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医护院校提供了一份经典教材——读梁晓春教授《带上中国梦,与协和同行》
文章推荐梁晓春教授的《带上中国梦,与协和同行》作为医护院校经典教材,讲述其在协和医院的医疗精神与医者仁心,展现其对患者的关怀与专业精神。
给医护院校提供了一份经典教材
——读梁晓春教授《带上中国梦,与协和同行》
马望野
==========================================
昨天,周二,7月7日,我照旧陪同老伴到协和医院去进行血液透析。在内科楼和门诊楼的通道里,看见了协和医院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4周年的日子里举行的“与协和同行”征文的获奖名单。应该说,我并不意外地在其上见到了我熟悉的梁晓春大夫的姓名。可让我十分高兴的是,她获得了一等奖,而且名列获奖名单的榜首。从医院归来的午后,我就给她发出了一条短信:
“良大夫:
祝贺你获得了‘于协和同行’征文一等奖,并且名列榜首。可喜可敬。私下的切望是:能不能把获奖大作发到我的电邮里来,让我也学习学习?我在期待着。
麦辛
2015/07/07”
这里要说明一下,良大夫,是我们家里人对梁大夫的尊称。我们是按照她接诊的许多病人对她的称谓而这样办的。也是用以表示一种由衷的敬意。这在各种媒体上涉及她的诸多报道和评论的文字中,也经常可以见到。
如我所期待,傍晚,他给我回复了一条短信:“麦辛老师,好的,敬请您指导!”晚饭后,我一上网,就收到了梁大夫发出的电邮。她满足了我的切望。回了信也附来了获奖的文章。但是,在我意料之外的是,在此的前两天,她还曾经给我发来了另外的一封电邮:
“xcliang于2015年7月5日(星期日) 上午09:50发送给macxim1932...
麦辛老师:
好久没联系,王莹病友近日可好?
如果需要的话,请打电话给我。
梁晓春”
信里虽然只有两句话,但是读来很叫人激动。作为一个资深的名医,也许这是一件习惯性的很平常的举动。但是在我等普通患者看来,确实是少见的很不平凡的事情。要知道,她是著名中医祝谌予的高足、传人,协和医院的教授、专家,博士研究生的导师,中医科的主任啊!赶上个星期天,却还不忘记给自己的曾经的患者写信问候,这不是很难得的么?从中年开始,我老伴就被确诊为二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很多年不见有成效;在很要好的西医朋友私下建议最好请中医调理之时,我们听从了并在后来在整整八个年头里,就不断去麻烦梁晓春大夫。在被我戏称之为“八年抗战”里,老伴的病情虽未能好转,但是一直是很平稳很平安地走过来了。直到去年春天,才不得不因为肾衰竭而转到肾内科去进行血液透析。而在这一年里,梁大夫还不止一次地帮助我家解决一些在认知和协调方面力所不能及的困难。今年夏初,我家子女团聚,欢天喜地地为老太太庆贺了八十大寿,在皆大欢喜之余,我们夫妻俩都从心底感激梁大夫。所以接到此信之后的激动是很容易理解的吧?因为我俩都感到仿佛是有一位守护神常在身边似的:“如果需要的话,请打电话给我。”我们能轻易去再麻烦她么?由此,我不禁要仔细想一想,这位梁大夫,为什么会这样做了。
她寄来的获奖大作,正好让我开始明白了问题的底蕴。
请亲友们也来和我一起读一读吧!
