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回乡
中秋回乡
新兵
中秋时分,毛毛细雨。过节了,都要回去看看住在农村老家的父母。
因为今天坐车串亲的人多,上去公交没有座位,好在不是太远,站着也能坚持。
汽车行驶在县城去家里的道路上,刚驶出不远,就碰到修路堵车。这条路不知道走多少次了,好像很顺的时候不多,老是在修路,总也不能修好。
汽车驶出不远,向南拐去。车窗向外望去,曾经清澈见底、鱼儿遨游的运河几乎变成了臭水沟,上面漂满绿色的浮萍草,几只鸭子在上面漫无目的的游着。汽车走走停停,乘客不断上上下下。不知过了几站,位置空出了,我和儿子各自找个座位坐下。
不一会,汽车到了我们下车的地方。我们下车一路走去, 离家还有一公里,需要步行。向路两傍看去,芝麻收了一部分,玉米还没有掰,豆子还没有收割,因为雨水偏多的缘故,今年秋收较晚,各种秋粮的产量也不如往年。
走到村口了,几个老人在门口无聊地坐着,顺便打了招呼。又走了一段路便到家了,父母看到儿子孙子到家,自然高兴。
每次回家总感觉现在的农村,比之儿时记忆中的农村,少了点东西。少了人欢马叫的集体劳动场面,少了到处撒野的孩子,年轻人都去大城里打工,妇女们都到县城陪读,村里都剩下老人,如此整个村子便少了不少生气。还少了可以钓鱼的坑,村里过去可以洗衣服、养鱼的坑变成了干坑、臭水坑、垃圾坑,村民们就生活在垃圾坑周围。比起二十或三十年前,变化最大的就是房子了,几乎每个家庭都翻盖了房子,但是漂亮的小楼里,有的空无一人。村里的道路几乎没有变化,依然是泥泞、狭窄。因为这少了的生气、多了的寂静,每次回家心底总有些莫名的惆怅与轻轻的叹气。
母亲边做饭,边跟孙子说话,问问考试的好不好,看看孙子又长高了,此时的母亲很是高兴。父母最高兴的事便是孙子、孙女回家的时候,尤其是几个孩子同时回家。看到孙子长高了,看到孙子辈的考上了大学,是父母最欣慰的事。
午饭吃过,我和儿子要回县城了。母亲是照例这屋看看那屋找找,每次回家,母亲总是非要给我们带点东西,空手回去,母亲总会怅然若失,我们兄弟姐妹也习惯了。带点芝麻烙焦馍、带点豆子做豆浆,或者带点玉米煮了吃。母亲七十岁了,打我记事时起,吃的、穿的诸事,母亲几乎从没有想过自己,总是想着老人、儿子、女儿、孙子、孙女。有什么困难的事,母亲也很少向孩子提起,为了孩子,他们总是默默承受着生活的困苦与磨难。世上的爱,再没有母爱是那么的真、那么的无私,那么的无怨无悔不求回报。
呜呼,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求儿子都孝顺!
2011年9月12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