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思想家和世俗领袖

火烧 2010-04-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思想家与世俗领袖在历史中的作用,以毛泽东与穆罕默德为例,分析平等理念的实践及革命领袖如何推动社会变革与工业化进程。
思想家和世俗领袖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思想家在理论上可以达到极致,但在行动上可能受到太多的约束。
多数思想家之所以受到尊崇,是由于后代的强权人物借用了他们的旗帜,而不是他们的思想是一个可以直接套用的公式。
耶稣基督认为应当博爱,大众更多的是接受了他的平等观念,集聚的力量成为教会组织来与皇权抗衡;佛陀提倡众生平等,在皇权的帮助下,佛教以庙宇为信徒提供衣食和庇护,缓解心灵的苦楚;马克思天才地指出,人类社会必须为底层大众留下生存空间,是工业化时代对平等的诉求,这种诉求,在俄国和中国是以暴力推行的,而在其他一些工业化国家是以温和的改良方式进行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类思想的巅峰人物对人类的影响力之大之不可及,但我们也要看到这巨大的光环之下的推手。这一推手一旦具体到个人,这个人大多是拥有世俗权力的大人物,他们隐藏在这种光环之下,但却是绝对不可或缺的。
人类思想的最高点是平等,农业社会由佛陀、耶稣提倡平等,工业社会由马克思提倡平等,毛泽东则是在人口最多的中国推行平等。
提倡者是思想家,推行者是世俗领袖。
和毛泽东影响力相提并论的世俗领袖只有穆罕默德,他们都是创立了一种理论或是信仰,他们都是改造了一大群人,他们都改变了世界的版图。穆罕默德的时代距离今天有1500年,很遥远,可以说他是人类农业文明的巅峰,而毛泽东的事业发生在工业文明的时代,是在当代,在人口最多的中国,所以毛泽东对世界未来的影响力更大一些。
作为一个革命家,毛泽东身上却有着大慈大悲的光芒,是敌人的血腥屠杀逼迫他走上武装造反的路子,但并没有使他变得极端;在党内,虽然毛泽东在找到成功方法之后,几乎是一贯正确,但他的道路不是从此一帆风顺,而是充满坎坷,他本人则是受尽屈辱,他的地位忽上忽下,这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奇观,当他找到战胜敌人的法宝之后,受到的屈辱和难堪居然全是来自他的同志,在他打下的地盘,他数次被他的同志挤到一旁,他只能孤单地等待他的同志失败后再回过头请他出来收拾残局。在这个过程中,地位的上下沉浮,并没有使他放弃使命,这是他意志力的体现,自己同志给予的屈辱,敌人的极端残暴,并没有使他偏激报复,这是由于他拥有慈悲心怀,这使得中国革命具有最光辉的结果。
蒋介石即使面对全面的军事失败,也不认为中国能在众多的人吃不饱饭的条件下快速进步。只是由于有了毛泽东这样的绝对的强势人物,能凝聚全中国的力量,能号召全中国人集体作出牺牲,舍此之外别无他路,这才逆转了中国社会的坠落轨迹,走上了追赶人类工业文明的进步之路的。
对照印度就知道了,印度可耕地比中国多,人口比中国少,独立比中国早,人民更温和,没有大规模的战乱,外部环境更好,按照自发进步的道理来讲应当比中国先进才对。但印度人今天依然没有实现真正的工业化。这就是乞讨者与战士的区别。战士会牺牲,会流血,要养伤,受伤时他比普通人还要弱,打碎旧世界的同时甚至比要饭的还贫困,但一旦胜利,一旦重新站起来,世界必须给我们让出空间。
在上个世纪,西方白人们已经占据了上位,他们拒绝接受中国崛起,因为按照他们的理解,这不符合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潜规则。毛泽东不信这个邪,他打破了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规则,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
不可否认,毛泽东时代的高温高压使得少部分人失去了作威作福的享受,但对于中国社会来讲却是凤凰浴火式的再生。中国社会经历了数千年的沉淀,已经成了一个酱缸,是一个拥有着太多寄生虫、细菌和污秽的大沼泽,需要在高温高压下得以净化。这恰是毛泽东时代最伟大的变革,是中国社会得以净化的过程。毛泽东的时代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时代,在改天换地的奋斗中,中国人的思想和灵魂得以净化和升华,那是一个六亿人民皆尧舜的时代,那是一个在物质极度贫乏的条件下苦干之余依然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的时代,那是一个多数人为了民族和国家的未来牺牲自我的时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