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随想之“欲动天下,当动其心”
前段时间,笔者不自量力,先后用了九篇文章(有一篇未能发表)说了说自己对文革的看法,近一段时间,笔者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对于文革又有了新的认识,在这里算是对前九篇文章的续吧。
通过学习,回头看我前九篇文字,不免过于简略而幼稚。越是研究文革,就越佩服毛主席的伟大,越是研究文革,就越感到任重道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主席曾说:新中国就像一张白纸,他要在上面规划出最美丽图画。
在我眼中,毛主席是一位悲天悯人的一代伟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又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信仰者;他还是一位天纵奇才,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
他凝聚了中国人全部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先知”式的人物,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奇峰。
而他一手发动并导演的文化大革命,是毛主席思想中最珍贵的结晶,是他的文化中最辉煌的篇章,是他的一生中最悲壮、耀眼的时刻,是留给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最珍贵的财富。
文革的发动是毛主席号召的,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文化大革命。
将毛主席发动文革的原因定义为“权力斗争”和“搞倒刘少奇”显然是幼稚而肤浅的,对于毛主席发动文革的原因早就已经有很多人进行了论证和阐述:一、国际修正主义上台,要反帝防修,所以发动文革;二、国内个别势力攻击社会主义,攻击共产党(邓小平也认为当时确实有一部分人是仇视社会主义的),要打击右派所以发动文革;三、党内包括中央存在走资派,毛主席说“这是最危险的”,要揪出走资派,所以要发动文革;四、培养革命接班人,保证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所以要发动文革。
对于这些大家都已经阐述过的观点就不再赘言,我作为一个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八零后”,谈谈我对毛主席发动文革的认识。
很不幸,我无缘生在毛主席的时代,自然无法见到他老人家,但即使如此,我们仍然能从他的字里行间,他的种种轶事中,尽可能地与一代伟人产生共鸣。
追溯文革的产生根源,就要寻找毛主席的思想根源,寻找毛主席的思想根源,就不能照本宣科,墨守陈规。
毫无疑问,毛主席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者,然而,他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不可避免的受到中华文化思想的洗涤,而我始终认为:这种文化思想才是毛主席力量的源泉。
因为毛主席是近代唯一一个完全读懂了中国的中国人,他已经完全掌握了中国思想文化的精髓(当然,这不属于本文的讨论范围)。
毛主席早年就志向宏远,在离开家乡外出求学时曾效仿日本学者作了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主席早年所学亦是“四书五经”之类,拜的是“石观音”。伴随着他走出韶山,尤其是接受了“五四运动”洗礼以后,对于孔学的态度,乃至于对部分中华文化的态度有了一个大转变,此时的毛主席对于世界和社会的认识视野更加开阔,马克思主义更是让他接受了一次彻底的思想洗礼,他自己说“从那时起他就是一个坚定不移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且终生不变”,对于毛主席的信仰我没有丝毫怀疑,只不过,我始终认为:此时的毛主席其实已经将千年沉淀的中华文明的精髓掌握并成为了成就一番事业的源动力!
毛主席曾在《贯通大本大源》中这样表述这种力量:“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大源……
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
今吾以大本大源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享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乎?”
