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也是生产力和中国去向何处
《思想也是生产力和中国去向何处》
一则寓言:某信教的教徒一直弄不清楚天堂和地狱的区别,他苦求上帝给他点点拨。一日,上帝竟然真的降临,并带他到天堂和地狱去参观。当时正值午饭时间,那教徒首先来到了天堂,他看到一群生活在天堂中的人围坐在一起吃饭,但这些人的双手都被反绑住了,只能用嘴巴去够桌子上的食物,但是所有这些生活在天堂中的人似乎并不在意,他们面带微笑的咬起食物,然后互相用嘴巴喂对方吃。然后,上帝又把那教徒带到地狱,那教徒发现,在地狱中的人们吃饭时也是被双手反绑,也只能用嘴巴去够桌子上的食物,但与天堂的众生完全不同的是,地狱里的这些人一个个怒目横眉,拼尽全力的用嘴巴把食物拉到自己身边,而决不与另外的人分享,最后,地狱里的那些人活活饿死了。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了天堂多少食物也给了地狱多少食物,但天堂中的人幸福快乐,地狱中的人忧愁愤怒最后活活饿死。原因何在?
联想到几十年前一位老人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然而几十年后的今天,在“第一生产力”的带动下,我们的社会积累了巨大财富,但同时却还有人吃不饱、穿不暖、住不好,甚至于相互仇视,人人自危,拿他老人家自己的话说:如果思想搞坏了,那我们搞经济建设又有什么意义?
在那个“解放思想”的年代,老人家有一句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
三十年来,在“硬道理”的支撑下,祖国经济繁荣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按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决定意识”的理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应该远超三十年前,然而,时至今日,“社会主义”下的的芸芸众生有多少能感受到“社会主义”这个词的带来的温暖?
一千八百年前,曹操颁布著名的“求财三令”,在令中,曹操不止一次表示自己“不拘一格收人才”的用人理念,即“只要你有本事,管你杀人放火坑蒙拐骗,老子照用不误“,此令一出,可谓天下震动,因为这种“重才不重德”的用人模式一改两汉以来重视德操的“举孝廉”制度。一时之间,曹魏人事部门门庭若市,那些在道德约束下“得不到重用的人才”纷纷投奔曹操,曹魏的大司徒华歆就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
在“唯才是举”的政策下,曹操“三分天下有其二”。然而,曹魏从公元220年建国,到公元265年司马炎废曹奂,只有短短45年国运(还不算从公元249年就被司马懿架空的傀儡时间16年)。
君不见曹氏废汉,大汉忠臣为国捐躯者前赴后继,而司马氏代魏,竟无一人为国死节。现在连武皇帝曹操的墓也被刨了。
反观蜀汉,虽然蜀汉皇帝刘备起步晚,加上才能不及曹操,所以“基宇亦狭”,所辖国土只有区区巴蜀汉中。但在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和诸葛亮“重人德操”的清明政治的治国理念下,蜀汉以一州之地面对独占九州的曹魏屡屡主动出击,打的泱泱大国避战自保。灭国时王子殉葬。至今,四川人还在怀念和祭奠昭烈皇帝及诸葛武侯。
试想,若将曹魏蜀汉国力颠倒,结果可想而知。
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究竟是思想文化还是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什么?人们的幸福感和对社会的认同感取决于经济物质还是思想文化?
《不平等的痛苦》(英国 理查德@威尔金森)一书通过大量的调查和数据表明:一个国家在初期,一定要有一定的经济物质基础,但在具备这样的物质基础之后,毫无疑问人们会把重点放在思想文化上,放在追求平等上。
现在一提起公有制总是有人说“效率低”、“养懒人”。请问:究竟建国前三十年取得的成绩是不是低效率?这个以勤劳著称的民族究竟是懒人多还是勤人多?
中国正处在历史上的十字路口。是照顾大多数人,回归社会主义的大众时代,还是继续献媚西方,扶植资本贵族,现在还不明确,但有一点可以确认:中国共产党必须做出选择。十几亿老百姓要求执政党给一个说法,那几千万先富“精英”也需要执政党给一个说法。
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九十年风雨历程走到今天,在没有政治强人和思想先哲的情况下,其前途扑朔迷离。
我们一直宣称“两手抓”,但实际上是“一把抓”,只抓经济,而丢弃了思想。或者说,在70年代末“解放思想”以后,中国共产党人走入了信仰的死胡同,连那个力挽狂澜,横扫天下,万众景仰的人都是“三七开”,那么所谓的“共产主义信仰”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个政党,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一旦背叛了他的宗旨和初衷,丢弃了他的信仰,那么等待他的必然是死亡,前苏联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没有了毛泽东思想,没有了大公无私的社会风气,没有了昂首阔步的英雄气概,所谓的“特色社会主义”只能是众生争夺食物的活地狱,越多的物质只能引发更多的仇恨和妒忌,而绝对不会因为人类欲望的满足而走向光明,人类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
中国这艘巨船正处于转弯的关键时刻,国际国内的不利因素太多太复杂,如果中国共产党这个掌舵人对毛泽东思想这个灯塔视而不见,对推动航船前进的主力军广大工农不闻不问,对大海中的暗礁波涛准备不足,就不可能完全到达彼岸。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宿命,这时社会主义的宿命,这也是十几亿众生的宿命。
中国,你将去向何处?
——————————————————
欢迎大家来我的博客作客http://blog.sina.com.cn/zhulinjuxian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