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从成都公交车起火看中国的公共交通问

火烧 2009-06-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成都公交车起火事件引发对超载和交通问题的讨论,分析公交效率低、城市规划不合理及房改对交通的影响,提出优化建议。

成都公交车起火,二十多人丧生,七十多人受伤。一部公交车里塞了近百人?真是不可思议,由此也引发了公交车超载的讨论。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坐公交车是出行的首选,公交车超载问题,几乎每个人都深有感触,尤其在炎热的夏天,公交车里闷罐子似的,各种各样的人散发出来的气味混合在一起,令人难以忍受。多花块把钱坐空调车吧,看看,问题又来了,一旦发生事故,空调车密封而坚实的玻璃成了人们夺命的囚笼。

   

现在买车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一个学院四十多个人,十几个人买了小车,还有几个近期内有购车计划。其实对于有限的城市道路来说,公共交通的运输效率是最大的,一辆公交车的运输效率至少相当于一辆轿车的十倍。城市里的轿车越多,道路越拥挤,车子跑得越慢,运输效率也越低。对于公交车来说,假如乘车的人数不变,正常行驶的情况下二十分钟跑一趟,交通拥挤的情况下一个小时跑一趟,那么在交通拥挤的情况下每车载客人数就应当等于正常情况下的三倍,不超载才怪。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期,会形成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人越多—道路越拥挤—车子开得越慢—运行效率越低—等车的人更多。尽管这些年来,各个城市都花了大量的资金来解决交通问题,但是,似乎效果都并不明显。为什么会这样?我看和城市的规划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很多城市专门分成了不同的区域,如工厂区、商业区、行政区、大学城、生活区等等。上班的时候,大家从生活区向工作区赶,这时候从生活区出发的车拥挤不堪,返回的车却空空荡荡;下班的时候,大家从工作区向生活区流动,往工作区的车又是空空荡荡;休息日,开往商业区的汽车客流量特别大,其他的车子载客量不足。不同日子、不同时段客流分布的不均匀,也是造成公共交通运输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各个区域功能区分得越是清细,交通问题越是严重。从目前来看,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这样的情况。

   

我没有买车,也不大坐公共汽车,因为我出去的次数很少,一周也就一两次,要出去的话就打个的,既快捷又安全,经济上也能承受,一年打的所花的钱比起买车后最基本的费用还是要少得多。我们生活在大学校园里,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小的世界,上班不过步行十几分钟的路程,生活上常用的东西在校园里也能买到,平时没有多少出去的必要。如果城市里每个居民都和我们一样,交通拥挤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可能有些朋友会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痛,我们单位有房子,可是大部分单位是没有房子的,职工只能购买商品房,也就不得不早上下午来回迁徙。可是,过去我们的每一个单位不是都有家属楼吗?如果给每一个企业、事业单位都就近配备一些用于建职工住宅的土地,城市的交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说起来,都是房改惹的祸,瞎折腾,劳民伤财啊!

   

另外,中国是一个能源缺乏的国家,汽车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不仅造成交通拥挤,一旦能源供应不足,很多车子只能趴窝。什么大力发展汽车行业,采用行政补贴的方法鼓励购买私家车等等,从长远来看都是不太明智的。中国的户籍制度,表面上限制了人口的自由流动,其实很有它的合理性,起码从交通方面来看是比较理想的,如果三十年前像今天一样允许人口自由流动,中国的交通不知道会是个什么样子,估计出门会寸步难行。如果不是采取什么先富政策,而是致力于消除地域之间、行业之间经济的差别,我想中国的交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其中也包括春运问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