毛主席此时所说的“大本大源”“宇宙之真理”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毛主席所说“独服曾文正公”之真理,有人认为是孔孟之道的真理,有人认为是宗教家(耶稣、默罕默德、释迦牟尼)的真理,这几种观点也都是出自24岁的毛主席所作《贯通大本大源》一文,而实际上,毛主席其实已经将他所悟的“大本大源”在此文中进行了论述,他所悟的“大本大源”“宇宙真理”其实就是“慈悲心”,他说:“若以慈悲为心,则此小人者,吾同胞也,吾宇宙之一体也”,又说:“大同者,吾人之鹄也。立德、立功、立言以尽力于斯世者,吾人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也”。
观毛主席一生所言所行,皆是大慈大悲,而也正是这份悲天悯人的慈悲心成就了他的一生伟业,正如佛祖所言:我欲度众生,却被众生度了。
一个人一生的行为规范,思想指南就是形成于他的青年时期,毛主席早年对于“真理”的认识其实影响了他的一生,直到他的晚年。我认为:毛主席发动文革的思想基础正是源自于此时,源自于他对“大本大源”的认识,源自于他济世救人的大慈大悲。
毛主席如何证得大本大源我不知道,我想或许是他“自省”的原因,让他找到了人类最伟大的力量:“心灵”。
评价一个唯物论者用“心灵”的力量,好像缺少了几分敬意,但实际上,自然科学发展到今天,我用心灵的力量来评价一位唯物论者,其实是对这位唯物论者最崇高的致敬,因为他实际超越了唯物与唯心,达到了宇宙真理“无我唯心”的境界,这个道理很深,很不容易明白,对于这个道理讲的最明白的是佛教,佛教中最慈悲的是观世音菩萨,个中三昧以后有机会与大家可以交流,我也打算专文论述这个问题,此处不再展开。
再说一句题外话,毛主席在对袁世凯、孙中山、康有为三个近代最著名的人物进行点评时说:“今之论人者,称袁世凯、孙文、康有为而叁。孙、袁吾不论,独康似略有本源矣。然细观之,其本源究不能指其实在何处,徒为毕言炫听,并无一干竖立、枝叶扶疏之妙”,这里毛主席对于康有为“其本源究不能指其实在何处,徒为毕言炫听,并无一干竖立、枝叶扶疏之妙”的判断可谓洞如观火,康有为早年在广东悟道,一日他忽感一股奇异的力量灌顶而入,感到身心荡漾,于是认为已经悟道,而且觉得自己就是传说中那个救世主,于是他自称“圣人”,并一意实施变法,就是源自于他对于自己的“救世主”的信心(注三),然而很不幸,按照禅修的经验来看,康有为所悟仅为一种禅修状态,绝非“大本大源”,他误认为自己悟到真理,其实已经颇有走火入魔之疑(见《大佛顶首楞严经》)所以这就导致他后来泛舟北冰洋,不知所踪的悲剧。
青年时代的毛主席就已经具备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他不断“自省”,并在现实中不断磨练自己的体魄和意志,他其实做到了一个儒生的最高境界“内圣外王”,他实际上应该成为超越诸葛亮的千百年来文人的典范,也正是因为他悟到了真正的真理,所以他才能以布衣荡平四海,以儒生战无不胜,以读书人而制服骄兵悍将。
长征时毛主席曾对他的警卫员说:我死后你就把我烧了,把我的灰撒到江河里,你就对鱼儿说,鱼啊,鱼啊,毛润之生前吃了很多鱼,现在你们来吃他吧。
解放后,毛主席坐火车视察,途径一片玉米地,在隔着车窗看到一个妇女在偷玉米,毛主席竟然对身边的秘书做出了噤声的手势,好像怕惊到那个女人,然后毛主席他老人家哭了:老百姓还很穷,否则他一个女人就不会去偷玉米
不错,列宁说过:拿道德品质衡量一个政治领袖是荒谬的。
我们并没有要用毛主席的道德品质衡量他,道德水平与政治水平不但不能划等号,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据说张春桥好喝茅台酒,他自己又买不起,于是就等国宴结束后把每个瓶子中剩的茅台酒倒在一起回家喝,然而他的锒铛入狱与此并无关系,道德品质与政治能力的关系往往如此。
我们只是通过毛主席的心路历程来尽可能了解一代伟人,并找到他发动的文革的思想基础。
思想的发展决定了人的行动,毛主席的人生轨迹论证了我们的判断,他认为中国人“沉疴积弊”,不革命无以唤醒国人,“五四运动”以后,尤其是2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毛主席终于开始用他的大本大源“动天下人心”。
毛主席的大本大源,他的慈悲心,直接决定了他以后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理念,我们总说毛主席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唯物论者,是马克思主义者”,无可否认,毛主席确实是,但毛主席总是有他的过人之处,我党友人曾说:共产党人人才济济,然而毛泽东却是毫无疑问的最杰出者。这个最杰出者恐怕不单单是马列主义学得最好吧?论马列理论,王明是正儿八经的经院派人物,可最后还是败下阵来,所以,我总觉得毛主席的出类拔萃既是他的天纵奇才,也是因为他的后天学习,而再联系他青年时期对于真理的证悟,就不难看出毛主席之所以能够技压众人不单单是因为他的政治水平和驭人之术,他掌握了“大本大源”,他具备慈悲之心才是根本原因。
正如他自己所说:“当今之世,宜有大气量人……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此如大纛一张,万夫走集;雷电一震,阴曀皆开,则沛乎不可御矣”!
