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与政治体制改革
共同富裕与政治体制改革
(黄凤琳;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某领导近来提到,既要坚持政治体制改革,又要坚持共同富裕路线。本文将分析这两者的关系。
共同富裕是“始于毛,成于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基本路线。它反映了当代中国整个国家的共同意志。需要注意的是,共同富裕不是以传统马克思主义为意识形态的左翼阵营的阶层意志,而是以左翼阵营人数占大多数的当代国家的国家意志。这一点,连那些明显右倾的领导现在也不得不承认。但是,政治体制改革几十年来都在喊,只是少数人在那空喊,从来没有实际展开过。这一点可以证明,政改主张至少在目前来说没有上升为国家意志,充其量是资本及其权贵亲戚朋友的阶层主张。这就是两者的基本关系。
另外关键的是,政治体制改革何时能登上国家政治舞台,因为这关系到作为当下国家意志的共同富裕的实现。共富实现之前,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就不能有效缓减。其实,减小两大差别是因,共同富裕是果。那么如果当下,政改就在党内民主和党外民主两方面在地方上从小到大地推进,两大差别的减小将失去制度基础。
我们来假设下。假如广东省内的沿海发达地市实现了党内党外民主,而广东省内内陆的那些不发达地市将得不到来自同省先富地区人民的后富代领。这一点是好理解的,因为党内外民主直选产生的党员和公务员,尽管确实能够为当地人民服务,然而正因为这一点,他们就只会为当地人民服务。因为民选产生的党政工作者中谁要转移支付,谁就会被踢下台。不光如此,这些实现了政改的地市的人民还会告诉落后地区的人民:你们之所以穷,是因为你们的党政系统不民主,从而缺乏像我们的一样的代表性。于是,广东省内部发达与不发达地市之间地区差别就被固化了,并且不发达地市的人民的所谓民粹之怒还被无耻地引导指向实现共富的制度基础。同样道理,对于这些实现民选民主地市的人民内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别也别固化了。民选产生的党政官员但凡敢为农村和农民主张利益的,资本也必将在其外国主子的压力下将他赶下台。因为中国这种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的固化,以及资本在低端产业链上的固化,是最符合资本的外国主子的利益的。
地市县级的政改后果尚且如此,那省份之间、东中西部区域之间的政改后果在实现共同富裕之前将不堪设想,甚至有可能导致国家分裂。这绝非危言耸听,利益是民族的基础,而不是民族是利益的基础。英国之独立于法国,美国之独立于西欧大陆国家的历史,就是证据。
如果两大差别得到有效减小,共同富裕基本实现,那么在党内党外两个方面在地区上从小到大的政改主张将逐渐得到广泛的群众基础。那时,从小到大的政治体制改革将水道渠成地上升为国家意志。因为,权贵资本几十年来假惺惺的对民主集中制的官僚和腐败现象的埋怨,在那时将得到更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在地方上实现从小到大的制度解决。
当然了,本文是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逻辑来分析的,权贵资本肯定不会这么认为,也很难这么自觉。在共同富裕起来之前,他们将在外国主子的压力下,实现官僚主义、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合流,打击和毁灭共富的制度基础。他们将尽力通过权力官僚化和资本朝向有效需求减小方向上的流动来刺激农村和不发达地区人民的不满,并极力引导不满情绪指向共富的制度基础。其外国主子会以曝光官僚腐败和釜底抽薪式地打击流向国外或有效需求减小的资本为手段裹胁他们卖力达到固化两大差别的目的。不过话说回来,国家意志可不像马克思说的,等于所谓统治阶级的意志。德国犹太资本家有钱吧,他们主宰了近现代德国的历史吗?
(2011年9月15日)
科学学学派:http://blog.sciencenet.cn/u/HuangFengli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