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张维迎在达沃斯证明“知识越多越反动”?

火烧 2011-09-16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张维迎在达沃斯论坛提出知识与道德反比例关系,认为知识越多越反动,教育导致说假话,引发社会道德问题。文章探讨知识与道德的矛盾,提出以德治国还是精英治国的两难选择。
如果所有的学校取消了,中国人的知识会大大降低,但中国人的道德水平会大大提升。“因为我们从小学开始,每一步走过来,都培养大家在说假话,这实际上影响到我们的国民素质。” 这是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刚刚在2011达沃斯论坛上说的。
张教授虽然语出惊人,但这是他第一遭说了大实话。他以“从小学开始,每一步走过来”的切身经历揭开了学校的真相,深刻地揭示了人们“老不信”专家教授言论的教育根源,用知识和道德的“反比例”演算出一个“真理”:知识越多越反动。
在现实社会中,大量的事实都支持着张教授的理论。如果按照在学校接受教育量的多少,可以将社会分为几个大群体。处于最高层的是专家教授本身,读书最多,知识最多。其中还可以细分为大专家和普通专家。读过牛津什么的,把持着中国最高学府的讲坛或什么研究所的人,是专家中的佼佼者,其次,是那些虽然把持不了最高讲坛,但也可以上上百家讲坛的二把刀,再次是写几篇文章扇扇风的下三流。第二层级的人,是具有高学历的社会精英,大多人手一册“MBA”。这个层级的人大多为官。第三级是相对专业的高学历者,他们多数人有自己的特定职业,如医生、律师之类。以下依次是小知识分子的白领阶层、低文化水平的劳动群众、没上过学的流氓无产者。
有了这个图谱,按照张教授理论,人们很容易解释为何老百姓变成“老不信”的问题。以张教授自己的言论为例,他曾经说,“官员是改革中受损最大的利益集团”,“在公有制下,官员索取剩余……有利于降低监督成本,调动官员的积极性”,“腐败的存在,对社会、经济发展来说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次优的,第二好的”。他还说,“管理层收购国企,实现了产权和管理权合一的效果。即使是‘零价格’甚至负价格转让,国家也不一定吃亏”,“中国目前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大学?是因为收费太低”,“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尊重既得利益”。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至于官员们的“没洞不算高尔夫球场”、“戴套不算强奸”的“高智商”假话,几乎俯首可拾,天天得闻。
张教授警示人们,知识与道德,如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精英知识高、道德低,说假话,这是被现实证明了的。新题目出来了:我们是应该选择以德治国、还是选择精英治国?这恐怕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为了发展、进步,我们还要尊重知识,还要搞教育,还要做大蛋糕,那人们就必须忍受社会的无德和官员们的假话;为了留存一点道德和人性的温存,保留一点哪怕是很少的公平公正,只有取消学校了!
取消学校,大家都回到尧舜禹时代去,人心一定会很“古”很“古”的。不过,愚昧时代毕竟过去了,时间的一维性难以追朔。难道张教授真的不能发明一种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的方法吗?
其实在老百姓看来问题很简单,只要高据教育讲坛的专家先学会说真话,可能今后的学生不会说假话;只要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没有4000万身家别来见我”,知识与道德就可能成正比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