从毛主席一生所为不难看出,当真是“大纛一张,万夫走集;雷电一震,阴曀皆开”,“沛乎不可御”。
由“大本大源”引申出来一系列的思想:毛主席认为“人是可以改造的”,并认为从根本上改造中国必须是改变中国人的“人心”,所有的制度、教育、技术都是“枝叶”,只有从道德思想上改变了中国人,中国才能实现最终的富强。这个观点在他的《贯通大本大源》一文中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这应该是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深层次原因:从精神思想上改造中国人。
《 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开篇就是:“当前开展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此处明确指出了革命的目的,就是改造人的灵魂。
毛主席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其实是具有某种宗教家的含义,古往今来人类历史上,只有宗教家才关心人的“心灵”,哲学只关系思想,政治家只关心得失,军事家只关心力量,毛主席作为一个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竟然关心人类的心灵到如此地步,而且付诸实践,让十亿众生受此洗礼,当真是千古罕见!
袁剑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文革是文革受害者描述的文革”。文革时期西方世界对文革的反应很能说明问题,如果说文革受害者眼中的文革是“动乱、倒退,崩溃的边缘”,那么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眼中的文革其实是无忧无虑、斗志昂扬和浩然正气!
毛主席曾这样说中国人民,原话记不清了,大意是:我们所做的仅仅是将包裹在原子上的壳去掉了, 这个原子爆发出的能量是无穷的。
毛主席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热爱是众所周知的,而我认为,这份真挚的爱也是源自于他的“大本大源”,他的慈悲心肠。他说:“富贵者最愚蠢,贫贱者最高贵”,又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唯一动力”,他的这些论断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与他所悟“大本大源”相契合的,也是经过无数实践检验的。
毛主席喜读历史,线装本二十四史从不离身,他在对唐代青年诗人王勃评论时写道:“青年人比老年人强,贫人、贱人、被人看不起的人、地位低下的人,大部分发明创造,占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他们干的。百分之三十的中老年而有干劲的,也有发明创造。这种三七开的比例,为何如此,值得大家深深地想一想。结论就是他们贫贱低微,生力旺盛,迷信较少、顾虑少,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说敢干。”
这就是毛主席发动文革思想基础之一,在《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中第三条就是“‘敢’字当头,放手发动群众”。
而毛主席对于人民群众无限的信任和热爱,恰恰也是来自于他的“大本大源”。当然,毛主席的慈悲绝不是不分善恶的妇人之仁,不是和稀泥、糊里糊涂、甚至道貌岸然的假慈悲,而是明辨大是大非,爱憎分明的真慈悲。
对于心灵的重视,使毛主席做出这样的判断:“人是可以改造”,我想也是源自于早年他“小人累君子”,“君子救小人”的体悟,也是他的慈悲之心,这也是为什么,毛主席一生很少杀人,而是以思想教育为主,即使杀了刘青山、张子善也是为了“救千千万万个像他们这样的人”。但实际上改造一个人其实很难很难,唯物论者认为:劳动是改造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时,毛主席认为他的儿子身上有从苏联带回来的习气,需要去掉,于是把毛岸英送到了延安的农村去劳动。劳动能不能从根本上改造一个人?这一点另有专文论述,这里不再展开,这里只是想证明:毛主席不搞蒋介石的特务统治,反而比蒋介石更能招揽天下人才,其力量正是来自于他用慈悲心动天下人心。
可以说,毛主席发动的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纲领或是说规划,无论是《五一六通知》还是《中共中央关于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或其他的文件,都没有明确的告诉我们毛主席的最终目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追随毛主席一生的人也不理解毛主席的意图。
但实际上,如果我们懂得毛主席他老人家良苦用心我们或许就会明白文革的目的:既是改造全体中国人的心灵,又是要全体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改造中国。
只不过,要改造成什么,怎么改造,毛主席只是一个发动者,他没有明确的告诉我们,他作为一个马列信徒,一个唯物主义者,喊出的口号自然是“培养革命的接班人”,革命的形式也就不可能超越阶级斗争的范畴(因为按照马克思主,阶级斗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毛主席说:“修正主义就在党内,就在中央”,似乎“修正主义、走资派、右派汉奸”就是全部他要革命的对象,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始终固执的认为:毛主席发动文革有超越唯物的因素。
毛主席曾说:“我们在经济上消灭了阶级,但在思想上仍有阶级”。虽然这就他的这个话历来被反文革的唯物论者所诟病,认为“没有可操作性”,但联系毛主席的“大本大源”,你就不难明白,毛主席发动文革是要完成他人生追求的最后飞跃,实现中国国民的全面觉醒,为世界树立楷模!
