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解析菅直人《纽带》的图谋
进一步解析菅直人《纽带》的图谋《原创首发》
4月11日,中国的许多媒体就开始了诸如“日首相菅直人在人民日报刊登广告感谢中国援助”之类的话题报道,现在可见于互联网的这类报道更是有增无减。然而仔细阅读起同日菅直人在人民日报上登载为《纽带》的广告,却并无一处可以表述为专门感谢中国之意,不过是借人民日报一角,感谢并呼吁世界各国和地区对日本的灾后援助、鼓励和支持而已。之所以会出现国人自以为是的解读,乃是因为中国对日本的付出是巨大的,懂得感恩的中国人自以为是地认为日本人在人民日报上登感谢信就一定是在专门地来感谢中国罢了。于是就有了我的那篇发表在乌有之乡网站“网友之声”栏目的杂文《解析菅直人〈纽带〉的图谋》。尽管我的这篇匆匆完成的杂文并非完美无缺,但还是很快地被一些像新浪网博客、中华网论坛等这样的互联网媒体转载。可见,在观看了互联网上所谓的“日首相菅直人在人民日报刊登广告感谢中国援助”之类的话题报道之后,如果能够仔细对照日首相菅直人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题为《纽带》的广告原文,很有可能就会产生跟我一样的感受甚至看法。
然而,一则因为当时的时间仓促还未来得及对《纽带》原文里面的重要字眼来进行深入的探究,二则也还因为当时仍未搜集到更加有力的材料来加以佐证,使得我的那篇已经发表了的《解析菅直人〈纽带〉的图谋》一文尽管逻辑上没问题,也算得上有情有理,但终究未能消除不同网友对《纽带》原文理解上的“歧义”,所以较难获得不同网友的一致认同。
不过随着菅直人同日发表在中国台湾联合报上的《厚重情谊》中文繁体广告原文的被搜到,我对菅直人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纽带》中文简体广告原文的确切含义逐渐明朗,对菅直人隐藏在广告文字背后的“图谋”也就愈加趋于肯定,也就有了进一步解析菅直人《纽带》的图谋的必要。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先请网友们对照着看完这一繁一简两则都是由日首相菅直人署名的感谢广告吧。
这是发表在台湾联合报上的广告原文:
厚重情誼
Kizuna-友谊的结合力
Thank you for the Kizuna
(感謝您的厚重情誼)
日本在遭逢史上未曾有的震災後,一個月過去了。許多寶貴的生命被奪走,至今仍有15萬以上的居民被迫過著避難的生活。
在地震後海嘯席捲所有一切的地區,沒水、沒電也沒食物,甚至完全無法相互聯絡。在那個時候,海外朋友們的援助給我們帶來了莫大的勇氣。
一碗湯、一條毛毯,溫暖了眾人冰冷的身心。救援隊在化為瓦礫的市街中,拼命地搜尋著我們的同胞。醫療團隊極盡己力地療癒受創的身心。
我們到現在仍然接到來自世界各地無數的鼓勵及為我們祈禱的聲音。我們對各國友人所展現出的厚重情誼深表感謝。在此向所有大力相助的國家、地區還有台灣的朋友們,致上由衷的感謝。
災後重建已著手開始。關於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情況,我們也在持續地盡全力使其朝安定的方向發展。
日本一定會重生、會再起、會變得更強。在國民竭盡全力及國際社會的協助下,我們一定會做到。屆時,讓我們對您所給予的溫暖相援予以回報。
為了那一天,我們將團結一致,全力邁向重建之路,並把對您的感謝化為希望。再次在此深深地致上由衷的謝意。
菅直人
日本内阁總理大臣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難見真情)
这是登载在人民日报上的广告原文:
纽带
Kizuna-情谊纽带
Thank you for the Kizuna.
