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行业的巨大黑洞
中国石油的巨大黑洞
汽油涨价了,国内怨声载道,剑头所指,直击国有“垄断”。国有垄断不好,是不是私人垄断就好?如果没了还带有国有色彩的中石油中石化,油价就不会仅仅上涨500,而是更多。难道你怀疑资本的嗜血本性?特别地是石油能源还是需方市场的情况下,资本比的是看谁能卖的最高,这和中国的现实官场竞次,也就是看谁更坏是相反的。三亿人口的美国年耗原油十数吨,而十三亿人口的中国年耗油多少吨?粗略估算,中国的原油产量应该在年两亿吨以内,国内缺口有多大?现在的汽油价格怕是要远远低于需求价格了。
这是我的基本观点。但是,这篇帖文却不是来论证这个问题的,而是介绍中国石油现状的。
前几年我们发现了南堡油田,网友们可能还记得,激动得温总理睡不着觉,热泪盈眶。当时就有网友说,“十亿吨的储量,真正能开发出来的很有限,一个大国总理远远不值得如此多情。总理激动的真正原因,而是我们终于发现了一个油田。多少年了,我们在前面勘探,找不到石油,而美国的油公司跟在我们的屁股后面,却不断地发现油田。”
曾经何时,我们国家被西方和日本等一些国家宣布为贫油国,但李四光的石油队伍没有放弃,终于发现了大油田,而且是接二连三,捷报频传,于是有了现在年产五千万吨的大庆油田和年产近四千万吨的胜利油田以及其它一些大规模的油田,把西方一些国家惊得大跌眼镜。现在怎么了,中国石油队伍不行了?我们在本国的土地上找不到油,相反,美国的油公司跟在我们的屁股后面,却能频频得手?
其实,不是我们的石油队伍技术不行了,问题出在我们这个“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机制上。如果在枪毙刘青山张子善的年代里,私有制企业是无法和公有制企业较量的,但是,现在是王怀忠的时代,也就是他说的,“做官到了我们这一层,就基本上没什么约束了,那是牛栏圈耗子,到处都是洞”。在这种大面积腐败,社会道德整体沦陷的今天,公有制企业压根就没法和私有制企业比。
我估计,南堡油田的发现,应该是哪一个冒失鬼不小心把勘探的真实资料没经过向本单位汇报就向上级通报了,甚至是直接通报给了社会媒体,否则,很难想象“做官到了我们这一层”的官员们会放弃这样一个再次“先富起来的”机会。
在中国各大油田,象美国那样的油公司有多少?
什么是油公司?大家可能想象的是改革开放之初的那些皮包公司,就是倒点油票了之类的小打小闹。我现在说的油公司是92年之后兴起的以开发采油为主业的一些公司。大家可能还记得十五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吧?在92年之后,各大油田兴起了一股浪潮,就是成立一些油公司进行圈井圈地盘,而这些油井和地盘基本都是原各大油田的采油厂的,也就是,在国有采油厂这个大蛋糕上切成星罗棋布的小块块。这股浪潮一下子就袭卷到如今,而且还方兴未艾,澎湃地向前发展着。这些公司成立之初打的旗帜是开发难动用区块,那是胡扯淡,是表面文章。这些油公司圈的地盘的大小,区块的优劣,完全看公司经理的社会背景。叔叔伯伯权大点的就多圈点,叔叔伯伯权小点的就少圈点。
这些油公司大都是股份制,股东基本上是油地双方的一些权贵。也有国外独资的,象美国了,新加坡了,新西兰了,在中国都有油公司,这是我知道的一些,不知道的会更多。
我知道有个单位是油田十几个职工组建的,他们却开设了三家油公司,农民工近三百人。
前一段进行劳保检查,竟然发现一个小学校有一千多万元的红利,细询之下才知道,原来他们也成立了一个油公司,这一千万元就是油公司所得。
这些油公司虽然有利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绝大部分技术落后,又没有规模效益,烂开烂采,给国家的能源战略带了极大不利影响。它们之所以赢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成本较小。它们本来就是从国有采油厂圈来的区块油井,油井是现成的,设备是现成的,顶多发生一点维修费用和一些人工成本。
二是以次充优。把含水量较高的石油以含油量较高的石油卖给采油厂。当采油厂的地盘被油公司圈走之后,采油厂的采油任务是要完成的,这个完成的办法就是向油公司收购石油,采油厂实际上从原来的采油变成了收购站。从石油的这个流转过程可以看出,为什么炼油行业会亏损。采油厂高价收购了油公司的劣质油,它必然要用更高的价格卖给炼油厂,而石油衍生品如汽油等的价格又受国家控制,也就是大家说的“少数人垄断”,其实是国家垄断,炼油厂就只好亏损了。
三大量使用农民工。农民工“物美价廉”,工资低,干活听话,不象老石油工人,动不动以企业主人翁自居,要福利,要权益,光双休日和节假日就浪费好多劳动时间,现在又多了个带薪休假。农民工就不存在这些问题,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工钱笑开颜。
这些油公司,它的性质其实是和山西的私人小煤矿是一样的,而且更安全,更容易产生暴发户,只是由于其操作作业的特点,不容易发生蹋矿之类的大型安全事故,所以不被媒体所关注。至于引起马富才引疚辞职的四川毒气井事件,实在是老天爷千年开了一次眼。
这些油公司大都财大气粗,又有后台老板,形成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条网,覆盖油田和地方两方,而且又符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策略理论,所以,没谁能动得了他们。有家油公司集团,它治下有近二十家油公司。该集团曾经掀起过一次大讨论:“谁动了我的奶酪?”当他们动了国有采油厂的奶酪之后,他们也面临着保守自己的奶酪的危机了。
这个动他们奶酪的人是谁呢:原中国石化老总——陈同海。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