时尚、标新立异等个性化行为。"超级女声"把青少年追求个性化心理通过选手的"个性行为"表达出来,通过迎合青少年追求新鲜事物的心理需要,而引发青少年共鸣。"个性行为"通常表现为"出位",一般是审美的出位。审美的出位行为在赢得群体确认后,往往会形成一种风气和时尚。"超级女声"选手通过出位表现个性行为的审美取向,通过电视的信息传递影响和改变青少年群体的审美取向,并使这种审美迅速上升为青少年的审美潮流,包括衣着,性格,甚至语言等多方面。

  "超级女声"从电视延伸至网络,出现了很多新奇有趣,富于想象和创造力的词汇。如,"玉米"、"凉粉"、"荔枝"、"盒饭"、"笔迷"等分别代表着不同选手的支持者建立起来的选手支持团队。这些个性化的"出位"语言极具"超级女声"特征,满足了青少年个性表达的需要,吸引了更多青少年的注意和参与,这是青少年语言审美取向发生的小变化。

  另一种影响来自榜样的审美取向。青少年会在不同阶段,不同年龄为自己树立"偶像"或"榜样",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引导。偶像和榜样的引导作用远远超出了学校和家庭教育。"超级女声"节目中两位选手中性化的舞台形象的塑造,也是具有行为个性化的"审美出位"。随着选手博得青少年喜爱,她们的中性装扮也影响了青少年的传统审美观。某报记者调查,在长春街头出现的约80位"超女迷"中,八成是女生,男生占了两成。其中,50%的女生穿着都比较中性,猛地一看很难分辨出是男孩还是女孩。大部分学生的头发的造型和颜色都经过精心的打理,其中一些完全是模仿周笔畅和李宇春的发型。模仿选手的嗓音唱歌,模仿选手神态和其服饰等都是审美观受到的影响后的行为表现。

  心理年龄错位更直接地影响了青少年的审美观。"超级女声"在"海选"过程中,一些青少年以着装怪异,浓厚的脂粉,前卫、夸张的服饰,作为吸引评委的筹码。参赛时演唱的歌曲多为流行歌曲、英文歌曲、网络歌曲、甚至是酒吧低俗歌曲,举手投足中的"成人化"倾向十分明显。虽然与年龄并不相符,也并非青少年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状态,但青少年却认为这是一种与成人公平竞争所必须表现的成熟。这样的审美误区源于"超级女声"缺乏对青少年的心理保护。评委的评选标准也左右着青少年的审美。除这些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审美观实际还受到了一些隐性影响。这些影响将渗透甚至"跟随"青少年的生活,为青少年的未来成长起到正面或负面的作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