+++++++++++++++++++++++++
带上中国梦,与协和同行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梁晓春
+++++++++++++++++++++++++
“中国梦”之精髓,是谓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协和梦之内涵,是谓患者满意、员工幸福、医患和谐、奉献社会。中华民族在筑梦的征途中,心怀天下、情系苍生,永远是亘古不变的主题。让我们见贤思齐,带上中国梦与与协和同行。
心怀天下 跋涉历史,盘桓文明。泱泱华夏五千年,江山代有人才出。尧舜禅让之胸怀,文景贞观之长歌,康乾盛世之荣光,驱逐列强之豪气,打击日寇之壮举,抗美援朝之气概,无不荡气回肠,无不勾魂摄魄。从子产“苟利社稷死生以”到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从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到岳飞“待从头收拾旧河山”;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秋瑾“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到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从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矢志不移到毛主席铲除不平,建设中华之鞠躬尽瘁;从林巧稚“我不能离开灾难深重的祖国,不能离开需要救治的中国病人。科学可以无国界,科学家却不能没有祖国”到张孝骞 “生命的泉,即使拌和着血与泪。也要在自己的国土上流淌”。从习近平“刮骨疗毒”、“重典治乱”之勇气到“铁腕反腐”、“拍蝇打虎”之重拳。无不触目惊心,无不震天动地。炎黄之风范,经天纬地,历久弥新;爱国之精神,穿越时空,弥久愈坚。
情系苍生 医海徜徉,杏林泛舟,历史长河连绵不绝,苍生大医人才辈出。神农尝百草之甘苦,黄帝创内经之智慧,扁鹊“六不治”之真谛,仲景撰伤寒之艰辛,华佗开外科之先河,孙思邈立医生之训诫,李时珍建本草之纲目,王清任改脏腑之谬误,无不感人肺腑。林巧稚“我愿意做一辈子的值班医生”,“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那是一首绝妙的生命进行曲,胜过人间一切最悦耳的音乐”;张孝骞“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怎能不诚惶诚恐,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生别无所好,唯爱诊治病人”;方圻认为“病人的利益永远高于自身的利益“;祝谌予告诫学生“学看病先学做人”,“为患者治好病是我最大的幸福”,始终待患如亲,做到“来者不拒”。郎景和“为患者开出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无不沁人心脾。
见贤思齐 晨钟暮鼓,惊醒多少名利之客;朝晖夕阴,激励多少仁人志士。是“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而随俗沉浮,还是“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而洁身自好;是学苏琼置瓜梁上,效王翱封珠宛然,还是学刘谨巧取豪夺,效石崇矜奢不极;是遵范仲淹先忧后乐,循虞世南居高声远,还是步刘青山居功辞咎,羡成克杰中饱私囊;是像孔繁森做人民公仆,还是追貪官唯名利是务(鹜)。是学焦裕禄为官两袖清风,还是随腐败唯钱财是妒;做医生是视患如亲,体恤民瘼,无欲无求,还是冷若冰霜,自矜己德,见利忘义;做学问是脚踏实地,严谨求精,穷幽极微,还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不求甚解;做文章是创新笃行、求真务实,正本清源,还是偷工减料,学术造假,沽名钓誉。是试金石,也是分水岭。历代先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选择医学意味着奉献,选择协和准备着艰辛。览镜正衣冠、斋沐疗痼疾。谨记“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砺操行以修身;甘淡泊以明志;谋健康以利民。“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怀揣中国梦,与协和一路前行。用心抚平医患之痛伤,以廉拒绝行业之贿赂,求真净化科研之风气,以道重铸职业之辉煌。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真是一篇发人深省、感人肺腑的文字!我以为,这不仅是水平很高的医学论文,而且是笔墨很美的抒情散文。从中,能引领着你重温国家民族的历史道路,回顾中华的医学成就,以至纪念协和医院的先行者。那些英雄、领袖,专家、学者,。。。。。。总之,是造福炎黄子孙的先烈、先贤。他们的精神、品格,是她的楷模,是她的导师啊!她的尊敬,她的厌恶,在谈史论人、讲理道情之际,和盘托出,表露无遗。面对圣洁,面对理想,人就是高尚的,就是伟岸的,这可并不论男女,并不论长幼。用一位革命老人的话来解读,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不用多讲,大家都知道,这是毛泽东主席在《纪念白求恩》里提到的意识和观念。梁晓春大夫是不是也是在这样地修养和锻炼自己呢?我坚信,真理是最朴素的,大道至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梦想一定会与之同行!有了这个坚实的雄厚的基础,何愁没有“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何愁没有“患者满意、员工幸福、医患和谐、奉献社会”!因此,本尊也就同时生发了一个建议:我们就职于国家机关的医务工作领导者,也不妨在公务百忙中读读梁晓春大夫这篇在协和医院征文活动中获得奖励的好文章,并且考虑一下,是否可以要求或者指导我国大大小小的医护院校,把它作为不仅是业务而且是品德教育的课本,安排到课程和教室中去?此乃草民刍议,难免有辱视听。抱歉抱歉了!
末了,我还要再次向获奖的良大夫点一赞,说一声:可喜可敬啊!
(2015/07/08晨起)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