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高考作文我来做

火烧 2009-06-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高考作文题目展开,结合全国卷I内容,分析高考作文写作技巧与命题趋势,分享备考经验,适合考生参考与学习。

一晃,高考已是十年旧梦,今日想来,依旧激动不已。高考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每个人都想凭借高考来迈开自己人生之路的第一步。“穷读书,富养猪”-----我常常慨叹一些俗语、谚语、俚语才真正是语言的精华,虽不知其具体的作者是谁。《诗经》即如是,老祖宗“不余欺也” !----曾经的首富丁磊养猪去了,猪肉价格下降也不改其初衷;穷人家的孩子仍希冀高考能改变其一生。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读得起书的越不读,越是读不起书的越想读。可是,穷人向上层流动的路径越来越窄了,即便考上大学,“毕业即失业”的现实也让他们恐惧不已。今年报考人数的锐减,教育部学生司副司长姜钢也证实了高考人数下降的报道,约为1020万名,比去年约减少30万,减幅3.8%。不过姜钢否认高考报名人数减少主要是因就业难造成的说法,他说这主要跟适龄人口减少有关。根据他提供的数据,去年我国应届高中毕业生为849万,今年则减少到834万,而到明年则要锐减到803万。

十年前的高考还是在7月,那时天气炎热,每个考生都是大汗淋漓,不知是热的,还是紧张急的,反正那时的高考更像高考。一场不同寻常的大战,天会突降大雨,雷声隆隆,那是进军的号角。巧的是,试考完了,天也晴了,明晃晃的太阳照耀着,一道彩虹斜挂在天上。雨水汇成了河流,兀自“哗哗”地流淌;考得不好的考生,泪水也化作了河流,在脸上流淌,在心里流淌,流淌多少天,流淌多少年……

人生代代无穷已,高考年年只相似。有人欢喜有人忧,一江春水向东流。今日语文考毕,作文已不是秘密,且看全国卷I语文作文题目:

                             

 

                  2009年高考全国卷I语文作文题目

之前曾闻孔庆东博士是高考命题小组成员,那他命的是哪套试卷呢,是这全国卷I吗?或言之,这全国卷I有他命的题吗?作文又是出自谁手?

看到这动物开运动会的故事,我笑了,这是我屡屡向学生提及的故事,这是当今应试教育的生动写照。不让小兔子去学长跑,不让小松鼠去学爬树,却不顾客观事实,不顾小兔子小松鼠的兴趣、爱好、特长,清一色的让它们去学游泳,这不是对天才的扼杀吗?“处江湖之远”的青蛙、仙鹤为之鸣不平,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呢!只听得“居庙堂之高”的培训班教练野鸭“呷呷”的声音:“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听听,多么理直气壮,多么伟大正确!似乎还懂得爱迪生的理论:“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惜乎,我们把后半句话给忽略了:“而这百分之一的灵感恰恰是最重要的!”

如今的教育是“只要成绩”的教育,口头上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实际上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不管你有什么样的兴趣,什么样的爱好、特长,进得了学校,首先要拿出成绩来。考试要成绩,晋级要成绩,奖金要成绩,著名学者钱理群在《有这样一位农村教师》一文中不无忧虑地指出:“我们的教育体制,我们的教育评价标准与机制出了问题:尽管各级教育官员在口头上天天喊素质教育,但实际奉行的却是应试教育,分数才是教育评价的唯一的硬指标,分,分,分,不仅是学生的命根,更是教育官员、教师的命根;由此而制订的各种竞争规则,诸如‘定期考核制’、‘末位淘汰制’等等,绝不是优胜劣汰,而是劣胜优汰,即所谓‘劣币驱逐良币’。这样的评价标准与机制不变,中国的教育是永远走不出应试教育的魔障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的著作中多次讲到两个故事:一个是造就科学家的父亲,一个是造就科学家的母亲。前者讲的是避雷针的发明者、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父亲。富兰克林说,他对科学的兴趣,就是小时候在父亲的工厂里玩耍中培养起来的。后者讲的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母亲。爱迪生进校只有三个月就被开除了,但他的母亲知道他不是坏孩子,允许他在家里随心所欲地做各种小实验。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听到这来两个故事,不知道感不感到汗颜,为什么学校里老师眼中的坏孩子到了家里父母的眼中就变成好孩子了呢?

神奇“菲鱼”的故事也许也能给我们以启示,尽管他后来有吸毒的传闻。在北京奥运会上,在水立方中,他创造了夺取8枚金牌、打破7项世界纪录、令世界瞩目的奇迹。但是,请不要忘记,他曾经是个“多动症”患儿,人总是坐不住,嘴老是停不下,干一会儿这个,马上又想别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是他当教师的母亲,发现儿子在游泳池里总是充满兴趣,于是她果断地把儿子交给了游泳教练,这才造就了一个奥运奇才的。

还有美国总统奥巴马,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人们现在只关注他们头上的耀眼的光环,却往往忽略了他们从小在家里得到的激励,尤其是母亲对他们兴趣爱好的小心呵护。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 加德纳(Howard Gardner) 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根据其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要培育适合他们成长的土壤,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发挥他们的特长。不要让动物的运动会开在人类社会上,不要让小兔子、小松鼠的悲剧在人间重演。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