(谢谢您给予的情谊纽带)
我国遭受史无前例的大震灾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众多宝贵生命逝去,尚有15万余人不得不过着避难生活。
在被地震后的海啸洗劫一空的地区,曾经没有水、没有电、也没有食物,甚至于联络中断。此时海外朋友们的援助,给予了我们莫大的勇气。
一碗热汤、一条毛毯,给处于寒冷中的身心提供了一份温暖。搜救队奋力地在街道的瓦砾堆中找寻同胞。医疗队忘我地为受伤的身心提供治疗。
时至今日,我们还不断收到世界各方的无数的鼓励和祈愿。全世界朋友们所给予的情谊纽带,使我们大受鼓舞。对于予以大力支援的所有国家和地区,还有您,我要由衷地说一声:谢谢!
重建工作业已拉开序幕。针对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情况,我们仍在全力以赴以使其稳定下来。
日本必能重生、复兴、更加繁荣昌盛,依靠国民的潜力与国际社会的协助,一定能够实现。届时将报答世界各方人士的温馨援助。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我们万众一心、投身重建。把对朋友们的衷心感谢化作希望,再次道一声谢谢!
菅直人
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
对照着那前一则发表在台湾联合报上题为《厚重情谊》的感谢广告,来进一步解析菅直人在人民日报上登载的这后一则题为《纽带》的感谢广告的图谋,就不仅可以进一步推断并明朗菅直人登载在人民日报上的《纽带》原文的确切含义,而且还有别的一番新的发现在里面。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必须探究这一份发表在台湾联合报上的题为《厚重情谊》感谢广告与刊登在中国人民日报上的题为《纽带》的感谢广告的异同。
从大体上看,这两则感谢广告在文字的意思表达上的确是同多异少,且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如果仔细对照,仍可至少找到五处显著不同的地方。
1、题目显著不同。前者是《厚重情誼》,后者仅仅是《纽带》;
2、对单独的日本文字“Kizuna”的中文解释显著不同。前者是指“友谊的结合力”,后者仅仅是指“情谊纽带”;
3、对杂有日本文字的英文句子“Thank you for the Kizuna”的中文翻译显著不同。前者翻译为“感谢您的厚重情谊”,后者仅仅翻译为“谢谢您给予的情谊纽带”(原本英文中的“Thank you”已带客套语气,译成中文“谢谢”也还是带有客套用法,比不上译成“感谢”时更显得正式、庄重并更具有诚意);
4、在行文中对各国友人的“厚重情谊”或者“情谊纽带”的反应显著不同。对前者是“深表感谢”,对后者则仅仅是“大受鼓舞”;
5、在感谢他方大力支援的话语中,对于所要感谢的对象的表达有显著的不同。前者明确指出“台湾的朋友们”,后者只是含糊地提了提可以包括中国人在内的所有可以阅读到它的全世界人民的“您”。
显然,“厚重情谊”比“纽带”所能表达的友情要深,恩情要大,“友谊的结合力” 比“情谊的纽带”所能表达的友好程度要高。 “台湾的人民”明显是有国籍的,可是泛指全世界人民的“您”则无所谓的国籍区别。所以日首相菅直人在台湾发表的感谢广告要对“各国友人所展现出的厚重情谊深表感谢”,要点名对“台湾的朋友们”“致上由衷的感謝”,意在表达台湾对日本的援助大,恩情也大;而在大陆登载的感谢广告则宣称“大受”“全世界朋友们所给予的情谊纽带”的“鼓舞”,并对全世界的所有读者们(即“您”)“由衷地说一声:谢谢”,意在表达中国大陆对日本的援助还远远未达到要上门点名感谢的程度,至少也未对日本“展现出”像“台湾人民”那样的“厚重情谊”。所以据实情而言,台湾当局同日发布的第117号新闻稿《日本首相菅直人发布〈厚重情谊〉公开信感谢我国对日本东北赈灾之救助》顺理成章,有理有据,尽管使用“我国”一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损害大陆人民的感情,也不符合台湾在国际上的合法地位。而中国(这里专指中国大陆)的有关媒体也在当日甚或以后进行诸如“日首相菅直人在人民日报刊登广告感谢中国援助”之类的话题报道,则并无可靠可信的具体事实支撑,属于想当然的自以为是的臆想行为。或许日本政府认为中国政府无偿援助的价值三千万人民币的人道主义物资无法抵偿其在2008年对中国汶川大地震5亿日元的钱物捐助,又不认可中国政府向其无偿提供的2万吨燃油完全属于捐助行为(日方横蛮地主张对春晓油田等向来属于中国的海底资源拥有主权),所以也就视而不见地认为中国政府仅仅是给予日本政府诸如“鼓励和祈愿”之类的“情谊纽带”,还未谈得上“展现出”实质性的“厚重情谊”呢。
