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因事业单位改革而产生的严重质疑

火烧 2011-04-14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质疑事业单位改革滞后,分析社保制度及改革顺序问题,指出政府机关与企业人员改革难度差异,强调改革方向与阻力分析。


  据《瞭望》新闻周刊最新了解到的权威信息,高层已就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作了全国性的整体改革部署,改革时间表也已确定。这项涉及包括离退休人员在内的4000万“事业人”的改革,终于正式开闸。有统计称,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另有900万离退休人员,总数超过4000万人。


  来自高层的判断认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


  还有,有的事业单位对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追求,偏离了公共服务这个公共机构的基本价值取向。此外,已经形成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结构在改革中很难被打破,成为事业单位改革的最大阻力。这些问题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分类改革加以解决。


  据称,事业单位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社保制度的改革。据悉,高层要求是完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政策,逐步建立起独立于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实施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实行省级统筹,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


  等等,等等。都头头是道,面面俱到。但我有一个疑问:事业单位改革为什么会“滞后”?特别是社保改革为什么会“滞后”?按照常理推之,按照受教育的程度,按照觉悟的程度,正确的改革顺序应该是先政府机关,取得经验之后再推广到事业单位,最后才是企业单位。所谓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做阻力最小,最容易见成效。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


  所说的“有的事业单位对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追求,偏离了公共服务这个公共机构的基本价值取向。此外,已经形成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结构在改革中很难被打破,成为事业单位改革的最大阻力。”难道比得上政府机关更严重吗?杜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其意思是做事情要抓住关键,处理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把改革的“攻坚”先定在企业,现在又定在事业单位,是否搞错了方向?


  面对改革我们要遇到三组数据:①政府机关人员的总数。②事业单位人员的总数。③企业人员的总数。其中,“其实机关人员并不多,有600万”;而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另有900万离退休人员,总数超过4000万人”;企业人员有多少呢?我们难以确知国有企业职工的总数,但有两个数字是大家公认的,有些也在媒体上报道过,那就是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达3000万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超过5000万人。这两项总数超过8000万人,是机关人员的13倍,是事业单位人员的两倍。那么,改革为什么不从只有600万人的政府机关改起,却要从人数如此众多的企业人员改起?据说,因为事业单位人员“如果加上退休人员就超过4000万人,我们必须慎重、稳妥地加以处理”,那么请问,当年涉及企业单位的改革为什么不“慎重、稳妥地加以处理”?


  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改革需要深入进行,可是阻力却越来越大。除了其他原因之外,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改革的顺序搞反了。如果政府机关人员,特别是厅局级以上、省部级以上的人员,首先表态“改革先从我改起”、“改革先从我的配偶和子女改起”,就象战争年代一样:“我是共产党员,同志们,跟我来!”事情还会这么麻烦吗?


  别小看这个改革的顺序,那可是真改革还是假改革的试金石呢。领导,这里有玫瑰,就在这里跳舞吧。否则,说破天人家也不相信。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1/0410/01/71898ENE00014AED.html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