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毛主席的伟大(2)——民主的楷模

火烧 2011-04-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肖克、黄克诚、伍修权等人的回忆,讲述毛主席在党内军内推行民主制度的实践,体现其民主思想与民主作风,强调民主集中制与平等关系。

毛主席的伟大(2)——民主的楷模  

   

肖克上将在1978年《伟大所在》一文中,讲到往事。1931年秋,他与毛泽覃聊天,天南海北,东扯西拉,无拘无束,无话不谈,毛泽覃谈到了他与哥哥毛泽东吵架之事。毛泽覃说,兄弟俩讨论一个问题,彼此意见不同,争论起来,互不服气,进而争吵。哥哥说服不了弟弟,要动手打人。毛泽覃说:“我问他(指毛泽东),红军还打人?这时,他拿我没办法,也就不打了。”            

将军说,1959年4月,毛主席在一次会议上讲到党内民主生活时,也讲了与弟弟毛泽覃吵架一事。讲弟弟在一些人面前说哥哥的闲话。毛泽覃说:“共产党执行的是家法,还是党法?难道我不同意他(指毛泽东)的意见就打人?如果实行家法,父母不在,他是哥哥,也可以打我。”肖克将军说:“毛主席多次讲,在党内可不能搞家长制的领导,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对人民对同志,不能压服,只能说服,要以理服人,我们都是平等关系。”  

他回忆井冈山时期,军内民主是,领导批评群众,群众批评领导,直来直去,谁也不拐弯抹角。有时候,群众议论领导的错误,缺点,领导知道了,也不打击报复。“毛主席从来就不主张按‘长官意志’办事,常说,我的话不管正确与否,如果多数人不同意,那就要按多数人的意见办。”(《中外名人评说毛泽东》P.72 )       

黄克诚说:“1930年,立三路线来了,要打武汉。当时只有毛主席一个人看出来不能打,他就通过周以栗同志向红三军团领导做说服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争论终于说服三军团领导。1931年,项英同志对蒋介石的‘步步为营’围剿,主张跑,离开苏区,开始,只有毛泽东一个人反对,争论了一个多月,得到较多的人支持。”  

伍修权回忆长征时,毛主席与王稼祥,张闻天三人一起行军和宿营。毛主席与王,张三人,日夜交谈,反复讨论,对反围剿失败的原因,面临的危险局势,解脱困境的方法,终于取得了一致的认识。后来,与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斗争。有的同志主张,张国焘要派部队来,就与他们打。毛主席连说:“打不得,打不得!红军不能打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期间,党内,军内民主的不断扩大与完善,我们党是与人民群众鱼水关系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军民一心,官兵平等,上下一致,军爱民来民拥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人民军队。  

建国后,毛主席继续用民主的方法,让大家讲话,特别是对人民群众,下级以及“小人物”的言论,总是让他们表达出来,并在他力所能及范围内,给予帮助或保护。  

1954年,对“小人物”李希凡批评红学家俞平伯给予支持和帮助。《人民日报》发表《质问《文汇报》编者》一文,质问;“对名人,老人,不管他宣扬的是不是资产阶级的东西,一概加以点头,并认为,应毋置疑,对无名的人,因为他们宣扬了马克思主义,于是编者就要一概加以冷淡,要求全面,将其价值尽量贬低。我们只能说,这在基本上是一种资产阶级的老爷式的态度。”  

1957年,发现李希凡“一到报社就脱离群众了,平心说理的态度就不足了”。毛主席写信给袁水拍,认为“李希凡宜回到学校边教书,边研究”,要袁水拍与领导同志以及李希凡本人商量。李希凡不愿回学校教书,写信给主席。  

打倒“四人帮”后,李希凡问袁水拍,主席看过信后,表示了什么意见?袁水拍苦笑地说:“你不想去,主席还能怎么样?不是说和你商量么?”  

1957年反右,《人民日报》发表的《是香花还是毒草?》,把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列为毒草。毛主席非常不满意。他说,北京就有官僚主义。毛主席说:“王蒙反官僚主义我就支持。”又说:“王蒙有文才,就有希望。《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有缺点,正面人物写得不好,软弱无力,但不是毒草,就是毒草也不能采取压制的办法。”  

对教师李庆霖反映儿子插队后生活情况的信,毛主席读过信后“寄上300元,聊补无米之炊”。对插青在农村的困难,希望各级领导调查研究,于以解决。  

毛主席他老人家在世时,对人民群众的意见,上访,总是不但允许,而且支持,保护。1956年。在合作化运动中,对人民群众的大字报形式,给予肯定。1957年,资产阶级利用大鸣大放的资产阶级民主,向党和人民发动猖狂进攻,毛主席则支持人民,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展开与资产阶级大辩论,打退了资产阶级的进攻。  

邓力群同志说,1962年七千人大会,毛泽东讲:“不管正确的错误的,要服从多数”。大会后不久,刘少奇在北京西楼召开会议后,向毛主席汇报了。毛主席同意刘,周,邓等人多数人的意见。主席说:“党内要允许有公开的反对派,只是不允许秘密的反对派存在。”  

毛主席不同意的,他就讲自己的意见,经过辩论,争取多数人的认同。1959年的庐山会议,黄克诚在回忆录中说,毛主席讲话后,形势急转,100多个中央委员,全倒向主席一边,就剩下他们四个人。他说,应反思盲从,而李锐之流,却说毛主席是暴君。李锐不反思自已为什么原来那么坚定支持彭老总,毛主席发表意见后即主动检查,还把周惠,周小舟出卖了。  

毛主席逝世后,对老百姓的上访,对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利益,自动组织起来的静坐,抗议,示威,有的人认为这是闹事,视为反党反人民的反革命行为。他们雇佣保安公司,抓回上访者,出动城管,警察镇压群众,结果却不能压服人民群众。辽宁通钢在改制的冲突中,老板被愤怒的工人打死。后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措施,凡出现人民群众“闹事”的地方,先罢免第一把手的官职,再派人调查事情真相,处理问题。大规模的群发冲突,才有所减少。  

我每次读毛主席关于民主与集中的语录,回忆自己70年的经历,从孩子时候在家,受父母长辈的管教到上学读书老师的教育,我感到,大都是教育我做一个言语谨慎,顺规守纪,不调皮,不捣乱,尊师敬长的乖孩子,好学生。中国古训:祸从口出。言多必失。很少听到像毛主席那样,让人讲话,骂自己的话,也该让人讲,特别是让群众,让下级讲,人家讲不对,不能压服,更不能打击报复,给小鞋穿,要以理说服人。要“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我建议,要发扬延安整风传统,制定法律保障言者无罪,公开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除外。( 2011年4月10日 稿,12日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