所以,对照着菅直人发表在台湾联合报上的《厚重情谊》感谢广告,来进一步解析菅直人在人民日报上登载的《纽带》的感谢广告,也就不难得出菅直人,也即是日本政府对中国方面至少有两点涉及经济、政治、外交乃至军事方面的图谋。
第一,日本向中国,甚至全世界隐蔽地表达了一种态度,即和台湾地区相比较,中国大陆方面对日本的援助并没有达到可以令到日本政府满意的程度,至少没有台湾那样的厚重,渴望中国大陆方面有更加积极的援助行动。
第二,两则感谢广告的结尾之处都用了“患难见真情”的中英文句子,或者正在向全世界传递这样的一个可怕的外交信号:在两相比较之下,或者中国台湾才是日本真正的朋友。同时也可以向双方索取更多的外交筹码,或者将会和台湾方面结盟,进一步扩大台湾当局在中国大陆方面的政治影响,帮助实现台湾方面的政治主张,也不排除支持台湾独立的可能性。
第三,充分地为将来对中国大陆交恶的可能性留下了充足的外交策略及舆论余地,为武力抢占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和固有大陆架资源春晓油田等或将与中国的某些主权争端争取国际化处理作好了必要的外交准备。之所以日本会对中国无偿援助给他们的2万吨燃油的价值好像视而不见,就是因为他们坚持横蛮地主张中国的春晓油田的主权是属于他们而不属于中国。之所以日本会在空前的核灾难面前匆匆忙忙地宣布将于明年启用的初中教科书审定结果,毫不理会中国政府及民众的反对,明目张胆地将钓鱼岛列为自己的固有领土,就是日本人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更加适应了“不怕死”的“传统”,将更加“团结一致”地“誓言”不惜动用有限的武力来抢占中国的钓鱼岛。
第四,日本不惜在外交上作好了与中国政府交恶的准备,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日本的大帝国主义思想并未泯灭,总有一天会旧梦重做。日本在灾难当头,起初对中国的许多主动援助多有婉拒甚至有意刁难,是出于“惧恨”心理。现在是明显改变了这种态度,由婉拒、刁难到主动争取,无非是策略上的转变,为了恢复经济,特别是为了发展军事力量,重做昔日的帝国梦而节约时间和资本,决不是外交路线上的讨好。
总之一句话,日本在力图“再起”,企图用武力和外交等手段来对中国的某些固有领土、领海及其资源主张他们所谓的“主权”。
参考:1、腾讯网2011年4月11日新闻《菅直人〈人民日报〉登广告感谢各国援助赈灾》,见http://news.qq.com/a/20110411/000094.htm;
2、中国广播网“24小时新闻”栏目2011年4月11日新闻《日首相菅直人在〈人民日报〉刊登广告感谢中国援助赈灾》,见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1/04/11/006346978.shtml;
3、台湾联合新闻网2011年4月11日联合报记者王光慈台北报道《菅直人写信感谢台湾“厚重情谊”》,见http://udn.com/NEWS/WORLD/WORS4/6265274.shtml(在中国大陆可能不能直接登录);
4、台湾当局2011年4月11日发、第117号新闻稿《日本首相菅直人发布〈厚重情谊〉公开信感谢我国对日本东北震灾之援助》,见http://www.mofa.gov.tw/webapp/content.asp?cuItem=51577&mp=1(在中国大陆可能不能直接登录)
5、新华网2011年3月30日报道《日本教科书妄称中国钓鱼台为日本固有领土》,见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3/30/c_1212502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