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评《东风雨》:不要用你的小杯具去盛历史的大悲情
三评《东风雨》:
不要用你的小杯具去盛历史的大悲情
司马平邦
昨天,《北京青年报》影评人猛将兄发了篇《你要的太多,说不明白》(http://www.beijingww.com/1470/2010/04/15/[email protected])的影评,谈到电影《东风雨》在剧情上的两个巨大争议之处――其实,何止这两处,这部电影的可争议之处其实更多,或者这部电影能够出台本身就象征了那两个字:争议。
猛将兄的文章里置疑是:
一,《东风雨》的结尾,即“影片最后揭开谜底时,胶卷里记录的却是无关紧要的战略性情报,早先送出的东风雨情报也没有发挥任何作用,这意味着全片的所有努力都是无谓的牺牲。这种天意弄人感觉和对奋斗哲学的怀疑,应该是艺术片热衷的话题。如果一部商业片结尾时让之前的一切归零,那会使观众失去情绪的出口,他们的满腔同情不知寄予何人,满腔块垒不知如何浇灌”。
二,《东风雨》电影里的日本人,即一位潜伏在日本满洲铁路机关的中国共产党员中西正弘(三浦研一饰)在被日本情报机关特高科逮捕后于著名的巢鸭监狱说了一大段“大义凛然的话,听起来比许云峰和江姐的意志还要坚定,境界还要开阔。我不知道这样的安排是否有历史依据,反正他给我以巍乎高哉的突兀感。要么是我们以前接受的信息和观念太片面了,要么是编导对这位日本革命者太拔高了,二者必居其一”。
或者猛将兄看过本片后的质疑在现在的观众里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即导演柳云龙和导演杨健在大家毫无准备、也不跟大家招呼的情况下突然出手,扭住中国间谍与太平洋战争的关系这样一个巨大题材,却颠覆性地抛出一连串我们从来连听到都没听到、连想到都没想到的结论,能让猛将兄一下子都“猛”住的东西它到底有多“猛”?
早前读到过一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八一电影制片厂职业编剧郝在今先生创作的关于中共在1949年之前谍战秘情的调查报告体著作《中国秘密战》,其中128到131页专章《日本特务机关深处的“中共谍报团”》正好写到了与《东风雨》表现相近的内容,猛将兄或者其它观众如果对这部电影曝露的史实有怀疑,其实找到这本书看一看就行了。
或者,正如猛将兄自己在文章中说到的一样,“是我们以前接受的信息和观念太片面了”。
关于是当年的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地下情报人员最先拿到日本空袭珍珠港的战略情报,《东风雨》的作用只是为这个“政治传说”补上一种艺术表现,让这个“传说”越来越被还原成真,而关于片中那位日本籍中国共产党党员中西正弘的一段“大义凛然的话”,电影也是完全重叙了原型中正功先生的狱中自述。
当年日本的共产党组织其实对中国人来说并非完全陌生,绝大多数人上初中时就学过一篇日本共产党员小林多喜二的文章,当时幼稚的我亦心有不忿?难道小鬼子也有好人?就像现在猛将兄现在的心情,只是幼稚而已。
19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不久英国即曝光一系列苏联间谍案,一些政府高官和贵族居然是潜伏多年的苏联间谍,而且,经审,这些间谍的大部分人并不是为了金钱和美女倒向苏联的,而的确是为了信仰。
在东欧的1960年代,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法国和德国,许多青年成为狂热的毛主义追随者,法国电影《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巴黎》里就表现过法国青年当时的狂热,而足球皇帝贝尔鲍尔在自传里亦多次提到,他年轻时代曾经倾向于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种信仰,但在它成为信仰之前,它往往首先成为一种时尚,其实,100多年来的人类历史中,尤其是在共产主义政体没有成功的那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主义一直以信仰之外的另一种状态――时尚,存在于当时的年轻人群中,正像现在99%穿着格瓦拉头像T恤的年轻人,他们100%是为了让自己显得更时尚,此处详见荆轲先生的文章《“东风雨”折射日籍中共党员的伟大》(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e62b320100hlak.html)。
当时的中国人,有苏联共产党员,当时的日本,有中国共产党员,朝鲜的金日成将军当时亦在中国东北领导抗联部队,是地道的中共党员――曾几何时,共产主义的确是没有国界的。
中国的苏联共产党员能说得“大义凛然”,日本的中国共产党员说得也“大义凛然”自然没什么可怀疑的。
其实,在我看来,《东风雨》的立意本身已经模糊了中国、日本、苏联、美国、英国这样的国家界别,即它根本就没有以国别来区分人群和人性,而更关注于法西斯阵营和反法西斯阵营这两个极端对立的意识形态人群的智慧与力量的较量,也是在这样的较量中,当年中共和中国谍报人员抢先得到珍珠港事件战略情报的旷世奇功才被这部电影用影像证明更真实,那些为此牺牲的人们的牺牲也才更成其为伟大――因为,在真正的历史上,确实有一批这样的谍战精英得到了这份情报,并把它输送给了它应输送的对象,美国人,但又在真正的历史上,珍珠港事件也确确实实在美国总统和情报头子们得到情报后并没有被阻止爆发――这样离奇的以珍珠港几十艘美国战舰和几千名美国海军为祭品的战争爆发仪式,其中的奥秘,估计永远只能做《东风雨》一样的艺术表现而不会由美国政府这位受害人兼帮凶出面承认。
就像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许多来自美国内部人士判断是由乔治·布什政府亲自导演,并拿出了骇人的铁证,但你能指望现在的美国政府站出来说,我的上任政府曾经在纽约那个半岛上草菅人命杀人如麻?
何止是美国政府不能这么做呢?
在我看来,《东风雨》里第一次送出的情报对美国没有阻止珍珠港事件爆发是一种历史写实,而第二次,即几乎所有中国间谍都死光之后换得的胶卷情报仍然是无关紧要的那份“战略性情报”,这是既写实历史更是写意意义,电影里,那么多优秀的谍报人员,中共方面的安明(柳云龙饰)、两位日本中共党员、重庆中统特工寓公(曾江饰)及手下、欢颜(范冰冰饰)、还有英国军官、印度公主,他们的牺牲这么多年来一直被历史湮灭着,许云峰和江姐者,他们能被纪念已是死得幸运了,或者,创作者正是用这样一笔,替历史上那些被湮灭的人与事鸣一份不平和致一份哀悼吧。
否则,猛将兄,你看几十年来,除此之外,谁替他们鸣过不平和致过哀悼呢?
枉死,是种人性的悲剧。
大历史的小人物,枉死之人,又个个死得其所。
哀悼,是种人性的唤起,是为悲剧而唤起。
面对那些无法改变的大历史,我们这些小人物除了被唤起悲情又能怎样?
也许是,现在的我们没有机会生活于那个生命无足轻重若草芥的年代,所以,我们也体会不到信仰巍然伟大如泰山的崇高。
猛将兄说看了这部电影后会“失去情绪的出口,满腔同情不知寄予何人,满腔块垒不知如何浇灌”――我建议如果有这样体会的人,你就憋屈着吧,有时憋屈着会比释放出来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