就是这个“没有可操作性”,毛主席不但操作了,而 且是轰轰烈烈的开展了,这就是本文一直追寻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我总感觉毛主席是希望后来人,尤其是青年人都能够和他一样掌握心灵的力量,具备大慈大悲,大智大勇,他要建立一个:“才能服务于社会,社会制衡才能”的世界。所谓“六亿神州尽舜尧”。
但怎么建立一个这样的社会?没人知道!
过去有苏联的经验可以借鉴,结果1953年斯大林逝世,苏联“变修”了,毛主席只有带领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己探索。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逐步暴露,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在哪?毛主席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伟人,面对这样一个难题,也很难一下子给出一个圆满的答案。
《五七指示》或许是毛主席的一个大体设想:全国范围内有无数个小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而形成一个大的共产主义社会。工农兵皆可想通,快速提高全民素质,缩小差距,实现平等。
对于毛主席的这个《指示》,我一开始也不理解,按照我们今天的经验:专业是需要长时间学习和实践才能精通的,哪有时间去学这么多?
但联系毛泽东思想的影响,我明白了:这种伟大的实践只能存在于毛泽东思想照耀之下的社会,因为那个时候的人相互帮助,彼此敬爱,当每个人都无私的把各自的心得和绝活教给他人的时候,这个社会的成员的差距是有可能缩小的。
机械的割裂时代,片面的思考问题,不深入学习是读不懂毛主席和那个时代的。
或许毛主席的实验并不完美,或许你认为他的追求真的是空想,或许他在实践过程中确实犯了一些平均主义的错误,斯大林也说“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但这对于那些反对毛主席的人又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呢?你能为我们指出这个世界的出路吗?
文化大革命是毛主席一生思想的精华,是指给人类的一个出路,释迦牟尼为了万世佛法舍弃了转轮王位,遭受了灭族之灾,毛主席的大多数亲人和他自己,为了中国人民的独立自由付出了粉身碎骨、遭受诽谤的代价,毛主席的这面旗帜我们如果不能接过来,中国,就没有希望了。
林彪背叛毛主席以后,毛主席数次大病,风烛残年的一代伟人仍然不屈不挠,然而,这时候的毛主席或许真的感到了几分疲倦。晚年的他常诵《枯树赋》,并让人找来很多与天道、宇宙有关的古籍参阅。毛主席是超凡脱俗的伟人,但他毕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也我们一样有七情六欲,有儿女情长,或许毛主席在晚年如同中国大多数老人一样偶尔会想到天外的世界,又或者在他弥留之际看到了他的慈母和他幼年时候常拜的观音石……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大悲故,取斯弊恶不净土耳!是故吾以本愿,处此不净秽恶世界,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悲华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静坐时,忽见天地万物皆我一体,大放光明,自以为圣人,则欣喜而笑。忽思苍生困苦,则闷然而哭…… 既念民生艰难,天予我聪明才力拯救之,乃哀物悼世,以经营天下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