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经济使殖民主义沉渣泛起
——人类生存发展的可持续性深层思考之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苏联两霸形成。富有战略眼光的罗斯福和斯大林用一纸“雅尔塔协议”,在几乎完全废除了欧洲老殖民地的同时,也瓜分了欧洲的传统势力范围。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受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巨大影响,在发展中国家聚集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兴起了广泛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在这场民族解放运动中,相对贫穷落后的非洲首先起来革命。埃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国人民组织了反对英国、法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在1956年至1960年的五年间,先后有苏丹、摩洛哥、突尼斯、尼日利亚和毛里塔尼亚等20多个国家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使非洲大陆基本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获得了自主、自我发展的权利。到了1980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新独立的国家达到90个,标志着殖民主义时代在世界范围内的终结。
但是,那次革命浪潮不是民主革命,不是伊斯兰革命,也不是要求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革命。在争取到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的权利之后,尽管民族矛盾缓解,但阶级矛盾并没有解决。在世界范围内,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经济上依然处于被奴役、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在这些国家里,广大无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也依然处于被奴役、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积累,各种矛盾在不断深化和激化,突出的矛盾就是社会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均,由少数权贵和精英控制社会财富并向资本主义列强输血的局面不可持续。帝国主义老殖民主义的终结,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新殖民主义。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挟“冷战”胜利之威,使世界单极化趋势更加明确,试图控制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新殖民主义达到了高峰。
新殖民主义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的一种隐蔽的、间接的经济殖民的侵略政策和手段。它们充分利用其经济优势,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或军事占领,逼迫已取得政治独立的国家为眼前利益出让国家经济主权,使这些国家充当其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最大限度地榨取财富。美国所标榜的“在组织和使用一国武装力量的同时,组织使用该国的政治、经济、心理上的力量”,以及受列强操控的跨国公司是新殖民主义侵略渗透的基本力量。
新殖民主义国家把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作为在发展中国家中首先要控制的“猎物”,美日欧联盟更是把新兴经济体作为掠夺目标。而综观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状况,都有明显的新殖民主义特征:一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培养西方代理人,不断制造国家之间和民族之间的矛盾,以达到控制新兴国家的目的。不断传播西方意识形态,进行心理攻击、思想渗透和文化侵略,并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而达到高峰。二是通过各种附加条件的“经济援助”“军事援助”等,获取进入新兴市场的各种特权,用所谓“世界顶尖投资公司”的金融渗透大肆进行新殖民主义扩张。通过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占领新兴市场,获取高额利润。三是廉价购买发展中国家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进行不等价交换;利用知识产权保护进行技术垄断,对新兴国家实行技术封锁或敲诈。四是进行军事威慑、建立军事基地或进行军事占领。
近期发生在非洲、中东等伊斯兰国家的革命浪潮,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反对帝国主义的新殖民主义政策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思潮,反腐肃奸,争取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民的民主权利。二是都发生在深受新殖民主义政策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危害很深的发展中国家。这两种显著的特征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这仅仅是发展中国家爆发革命浪潮的开端,更大的革命风潮正在酝酿形成。因为受到帝国主义的新殖民主义政策和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思潮危害最深重的,是被称为“世界的新兴经济体”,即所谓的“金砖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
以中、俄、印、巴为代表的新兴大国中,中国借鉴吸取了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文明成果”,俄、印、巴则全面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深受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危害。新自由主义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并走向极端,大力宣扬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和全球化。其基本特征是:1、私有化的所有制改革观,主张应迅速把公有资产低价卖给或送给私人,认为私有制是人们“能够以个人的身份来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情”。2、多要素创造价值的分配观,否定活劳动创造新价值和私有制具有经济剥削性质,认为贫富两极分化是高效率的前提和正常现象。3、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把国家的作用仅限于“守夜人”,反对马克思主义和新老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4、主张一切产业都无须保护,实行外向型的出口导向战略。经济理论的产生和对经济发展所发挥的指导作用,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国情条件。一种产生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理论,是不能作为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主导国家的改革蓝图的。这在俄罗斯国家经济转型中已有深刻教训,否则就会出现荒谬的经济现象。
现在,这些新兴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正在经历通货膨胀、政府腐败、贫富两极分化、社会矛盾积聚的严重危机。然而中、俄、印、巴与美日欧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状况存在本质的区别。这个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新兴大国没有经历过掠夺殖民地的过程,也没有推行新殖民主义的经验和发展空间。而且中、印、巴、南非等国家还曾经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这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本身就是对新殖民主义势力的消弱,这是发展中大国维护本身利益的必然结果,也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产生“文明冲突”,发生严重矛盾的主要原因。在这个发生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印度、巴西等借助美国打压中国的机会,梦想着与美帝国主义建立统一阵线,在贸易保护主义,逼迫人民币升值等问题上将所有矛头都对准中国,围攻中国,从而为自身争取更为有利的发展空间。但客观规律告诉我们,只要俄、印、巴等国不甘愿被奴役,不愿做新殖民主义的附庸国,那么他们也必将面临和中国一样的困境,成为美帝国主义及其盟友的攻击目标,成为被“颜色革命”、“鲜花革命”颠覆的对象。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