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微服私访: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省委书记微服私访: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这两天,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成了大明星。起因是他在焦作调研期间,微服私访,应聘被拒。这消息一经报道,引起强烈反响,把待业者们尤其是4050们感动得涕泪交流。
看媒体的报道,开头就以抒情的笔调写道:
“1月7日,焦作最低气温零下七度,室外天寒地冻。与天气的严寒完全不同,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焦作市人力资源市场里却是一番热热闹闹、热气腾腾的景象。11时许,正在焦作调研的省委书记卢展工来到这里。”
外面天寒地冻,但人力资源市场里却是热气腾腾,星光灿烂,多云转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呀,不是我们的官姥爷来到了这里,是我们的好公仆,体察民情的卢展工同志来到这里啦!他能否将河南人民领到金光大道上还有待实践和时间检验,但下车伊始就轻车简从微服私访体察民情,着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河南人民看到了希望。
必得承认:展工同志这第一脚踢得实在太漂亮了,球进了,得分了。如果马上作个民意调查,展工同志的支持率肯定一下子飙得老高。
不过,逢君恶以为,展工同志的作法好则好矣,并非人人都可效仿的。而且,卢书记也有考虑不周的地方,绝不是老夫鸡蛋里挑骨头。
一、卢书记此举,不过体验一下求职的艰辛罢了,谈不上调查研究——也根本没这个必要。4050问题,全国都一样,不用调查,卢书记应该心里有数的。现在要做的,不是摸底,不是掬一把同情的泪,也不是和“有关负责人”语重心长地交待几句,而是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再者说来,微服私访是封建皇帝的手段,那时候没有互联网,皇帝在宫里坐着,基本就是个睁眼瞎,要想以皇帝的身份深入群众,根本不可能,好在当时没有电视报纸,皇帝什么样子,别说老百姓,就是地方官们,如果不曾进京面圣,也不清楚,所以以这种方式调查研究,对于一个英明的君主来说,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现在就不一样啦,科技这么发达,只要上网,没有什么了解不到的东西,且大官们天天上电视,谁都知道他们的尊容,搞微服私访,安全都是问题,弄不好偷鸡不成蚀把米。这次卢书记之所以没被认出来,一是他到河南才两月,人们对他还不熟,二是他长得太平民,又不修边幅,往那一站一点架子没有,确实象邻家大爷。你让徐光春微服一次试试,早被人认出来了。
二、卢书记这次暗访,属于抽样调查,鉴于他本人的条件和他所试探的招聘单位(河南省纳海广告有限公司)的性质,这次抽样根本没有代表性。
4050都是些什么人?多数是原国企下岗工人,没大专以上学历的。他们要就业,只能面向工厂,和广告公司这样的对文化程度要求比较高的地方根本沾不上边儿,人家不招他们很正常,招他们才是怪事哩。绝不能因为你卢书记此番被拒,就得出结论:4050求职难。比如那容易发生爆炸的,容易得尘肺的地方,劳动力可能还供不应求哩。
再者,卢书记再被拒后,心生一计,对工作人员说“你说我年龄虽然大,但是经验很丰富,我与媒体联系很多,看看他们要不要”,工作人员心领神会,对招聘单位道:“人家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也能拉来一定的项目”。大家听听,是不是太那个了?你这不是无形中认可了“关系”的重要性了吗。普通求职者有几个有这种优势的?真有关系有背景的,也不至于数九寒天的,跑到这来求职了吧。
再说了,你都59岁的人啦,本该优哉游哉地享受社会保障,颐养天年了,用你也不人道。逢君恶建议卢书记,还是多想想办法,让社会保障的阳光更充足地照到59岁左右的人身上吧,别再让他们撑着老骨头和年轻人抢饭碗了。老天拔地的,还要拼命找工作,本就是社会的悲哀。
三、卢书记这微服私访,大可不必透露出来的。
卢书记当时肯定是带了记者的,是以微服过后,立马见诸报端,搞得沸沸扬扬,路人皆知。老夫相信如此造势,绝不是卢书记的本意,他老人家是为了体察民情,掌握第一手材料,作为施政依据,岂是为了沽名钓誉?老夫只是觉得卢书记欠考虑。要是我,绝就不带记者去,事先叮嘱好随从人员,此事绝不可声张。这回倒好,除了盲人,谁都知道你卢书记的尊容了,这辈子你还想还能第二次微服私访吗。
好了,调研过后,领导当然要作重要讲话。看记者报道的最后一段:
卢展工离开时,对有关负责人说,40岁以上找工作很难,50岁以上就更难,所以我们要更多关心一下“4050”人员就业问题。总的来讲,老百姓就业的问题是件大事,一定要做好。就业一方面要依靠发展,一方面跟我们专业部门业务部门的具体服务有关系。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家有一个人就业,家里的困难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所以就业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关注的一件大事情。年龄比较大的怎么办,有的“4050”人员的孩子还小,自己没有工作,但还有能力,身体也可以,这部分人我们要更加关注,认真研究,广辟渠道,提供更多岗位,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个群体的就业需求。
卢书记的话很朴实,很让人感动,但他说“就业一方面要依靠发展,一方面跟我们专业部门业务部门的具体服务有关系”,老夫却不敢苟同,老夫以为,第一,就业问题和发展不是呈正相关的。过去我们发展滞后,国民经济几乎处于崩溃边缘时,也没有几个下岗的,倒是改革开放后,发展贼快,却出现了失业人群。第二,解决就业与“专业部门业务部门的具体服务”也没有多大关系,他们只是一个中介而已,起不了决定性作用,你卢书记这次求职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现场工作人员不可谓不尽心,在不了解你实际能力和背景的情况下,极力地为你说好话,可人家用人单位该拒绝不还是一样毫不客气地拒绝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