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拍好《战俘奥运会》的一点设想——从一部美国电影说开来
(一)
近期,媒体报道姜文接受拍摄电影《战俘奥运会》,很是期待。
如何拍好这部电影?相信军迷尤其对研究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有心得的军迷会非常感兴趣,会提供各种建言建策。这里,也借着这个热潮聊聊自己的看法。
也许一开始,我的目光会暂时离开碧潼战俘营,先转向一部美国老电影——《满洲里候选人》。
这部电影讲什么的?讲麦卡锡白色恐怖时代美国统治者的妄想症。他们认为,从志愿军战俘营被释放的美军战俘都被某种高科技操控了大脑。平时挺正常的,但一旦接受某种信号,比如某种频率的哨声或者某种暗语,马上变成只会接受指令的杀人机器。为此CIA开始了对战俘的大规模甄别。
电影里充满着各种荒腔走板的场景和桥段,不一一细说了。要说的是真实历史,美军战俘寄回家的29000封信都被CIA、FBI先检查一遍,这些美国特务机构的结论是:
有75%的战俘不仅自己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朝战争,还要求家里人也反对这样的不义之战。
有50%的战俘同情中国和朝鲜,认同他们的保家卫国。
有20%的战俘被彻底洗脑,准备回美国后搞共产主义。
这个真实的历史,激发了美国统治精英的妄想症,臭名卓著的麦卡锡主义因此应运而生还混得风生水起,弄得美国人人自危生怕被染红。
插一句,麦卡锡的副手,是大名鼎鼎的尼克松。
恨乌及屋,因为战俘,加上其他一些原因,美国政府给参加朝鲜战争的那一代美国军人打上了一个政治标签——脆弱。因此,美国的朝鲜战争,没有美国队长式的美国英雄,只有被遗忘的战争。
(二)
回过头来看将要拍摄的《战俘奥运会》,显然电影的焦点不在这个特殊的奥运会,而在于志愿军充满正义的改造,激活了美军及联合国军战俘的人性,解放了他们的思想,让他们认识到华尔街才是他们的敌人。
这里面的秘诀是什么?不是什么高科技控制脑电波,而是尊重、爱护和启发。不知道看官可知,战俘营里也有诉苦会,有黑人揭发种族歧视,有穷人揭发资本家的剥削,有莫名其妙被推上战场的揭发美国征兵局的欺骗,等等。战俘在战俘营,最终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平等,这也是一种人性的解放。
当然,以上碧潼战俘营的核心内容,不影响电影艺术制作的趣味性。比如这次史无前例的奥运会,美军包揽了大部分冠军,拳击、田径、篮球等。但也有例外,如摔跤被土鸡战俘全部笑纳,因为规则就是土耳其式摔跤,而长跑冠军则一直是南朝鲜战俘的锦囊之物,次次大转进都被美军要求殿后,南朝鲜军练出了保命基本功。
总之,情节如何铺排,那是姜导的事,相信拍出《让子弹飞》的姜导不会让影迷失望。但务求各种紧凑的情节和诙谐后面,要突出真正意义的人性,来自解放了的中国人民送给战俘们的珍贵礼物。
(三)
美国对战争和自己武功的吹嘘,从来都是不遗余力无以复加的。
二战不用说了,哪怕是历史和现实中失败的一面,比如被英军火烧白宫,被鬼子袭击珍珠港,从越南狼狈撤军,以及现在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等,都作为题材,经过好莱坞鬼手天医的包装,无不展现美军正义及人性的一面。
唯独朝鲜战争,美帝刻意不提,尽量淡化。究其原因,不是美军战场上失败,美军也知道战场上胜败乃兵家常事,而是美国的国本因为战俘灵魂的蜕变被动摇了。
这是美国统治精英非常恐惧不可接受的。试想一下,一仗打下来,本来当炮灰的美军士兵突然开窍觉悟了,从思想上反对朝鲜战争,这仗和以后的仗还怎么打?
如果仅仅反战还好一点,美国的越战反战作品多了去,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反思还证明美国的自我纠错能力。问题是战俘不仅反战,还反对华尔街资本家老爷,还反对西方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这还得了!婶可忍叔不可忍,所以能够不提美国绝对不提,实在遮掩不了,要提,也是吹嘘拯救南朝鲜,或者置于冷战大框架下提。
碧潼战俘营,这是美国统治精英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深度恐惧。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