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聪明之笑,不知蚂蚁是如何撼动大树的
自作聪明之笑,不知蚂蚁是如何撼动大树的
前言:刚才在网上看到《点评毛润之诗词中的俗句、错句、病句 》,不由心中怒起,以反击这帮小人之焰。
你称“如果换成老夫,则作‘山舞银蛇,原驰玉象’,格调、意境都比原句高出许多。概作者自幼可见到银,蜡更是常见,但玉却非乡下人寻常可见,所以作者以蜡配银,终显不伦不类。老夫以玉象配银蛇,则雅意立出。出身不一样,修养自然就不一样。”真是如此么?从你的语境与逻辑都是可笑的。主席用蜡简直妙不可言。首先是指天工妙化,这里的蜡有动词的意思,还有冬日季节的冰冷意思,湖南就有河水浇蜡烛的说法。以“蜡更是常见,但玉却非乡下人寻常可见”更显知识与逻辑的可笑。常见的东西就俗,不常见的东西就雅?如果是这样,你就应当天天读诗经之类的,不要吃饭了,因为你很雅。下雪在北方很常见,不论是乡下人还是城里人,这都是常见的事,如何非要用玉来表示呢?说明你的雅调并不高,如果什么东西都用玉来表示,才是真正的俗了,因为你的表达能力已经枯竭了。
你称:“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前后句意思基本重复,可见作者文化层次较低,意境不够开阔,思维无法拓展开来,写完前句后想不起词来进一步描绘其它景色,只好对同一景色再重复啰嗦一遍。”可惜这回你连你的“换作”都没有示出。“万山”是广阔的镜头,“层林”则是近景,这是写景的镜头转换,如何叫“意思基本重复”呢?如果似你这般呆板,电影都不需要了,看连环画就行了。
你称“李白诗云‘明月出天山’,以动喻静,意境绝佳。作者学历不高,缺少艺术修养,以直白手法进行平辅直述‘高峡出平湖’,远逊李白矣。若‘平湖出高峡’则更显气魄。”同样也显得你的可笑。李白的诗确实意境不错,但毛的词同样是大手笔。李白是写景,毛也是写景,李是写现景,毛是写将来的景,若论想象力,毛则高一些。若说高峡出平湖就是直白手法进行平辅直述而你的‘平湖出高峡’则更显气魄实则是自夸无羞之极矣。艺术夸张是可以的,但不能脱离祖宗,平湖再大也还是在高峡之中,如果是平湖出高峡,这些高峡岂不是岛了?是这样的景么?你笑掉大牙了,峡变成了岛,你的想象力实在太丰富了。
你称“‘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此句搞笑,非作者岿然不动,而是根本动不了。把被动形势描绘为主动形势,实为精神胜利法也。”,同样显示你的无知。这里的“岿然不动”是指战争形势,如果象你这般理解,还打什么游击战,完全是阵地战了,说明你什么都不懂。你也不好好地将诗词读下去,“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这是事实还是“精神胜利法”?就是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事到如今,你却颠倒黑白,足见你的学历与你的知识你的人品都是这样地不值一提。
你口口声声称人家“学历不高,缺少艺术修养”,没见你有超过毛泽东的大作,评论起来都是这样地丢人现眼,世间似你这般不知羞耻的人不多矣。
你们这帮人就会通过贬伟人来显示自己的能耐,揭穿了,你们不过是井底之蛙,自不量力。
附:
点评毛润之诗词中的俗句、错句、病句
作者: 九州欢乐 2011-09-12 05:55:11 发表于:博客中国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点评:可看出作者文学修养一般,眼界较低,如果换成老夫,则作“山舞银蛇,原驰玉象”,格调、意境都比原句高出许多。概作者自幼可见到银,蜡更是常见,但玉却非乡下人寻常可见,所以作者以蜡配银,终显不伦不类。老夫以玉象配银蛇,则雅意立出。出身不一样,修养自然就不一样。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前后句意思基本重复,可见作者文化层次较低,意境不够开阔,思维无法拓展开来,写完前句后想不起词来进一步描绘其它景色,只好对同一景色再重复啰嗦一遍。
3、“高峡出平湖”
李白诗云“明月出天山”,以动喻静,意境绝佳。作者学历不高,缺少艺术修养,以直白手法进行平辅直述“高峡出平湖”,远逊李白矣。若“平湖出高峡”则更显气魄。
4、“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此句搞笑,非作者岿然不动,而是根本动不了。把被动形势描绘为主动形势,实为精神胜利法也。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